美軍洛杉磯級核動力潛艦舊金山號(USS San Francisco、SSN-711)在2005年也曾在關島南方350英里處撞擊海底山脈,當時造成98人受傷、其中24歲的水兵Joseph Allen Ashley頭部傷重不治。舊金山號則在浮出水面的情況下,由美軍反潛機與巡邏艇的護航返回關島基地。(美國海軍官網)
李忠謙專欄》
南海深處的沉默艦隊:
美軍海狼級潛艦海底事故的二三事
日本漫畫家川口開治在其二十世紀末的作品《沉默的艦隊》中,描繪了自衛隊海將補(相當於少將)海江田四郎指揮日美秘密建造的核動力潛艦「海蝙蝠號」(SeaBat,後改稱「大和號」,「大和」也是其所成立的微型戰鬥國家的國名)叛變,一路與美蘇最尖端潛艦相互纏鬥,並且企圖達成全球「無核化」理想(最後當然功敗垂成)的虛構故事。
雖然川口開治在作品中設計了「大和號」與兩艘美軍海狼級潛艦(亞歷山大號與國王號,均為虛構型號)對決的情節,但明眼人只要看了「大和號」諸元,馬上就會發現這艘撼動國際政治的「海蝙蝠」原型,其實就是號稱全球最強核動力攻擊潛艦的「海狼」(Seawolf),亦即10月2日在南海海底發生碰撞事故的「康乃狄克號」(USSConnecticut、SSN-22)同級艦。
美軍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艦「海狼號」,後方為史坦尼斯號核動力航空母艦。(美國海軍官網)
「海蝙蝠」在漫畫中的設定是由鈦合金打造艦體、動力來源為S8G型核反應爐(輸出6萬匹馬力)、最大潛航深度水下1000公尺、最大潛航速度55節、潛航排水量9000噸、可搭載魚雷50發、擁有8個標準魚雷發射管、建造費用超過32億美元的海底怪物;現實世界的最強攻擊潛艦「海狼級」同樣擁有8個魚雷發射管、50發魚雷或飛彈的裝載量,最大潛航深度雖然不及虛構的「海蝙蝠」,仍可達水下610公尺、最大潛航速度超過35節、潛航排水量9150噸(「吉米卡特號」則為12319噸)。
「海狼級」雖然在諸元上確實有落後「海蝙蝠」之處,但要說到造價的話,1998年下水、2004年服役的最後一艘海狼「吉米卡特號」(USS Jimmy Carter、SSN-23),造價竟高達35億美元,甚至超過了日本漫畫家在1996年完結作品中的大膽奇想。35億這個數字與同時代建成的雷根號核動力航艦相比,就可以知道美軍投資「海狼級」的大手筆。因為即便當年全球最強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艦,(以雷根號為例)造價也「只不過是」45億美元。
美國海軍的雷根號航空母艦駛經硫黃島。雷根號目前也是第七艦隊常駐橫須賀基地前線的美軍主力。(雷根號臉書)
為什麼美國要花相當於四分之三艘航艦的驚人費用,來打造一艘潛艦?因為在上個世紀的冷戰時期,蘇聯海軍的實力曾一度威脅美國海軍的世界霸主地位,包括世界第一艘彈道飛彈潛艦629級(北約稱「高爾夫級」)、曾是世界上噪音最小的971型核潛艦(北約稱「阿庫拉級」)、史上噸位最大的941型核潛艦(北約稱「颱風級」,潛航排水量可達4.8萬噸,遠超過自衛隊準航母出雲號的滿載排水量2.7萬噸),都是出自蘇聯海軍。
尤其蘇聯971型核潛艦的靜音性能甚至超越了美軍當時最先進的洛杉磯級核潛艦,加上常年在巴倫支海、挪威海等海冰邊緣地帶巡弋的蘇聯667B型(北約稱「德爾塔級」)核潛艦可在北極圈附近發射彈道飛彈攻擊西方國家,這讓美軍決定不計血本、研發全球最強的攻擊潛艦,在太平洋前線甚至是潛入北冰洋來獵殺這些蘇軍強敵。
2020年3月7日,美軍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康乃狄克號(SSN-22)在北極圈參加ICEX 2020演習。(美國海軍官網)
美蘇之間的軍武競賽是冷戰時代的家常便飯,光是在潛艦方面,蘇聯的N級核潛艇1968年就曾以每小時31節的速度跟蹤美軍艦隊,促使美方研發時速可達35節的洛杉磯級核潛艦。為了對付能夠蘇聯第一艘能夠連續發射武器、也是第一艘裝備多彈頭分導彈道飛彈的先進潛艦667B型(即德爾塔III級),美軍從1982年起開始設計蘇聯潛艦的獵殺者,務求具備最強大的攻擊能力、世界上最快的航速、還要能夠進行安靜深度潛航。
其結果就是海狼級潛艦配備了史上最多的8門魚雷發射管(洛杉磯級只有四門,在海狼8門齊射的情況下,被咬中的敵艦肯定在劫難逃)、魚雷或飛彈的搭載量比洛杉磯級翻倍(有軍事專家認為,海狼級潛艦的50枚MK48重型魚雷或魚叉飛彈,甚至足以擊沉一支航艦戰鬥群,若換裝UGM-109戰斧更可用於打擊上千公里外的地面目標)。
加上海狼的艦體採用HY-100高張力鋼、敷設阻尼吸音橡膠、各種流線型減噪設計;推進系統改為「泵噴推進」(Pump-jet);動力系統安裝於減震基座等設計,使海狼級的潛航深度比洛杉磯級還要深150公尺(增加25%)、靜肅程度比洛杉磯級安靜25分貝(甚至低於海洋背景噪音)、潛航極速被認為可達39節以上、甚至能夠單憑艦體突破極圈冰層,成為全球最安靜、最強大的海底獵食者。
美國海軍洛杉磯級(Los Angeles-class)核動力攻擊潛艦「奧克拉荷馬市號」(USS Oklahoma City)(AP)
美軍原本計畫打算建造30艘海狼,對付蘇聯強大的海底艦隊。問題是蘇聯在1991年解體,綿延將近半世紀的冷戰時代戛然而止。當時首艘海狼級潛艦「海狼號」(USS Seawolf、SSN-21)還躺在通用動力位於康乃狄克州的造船廠趕工(當時全球最先進的海狼號最終花了7年9個月才完工,也是美軍史上建造時間最久的潛艦),等到1995年下水、1997年服役時,「海狼號」拔劍四顧卻早已找不著夠格的敵人。老布希政府1992年便建議取消海狼計畫,美國國會即便同意了第二艘「康乃狄克號」與第三艘「吉米卡特號」的經費,剩餘海狼的建造計劃也在1995年勒令結束。
冷戰結束後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海狼,在川口開治的畫筆下幻化為日美技術合作的「海蝙蝠」(也就是後來的「大和號」),在自衛隊艦長海江田四郎的指揮下成為逼迫核武強權配合其「無核化」理想的大殺器,並且一路擊敗無數美俄潛艦,連全球最強潛艦、或者說作為「海蝙蝠」原型的海狼都成為手下敗將。
現實世界裡的「真海狼」自然不如漫畫裡「大和號」(改名後的「海蝙蝠」)威風,海狼在後冷戰時代雖然還是經常出現在北極圈,肩負著威懾俄國海軍的任務,但俄國的實力與野心規模比起前蘇聯顯然有好一段差距,美軍最神秘的海狼級核潛艦也經常保持行蹤與任務成謎。直到「康乃狄克號」10月2日發生海底碰撞事故,世人這才發現,海狼早已不在北冰洋監視俄軍動向,而是跑到將近一萬公里外的中國門口的南海海底、潛伏威逼解放軍。
美軍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康乃狄克號」。(美國海軍官網)
眾所周知,台灣的潛艦戰力是東北亞眾軍事強權中最弱的一國,常年只有海龍、海虎兩艘役齡超過三十年的老爺潛艦執勤。潛艦國造雖已上路,但首艘潛艦預計2023年第三季才會下水,成軍更要等到2025年,形成可恃戰力更是不知何年何月。何況第二艘以後的國造潛艦完工期程目前還不清楚,潛艦戰力這幾年顯然仍將是我國海軍最薄弱的一環。
不過包括已經將「台灣有事」當成「日本有事」的自衛隊麾下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艦蒼龍級與大鯨級,澳洲皇家海軍則有英美技術支援,2030年代將有8艘核動力潛艦到位,加入遏制中國惡性崛起的「反中包圍網」。如今連潛伏極圈的海狼都趕來溫暖的南方助陣,對於反潛能力堪慮的中國來說,自然更是一則噩耗。
日本海上自衛隊第8艘蒼龍級潛艦赤龍號。
不過當海狼(康乃狄克號)因為海底事故被迫現蹤,這則新聞也引發了一系列疑問。海狼究竟撞上了什麼?為何號稱全球最強的核動力攻擊潛艦,還會在海底發生造成十多名艦員受傷的撞擊事故?海狼艦體究竟傷勢如何,是否需要大修退出前線?
根據第七艦隊的公告,美軍顯然不願意透露「康乃狄克號」究竟撞上了什麼,私下透露消息給媒體的美軍軍官也莫衷一是,大致上只能確定海狼不是撞上生命體。由於「康乃狄克號」發生撞擊後並未對外求援,美軍也強調包括核反應爐在內的動力系統一切完好,自行全速回到關島基地待修也不是問題,只是潛艦前部確有損傷。
無論如何,擁有AN/BQQ5D主/被動綜合聲納、被動拖曳聲納與基陣拖曳聲納的海狼,終究是在南海海底出了一回糗。雖然美軍今年將麾下三艘海狼全都部署在太平洋海域,作為威懾解放軍蠢動的重要戰力。然而海狼即便能夠潛得再深、動力系統再安靜,因為碰撞現蹤畢竟是洩漏了行跡。為何海狼裝備的各式探測裝置,竟無法探測出前方的危險?難道一百多名艦員都看不到海狼前方的異物嗎?
美軍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艦「海狼號」。(美國海軍官網)
沒錯,他們還真「看」不到—因為在海底只能用「聽」的。
由於電波在海水中會嚴重衰減,因此潛艦無法像其他位於陸上、空中、海面的軍備使用雷達與無線通信,必須透過聲波探測敵方位置,這也就是各種主被動聲納的作用。其中主動發射聲波,然後再接收目標反射聲波者是為主動聲納;單純接收目標發出聲響者則為被動聲納。被動聲納只能大致探測「發出聲響高於海洋背景噪音的物體」的方位與距離,但使用時不易被敵方發覺;主動聲納可更精確探測包括「不會發出聲響的物體」在內的位置,但主動發射聲波則可能被敵方發現,因此需要隱匿潛航時必須避免使用。
如果不是倚靠聲納系統跟海底地形圖,潛艦在潛航海底時猶如矇眼作戰的盲劍客。因為可見光在海底兩百公尺基本消失,加上雷達與電波在海底也沒有作用,別說魚雷打不準,可能連安全航行都成問題(想想撞上冰山的鐵達尼)。美軍的「康乃狄克號」在南海秘密巡弋,自然不希望被解放軍的反潛機或其他軍艦發現,想來並未開啟主動聲納。南海平均水深約1200公尺,最深處可達5500公尺,最淺的曾母暗沙僅距海面20公尺左右,潛艦若在高低劇烈起伏的南海海底航行,又無法開啟主動聲納,就只能依靠被動聲納與海底地形圖從事險惡的潛航作業。
2021年8月2日,美軍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康乃狄克號(SSN-22)指揮官與第七艦隊指揮官卡爾・湯瑪斯(Karl Thomas)中將交談。(美國海軍官網)
倫敦國王學院的戰略教授阿萊西奧 · 帕塔拉諾(Alessio Patalano)就認為,即便海狼的水下作戰能力首屈一指,但南海航道的噪音以及南海地底的起伏地形,對於海狼精密的各式聲納與傳感器仍是一大挑戰。如果海狼前方的物體只發出了低於背景噪音的聲響,甚或完全不會發出聲音,恐怕強悍如海狼也會一頭撞上。
南海不只是全球重要漁場以及航運最繁忙的區域,曾任職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聯合情報中心的卡爾 · 舒斯特(Carl Schuster)表示,這個區域的背景噪音相當嘈雜,就算是沒有什麼船艦經過的海域,光是洋流與當地複雜海洋情況所發出的環境噪音,都會讓潛艦的聲納監聽員感到非常棘手。以上的分析還都只是針對「會發出聲響的物體」,若是「完全不會發出聲響的物體」,潛艦當然就更難避開。
2021年8月2日,美軍第七艦隊指揮官卡爾・湯瑪斯(Karl Thomas)中將透過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康乃狄克號(SSN-22)的潛望鏡觀察海面。(美國海軍官網)
換句話說,在起伏劇烈的南海海底,如果美軍手裡拿的是不夠精確、或者已經過時的海底等高線圖,海狼很有可能撞上的不是貨櫃、沉船、或者其他大型海底物品,而是陡然隆起的海底地貌,畢竟海底的各種地形地貌億萬年來常保寂靜無聲。今年4月,印尼海軍KRI Nanggala-402潛艦在演習中途沉沒、艦上53人全部罹難。該潛艦最後發出的訊號是「請求發射魚雷」,顯然在發生事故前的最後一刻,正在演習的艦上官兵仍不知道自己身處什麼危險—除了艦體故障、在海底發生碰撞也是這起悲劇的可能原因。
如果海狼果真是撞上大陸棚或其他海底隆起物,這也意味著美國海軍即便常年在此執行「航行自由」行動,他們對於南海海底的掌握依舊不夠確實,使得美軍的沉默艦隊在此難有施展空間。倘若解放軍方面對於南海情況的調查更為準確,光是一張標記確實的海底地形圖,就可讓解放軍的艦隊更能在此安心進行伏擊。比起「康乃狄克號」這艘海狼的碰撞傷勢,總共擁有50艘核動力攻擊潛艦的美軍,對南海的軍事資訊究竟掌握了多少,恐怕更是牽動美中未來在此勝負的重要關鍵。可以預見的是,美軍未來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將有增無減,以便搜集更完備的海洋水文與海底資訊。
https://youtu.be/hOmXYkkFr3A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