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美、加軍艦10月中旬聯合穿越台海。圖為加拿大皇家海軍護衛艦「溫尼伯號」11日在菲律賓訪問。(加拿大駐菲律賓大使館提供)

奔騰思潮》
台海和平穩定應從台北開始維繫

2021/10/29 16:35 中時

周永秦(作者為軍事評論員、自由作家)

美加軍艦10月中通過台海,法國防長也表示12日曾派軍艦過台海,皇家海軍巡防艦9月底通過台海,順道進行直升機起降演練。大家都來「拍照打卡」。

華人好熱鬧,台海被搞得像座夜市,各國戰艦聞香而來、共機共艦來來去去,國際化的台海問題好不喧囂。這有助於喚起國際輿情關注,但複雜化也損及我國對台海和平的自主空間。台海固然重要,但不必然是決定性地形,因為替代航線總是存在,控制第一島鏈內外或許才能算實質掌控該地區,成為真正有機會挑戰西太平洋舊霸權的潛在霸主。

綜觀權力分布與地緣位置,中國大陸還難望美國人向背,但在大陸近岸則不然,尤以台海、第一島鏈為威脅重中之重。這是太平洋「穩中有變」之展現,「穩」在於大陸近岸、第一島鏈始終是主要戰場,「變」在於同是第一島鏈,共軍戰略投射能力進步飛快。無論是中俄聯合穿越輕津海峽、56架共機傾巢而出劍指伊莉沙白女王號,又還是運輸機編隊飛抵大馬空域,都是增加共軍軍事存在、穩中有變之表徵,而美國在區域內不見得佔上風。第一島鏈並非名存實亡,但也不再是牢不可破的圍堵鐵幕。

「川規拜隨」下「圍堵」依然是熱門詞彙。雖說近期美英澳組成的軍事聯盟「AUKUS」看似是華府圍堵一大步,但如要「圍」,何不找近在中國大陸前院的島鏈諸國「堵」?美國在印太的聯盟關係始終呈現「軸輻式」結構,盟國彼此關係薄弱,甚有嫌隙,比如日韓。而多邊軍事聯盟的建立,無論將AUKUS歸類為域內或域外(英非印太國家,但有航母進駐),都有改變此態勢之意。

究竟華盛頓是打算先從島鏈、南海外逐一建立向北京包圍之綿密圍堵網絡;又還只是暫時權宜之計,先行拉攏簡單、易於組合,能盡可能不直接刺激北京(比起直接在島鏈熱點拉幫結派)的聯盟,又能對印太戰略有所交代?

兩種成分或許都有一些。讓較無麻六甲問題的坎培拉充當前鋒角色,核潛艇正好補足澳洲地緣上的不足,這正能取悅華府,又順勢成全澳洲反中情緒。但無論如何,澳洲不是北京眼中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周圍沒有強鄰而能盡情參加二十世紀以來幾乎所有域外軍事衝突。澳洲能把玩核動力大魚而免於短程彈道飛彈、巡弋飛彈清洗,但台灣可沒有如此逞兇鬥狠的本錢。

台北這幾年樂於將台美關係(或台灣與民主大聯盟好友們的關係)掛勾成台海和平,將兩岸關係惡化推卸給易怒的北京以及美中結構對抗,不負責任也不實際。兩岸關係的本質是美中台三角,但台灣對華府不太對稱,地位與彈性對美國人來講有很大變動跟可操作性,比起「堅若磐石的情誼」,作為「卸責槓桿」或「前方要塞」,或許更能說服戰情室裡受現實主義坦率美德驅動的華府高層。

台灣實際上沒有邊可以選,地緣上也的確是一艘沉不了(或逃不掉)的航空母艦。這不代表我們就要自願提前跳進美中「關係上」對抗的最前線。過早交惡海峽、脫鉤兩岸,無助於成全世界樂見的台海和平穩定;「避戰」而非「求(美國不一定介入之)戰」,停止打腫臉充胖子才應是全民共識。大家一起掉入修昔底德陷阱,最慘的不會是隔洋相望的大國。

如何實際貫徹不屈服、不冒進、不改變現狀,是否能不脫鉤兩岸,真正成為台海和平穩定最大貢獻者,台灣人不能不思考,不得不謹慎,不可不面對。

★ ★ ★ ★

photo.jpg
國防部長邱國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屋頂下
政治攤牌觸發軍事攤牌
國防預算買不到國家認同

2021-10-31 00:00 聯合報 / 黃年

國防部長邱國正十月六日在立院的答詢可歸納為:
①國防的迫切性就在眼前,沒有五、六年時間。
②現在中共就有能力攻台,但要考量付出多少成本。
③到了二○二五年,成本、耗損率就可壓到最低,稱為全能力。

狼來了,已經在門口。牠現在就有能力撲進來,也許仍有其他考量。但到了二○二五年,就有撲進來的「全能力」。

立委請邱國正自己與吳釗燮比。邱說,我不說狠話,只說實話。此時,他正在爭取用於軍備競賽的國防預算。

國防部長的實話告訴我們,兩岸已經面臨軍事攤牌的態勢,是現在進行式。邱太三稱為「準戰爭布局」。

眼前的兩岸軍事攤牌,是因政治攤牌而起。

台灣面對中國大陸,有兩種政治戰略。
①用中華民國來面對大陸。
②用台獨來面對中國。

民進黨的政治攤牌,要用台獨來面對中國。

「務實台獨」就是民進黨的政治戰略。表面上,揹著中華民國的殼,但實際上用「去中華民國化/去中國化」來推進台獨。

「務實台獨」(現已正式定型為「借殼台獨兩國論」)是一個大工程。例如:
①解構台灣的政黨政治。不擇手段地對國民黨抄家(沒收黨產)滅族(轉型正義)。因為,對民進黨而言,國民黨是可能促成兩岸和平競合的主要隱患。
②塗銷歷史與文化的兩岸連結,將中國史推到東亞史,中國對台灣而言,成了像荷蘭、日本一樣的出現在「東亞」的偶生元素而已。
③推動形形色色的正名運動,如「台獨兩國論」、「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新生論」、東奧正名,甚至想改中研院為台研院。
④解構反台獨的民間力量,如國安五法、反滲透法,關掉中天電視台。
⑤摧毀中正紀念堂,切斷台灣與中國大陸的主要精神對照與連結。
以上,不一而足。

民進黨認為,「去國民黨化、去孫中山化、去蔣介石化、去中華民國化、去中國化」,都是台灣內部政治鬥爭的伎倆。此即「內殺型台獨」。

賴清德之類認為,中共可以理解這種「務實的台獨」。因此,他主張「親中愛台」,「一個進步的台灣,可以帶動一個繁榮的中國」,似乎認為「我搞務實台獨,對中國無惡意」,公開希望「中國扮演太陽,對待台灣像太陽一樣溫暖」。

但是,中共卻不解風情,不像賴清德那麼浪漫,而是用更「務實」的心態來面對「務實台獨」。

對於中共來說,如台獨「解構中正紀念堂」這類動作,不只是台灣內部政爭的問題,在骨子裡其實是「去中華民國化/去中國化」的台獨工程,用以掏空中華民國,與「中國」脫鉤。

對中共來說,民進黨這些刨根掘底的動作,當然是以台獨作政治攤牌,因此觸發了軍事攤牌。

至此,民進黨的「外擊型台獨」推車撞壁。

於是,在兩岸面臨軍事攤牌的此際,民進黨更須負責任地向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攤牌。亦即,必須告訴我們:

當民進黨可能將台灣帶入兩岸戰爭時,台灣究竟是以中華民國迎戰中共,或是用台獨(務實也罷)迎戰中共?

這個問題攸關憲法定位及國家認同,是兩岸戰爭的正當性必須確立的基礎。為何而戰?為誰而戰?台灣子弟在進入戰場時,他們有權利知道,究竟是為中華民國而戰,或為台獨而戰?

這個憲法定位與國家認同的問題,不是用國防預算買得來的,也不是用軍備競賽能夠確立的。

國防預算能夠買來全體台灣人願為台獨而戰嗎?軍備競賽又能夠療癒因內殺型台獨而肢解得四分五裂的中華民國嗎?

邱國正也許可以買武器,但他買不到團結一致英勇迎戰的國家認同。買不到中華民國對台獨的國家認同,也買不到台獨對中華民國的國家認同。兩頭落空。

再者,一旦面臨戰爭,民進黨希望國際介入,因此也有責任向美國及國際攤牌。要告訴美國及國際:這場戰爭是為捍衛中華民國而戰,或是為了台獨而戰?不說清楚這些,將令國際師出無名。

其實,在「既成事實」的理論下,台灣沒有軍事攤牌的條件,愈極端的軍備競賽,在引爆戰爭時,將招致台灣愈嚴重也愈迅速的毀滅性後果。

民進黨給人民的信心是「戰到一兵一卒/在家當兵/游擊戰/巷戰/戰到底/用掃帚跟他拚/刺蝟/豪豬」,這些話聽來悲壯,但其實是悲涼。

打到一兵一卒二千三百萬人總玉碎,那又如何?

由上文淺論可見,軍事攤牌是因政治攤牌所致。化解戰爭危機的方法就是:要用中華民國來面對中共,不能用台獨來面對中共。

邱義仁說:「除非瘋子才搞台獨。」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說:「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這兩句話說明了台獨的真實處境。

蔡政府如今全力渲染軍事攤牌的危機,卻不敢誠實面對其政治攤牌的失敗。

台獨不能解決兩岸政治困局,反而迎來戰爭。

用中華民國面對中共,根據中華民國憲法,是民主體制與專政體制之爭。若就三民主義而言,這是「民權(主)主義」之爭;若用中共的語言來說,這應是兩岸之間的「人民內部矛盾」。

用台獨面對中共,不但背離了中華民國憲法,也成了台獨挑戰中國之爭。若就三民主義言,這成了「民族主義」之爭;若是用中共的語言來說,這就是台獨與十四億中國人的「敵我矛盾」。

兩岸對立,台灣只能靠「民主主義」,不能玩弄「民族主義」。

兩岸的戰與和,本應奇正互用。中華民國可戰可和,台獨卻只能戰不能和。台獨為何非要挾持台灣一路走到黑?

以兩岸最難解的「統一」議題而言。中華民國雖必須面對統一的憲法議題,但可以主張用「統一公投」等機制來節制及管理統一的內涵與進程。如此,「統一」反而可以轉化為一種防禦手段。台獨則主張用台獨來對抗統一,希望「中國對待台灣像太陽一樣溫暖」。

中華民國是站在中華民國憲法上,面對台灣,面對中共,面對十四億大陸人民,並面對美國及國際(美國也不支持台獨)。台獨則背叛中華民國憲法,撕裂台灣,挑戰中共,與十四億人不共戴天,並與國際的地緣政治架構扞格(台獨是麻煩製造者)。二選一,台灣要如何與中共政治攤牌?

保衛台灣,軍備競賽是提油救火。只要不搞台獨,就是最好的國防;只要維持中華民國,就是最好的國家安全方案。

端正政治攤牌,即可化解軍事攤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