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photo.jpg
衛福部長陳時中。 記者曾吉松/攝影

「民粹化」的兩岸
需要中間思維

2021-11-15 00:35 聯合報 

潘兆民/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台中市) 

兩岸民意「民粹化」的撕裂現象,已經到了嚴重扭曲的階段。一段明明是衛福部長陳時中未戴口罩飲酒高歌影片的瘋傳,竟然被操弄成「阿共的陰謀」。因為當下是兩岸開啟交流互動以來彼此最敵視的時刻。不僅政治無互信,民意的對抗更如螺旋式上升,如之前「兩岸水果戰」硝煙四起,更有利於有心政客操弄「認知陷阱」,持續裂解兩岸穩定。

https://youtu.be/FIjElLm1uAY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https://youtu.be/1TvRXpJcbcw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https://youtu.be/Kx9TACUDUVk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https://youtu.be/nJiv0WY62GQ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十月十二日美國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林碧瑩與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塞克斯,於《外交事務》發表〈如何防止台灣意外發生戰爭〉指出,基於兩岸五年多來缺乏溝通渠道,「北京和台北距離公開衝突只差一個錯誤」。因缺乏「中間路線」思維,處處可能爆發兩岸危機風險的因子,不在於來自中國大陸立即的武統,而是來自所引發的致命事故或誤判。

北卡羅來納州戴維森學院東亞政治學教授任雪麗曾撰文指出,台灣見不到「中間路線」,並直言台海前途令她深感憂慮,美中台三角各自局勢混沌不明之際,管控好三方關係是重中之重,但「三方似乎都不在完成這項艱鉅任務的有利位置上」。

美國經濟學家賀特林在一九二九年提出「向中間靠」的理論,認為在一條長路上,開超市的最佳地點就是在這條路的中間,因為可以節省顧客的交通費。

如果以這條長路來比喻台美中的三方關係,兩頭的顧客,來自西方者是美國,來自東方者是中國大陸,台灣應該擺在這條長路上的西方或東方,還是取得中間的有利位置呢?

然而,近期台灣執政黨始終堅持依靠西方的戰略思維,並且畫地自限於這條長路上的西側;其所凸顯者,正是台灣乃西方世界圍堵中國大陸的重要戰略前沿,其所獲得的戰略利益是來自西方的安全保證。阿富汗的迅速解體已經引起人們對美國信譽的抱怨,誠如史蒂文.厄蘭格八月十三日在紐約時報所言,美國在阿富汗的撤軍,加劇了川普時代創傷,並強化了美國對其盟國的支援不是無限的觀念。

「向中間靠」的經濟戰略理論所以有效,不僅考慮到「適不適配」某黨某派的問題,更考量到戰略價值的延伸。台灣操作戰略思維時,應靈活運用可操之在我的戰略資源,將其視為槓桿運用,適足以創造更多的迂迴空間。

「中間思維」的具體操作是「去衝突」(Deconfliction),因為兩岸關係的主要問題是根本利益衝突,而非誤解的結果,因此某些經濟方面的合作不太可能導致在處理重大安全挑戰方面取得突破。應該以「中間思維」,不只尋求安全問題與美方的積極合作,更應善用「去衝突」與大陸協調的方法,至少要做到不刻意操弄民粹去挑釁對方。亦是採取軍事行動時避免正面接觸的理想辦法,軍事行動互相通報,有助於減少意外事故可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