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美中角力之下的波斯灣風雲:
中共對阿聯酋政經作為的戰略意義

26 Nov, 2021 聯合報 鳴人堂 張宇韶

photo1.jpg
《諜對諜》劇照。 圖/IMDb

自己還在唸博士班的時候,很喜歡喬治克隆尼與麥克戴蒙主演的電影《諜對諜》(Syriana)。這部電影是典型蒙太奇或超連結電影,場景跨越華府、瑞士、西班牙與中東,這與故事的多軸線相吻合,涉及美中的大國博弈競合、中東地區石油外交折衝、阿拉伯國家內部酋長政治鬥爭、恐怖主義興起的經濟文化因素。

這部電影最耐人尋味的是,劇情乍看是彼此獨立存在的事件,最後組合在類似蝴蝶效應的因果邏輯中,看似沒有必然的線型關係,背後卻有必然的結構條件,這與後冷戰時期的國際關係十分吻合,全球經貿相互依賴,但在主權與安全議題紛爭不斷;全球化讓世界越來越像,但同樣的驅動力又讓世界越來越破碎,同質化與異質化的狀態同時並存。

前述的統合與分裂中全球政經秩序,在美中經貿戰後日益明顯,在地球任何的角落中都能找到美中兩國政治角力的斧鑿,即便在今日的阿聯酋,電影的劇情有著極為精準的描述與預言性。

美中兩國與阿聯酋的關係

近日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在波斯灣的秘密興建港口的計劃,已經使美國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下稱阿聯酋)的關係受到影響。報導提到,據熟悉此事的人士稱,美國官員認為中國正在阿聯酋首都阿布達比以北約五十英里處的一個港口秘密建造軍事設施。

中國因素一直是衝擊雙邊關係的關鍵因素,今年6月,華府即向阿聯酋施加壓力,要求阿布達比當局在2026年之前放棄使用華為產品,否則將拒絕向其出售價值230億美元的F35戰鬥機和無人機。

深入觀察,中國的政經作為其實有其戰略考量。就地緣政治考量,阿聯酋坐落在重要的樞紐地位,猶記得經濟學人去年以荷姆茲海峽形容台灣的重要性,這個概念就是起源於兩伊戰爭期間,交戰雙方都試圖封鎖海峽讓對方的原油無法輸出,也因此造成油價波動,使得世界救濟陷於震盪狀態,當下則因為台海衝突會導致晶片斷鏈衝擊全球供應鏈。

阿聯酋瀕臨阿曼灣和波斯灣,與阿曼和沙烏地阿拉伯接壤。北面是荷姆茲海峽,是波斯灣向外界唯一的海上通道,其戰略位置不言而喻。更關鍵的是,美國第五艦隊的司令部就在巴林的首都麥納瑪,一旦中國在阿聯酋興建港口部署軍事力量,只能逼迫美國離開波斯灣改變區域的權力結構,因為海灣國家多半親美,踏出區域外華府則將面臨阿拉伯海的親中國家,直接衝擊美國印太戰略的門戶與戰略態勢。

photo2.jpg
一同參加全球製造業和工業化峰會的美國氣候特使John Kerry(左)和阿聯酋工業部長Sultan al-Jaber。 圖/法新社

中國一帶一路布局能突破美國包圍嗎?

中國近年來藉由拓展「一帶一路」政策在世界各地租借港口,透過興建基礎建設控制在地資源外,解除自身面對的「麻六甲困境」也是關鍵因素,緬甸的皎漂港就是北京在印度洋進行「珍珠串」佈局的象徵,也是中國與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等國關係緊密的原因;透過這些國家的港口、基礎設施與油管就可以將石油、天然氣等戰略資源從雲南輸往中國,其重要性猶如二戰時期的滇緬公路

另一種思考模式則是政治面的中國為了突破美國印太戰略的包圍網,總是要建立反包圍或是類似反介入的戰略,先前北京積極拉攏包括索羅門、吉里巴斯在內的南太平洋島國,目的除了挖走台灣邦交國外,更希望仿效二戰時期日軍的戰略想定,聯合艦隊在1942年發動的一系列攻勢、興建機場就是為了切斷美澳之間的軍事聯繫,中國當下正在複製同樣的作為。

同樣的邏輯也發生在波斯灣地區,如果中國能夠將手伸進阿聯酋與荷姆茲海峽,除了改變戰略態勢外,同時會對周遭親美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造成微妙的心理壓力,若造成一連串的骨牌效應則是北京所樂見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戰略作為總是可以透過文化的滲透達到效果由於西方民主國家對於孔子學院採取杯葛態度,北京當下遂結合一帶一路的歷史記憶與商業利益,以海上絲路為名對灣區國家進行文化共識,阿聯酋首當其衝,2019年中共70年國慶時,杜拜著名地標如哈里法塔、帆船飯店全成了中國大外宣的象徵。此外,這些國家多半是保守的君主體制,中共只要針對不同家族與王公貴族勢力下手,就可以達到翻轉政局的結果,關於這一點《諜對諜》的劇情就有生動的詮釋。

photo3.jpg
2020年世界博覽會在杜拜舉辦,圖為中國館。 圖/新華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