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臨界點的嘲諷?
烏克蘭「戰時總統」與216大戰迷霧
大戰威脅壟罩全球的2022烏克蘭危機,14日引發了全球股市的恐慌暴跌,但烏俄前線的衝突趨勢卻不見放緩。 圖/路透社
「聽說俄軍2月16日要發動侵略總攻擊?那烏克蘭只好『全國上街紀念一天』以示挑釁囉!」大戰威脅壟罩全球的2022烏克蘭危機,14日引發了全球股市的恐慌暴跌,但烏俄前線的衝突趨勢卻不見放緩。周一,俄國總統普丁在與外長拉夫羅夫閉門會談後,在克林姆林宮表達了「不排除繼續與西方談判」的軟化信號;但同一時間,俄軍從後方卻再度調來超過萬人的追加兵力,預估對烏克蘭邊境總計派出15萬大軍,並隨前線部隊「就戰鬥位置」。莫斯科兩手策略的同步夾擊,讓西方世界開戰焦慮滿點,卻仍摸不清普丁本人的戰略真意。
但在美俄持續戰略加碼之際,作為事主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14日卻是老神在在地發出總統命令——喜劇演員出身的澤倫斯基,發言中不忘「嘲諷」地表示:「我知道俄軍16日即將入侵的『消息』...所以我在此宣布這一天將成為烏克蘭官方紀念的『團結日』。」
烏克蘭總統的本意,本是要「逆向操作」來放鬆並鼓舞烏克蘭社會因為戰爭危機而緊繃焦慮的民心士氣;沒想到澤倫斯基的發言傳出後,西方股市與媒體輿論卻瞬時陷入恐慌,認為此一發言的重點是「烏克蘭也證實了『俄軍216入侵』的情報」。荒謬的狀況迫使烏克蘭政府出面澄清「總統的笑點」,卻也凸顯了這場歐俄危機中,各方接近脫節的戰略溫差感。
不過隨著「衝突警告」的時刻逼近,在2月16日來臨之前的現在,北約盟軍究竟還能給烏克蘭多少軍事支援?當前壓力之下,普丁突然轉向的「繼續對美談判說」,又到底可不可信?
但在美俄持續戰略加碼之際,作為事主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14日卻是老神在在地發出總統命令——喜劇演員出身的澤倫斯基,發言中不忘「嘲諷」地表示:「我知道俄軍16日即將入侵的『消息』...所以我在此宣布這一天將成為烏克蘭官方紀念的『團結日』。」 圖/美聯社
澤倫斯基在情人節當天發出的總統命令,主要分為4項政策指示:
(1)烏克蘭臨時設定2月16日為全國紀念不休假的國定節日「團結日」,在2月16日上午10點,烏克蘭全國將統一並同步「播放國歌」號召全民團結大合唱,各級公司行號與政府單位,都要拉出國旗旗海、或任何代表烏克蘭民族團結的顏色圖騰,上街一同愛國遊行;
(2)烏克蘭總統要求內閣必須在24小時內配合總統命令,即日起幫烏克蘭正規軍隊「津貼加薪30%」,其他非第一線作戰的國境守備隊與民兵隊則「加薪20%」,以作為眾將士在危機時刻共抗國難的獎賞與肯定;
(3)烏克蘭政府各部會將統一組成「單一資訊平台」,以傳達官方消息與緊急應變動態,避免外界敵意的資訊戰干擾社會秩序;
(4)澤倫斯基特別要求各級公家單位約束部門公務員,避免在敏感時刻失言、失態,或以公務員身份公開主張違反公職誓詞或烏克蘭憲法的脫序問題。
在總統記者會上,對全國發表演說的澤倫斯基如此表示:
「他們告訴我2月16日,將是敵軍的總攻擊發起日——那好吧,我們只好把這一天訂為『國家團結日』——他們想要嚇唬我們,甚至故意點出確切的開戰時間來逼我們黃色屈服。所以在這一天,我們烏克蘭人更要拿出我們國家的旗幟、揮舞黃色與藍色的條紋,向世界證明烏克蘭的國族團結與抵死不屈!」
美軍的杜魯門號航空母艦戰鬥群,14日正在克羅西亞沿岸的亞德里亞海待命。 圖/路透社
澤倫斯基的發言,是他個人風格的典型展現。但在總統發言的影片譯稿經由西方媒體(特別是美國的《CNN》、《NBC》等大型電視新聞台)轉傳後,第一時間的國際重點卻變成了「澤倫斯基根本知道俄軍將在『216開戰』的戰爭情報」——於是,各種斷章取義的資訊誤讀,也開始在歐美市場引發不明恐慌,超乎想像的負面效應,反而逼使烏克蘭總統府漏氣地出面「追加說明」:
「澤倫斯基總統很有幽默感,2月16日入侵的說法是他『反串嘲諷』的政治笑點...掌握前線情資的烏克蘭政府,並不認為『全面戰爭』有高風險發生。」
但此一資訊錯判,不僅影響了歐美股價走勢,甚至連烏克蘭匯率也因此瞬間重貶。離譜而混亂的謠言瘋傳,一方面顯示了國際對於烏克蘭危機的恐慌不安持續飆升;二方面恐是早已開打的資訊混合戰,正持續以各種不同的非武力夾攻,壓迫著戰爭迷霧中的烏克蘭民心士氣。
事實上,在澤倫斯基的情人節發言前後,烏克蘭總統才正在基輔迎接來訪的德國總理蕭茲——儘管烏克蘭外交部此前,曾對德國政府屢屢出手阻止德製武器的轉移與軍援,導致雙方屢生嫌隙,但蕭茲的來訪仍受到澤倫斯基的重視與歡迎。因為德國是烏克蘭目前最大的「非軍事性援助金主」(軍援則是美國第一),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德國對烏克蘭的戰略投資、特殊貸款與援助已超過20億美金;同時蕭茲在14日訪烏過後,15日還要飛往莫斯科、與俄國總統普丁一對一的火線會談。
在基輔之行中,蕭茲大方加碼贊助烏克蘭1億5,000萬歐元的緊急金融援助款,並承諾德國一定會與烏克蘭站在同一陣線、俄國膽敢進犯就將遭遇西方世界的嚴厲懲罰;但在軍事馳援的敏感問題上,德國政府尚沒有回應烏克蘭軍隊要求軍援的「1萬2,000枚反裝甲飛彈」,對俄國的懲罰能有多嚴厲?蕭茲亦仍維持著低調但看不清楚立場底線的「戰略模糊」姿態。
俄國與白俄空軍14日同步演習。 圖/路透社
美國官員表示,從Maxar上可以看到俄羅斯軍隊在攻擊陣地集結。圖中顯示部隊、攻擊直升機、地面攻擊機和戰鬥轟炸機正在前往前線位置。 圖/歐新社
但在俄國方面,隨著2月16日的時間逼近,克林姆林宮14日卻意外地釋出「軟化信號」——周一,總統普丁接見了俄國外長拉夫羅夫,兩人針對當前的國際局勢進行了不短的政策討論。會後,普丁在總統府例行記者會上,也特別強調了:
「拉夫羅夫建議我『不要放棄與美國、與北約繼續外交對話』。」
雖然普丁在發言中,也補充拉夫羅夫的後話「但外交談判應該當斷則斷,不可以無限循環的無效拖延」,但此一言論卻已被視為莫斯科對開戰風險的降溫之舉。
拉夫羅夫表示:自己與普丁的報告中,說明了自己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日持續的「熱線討論」內容,並強調美國陣營提出了多項有助於「降低軍事衝突風險」的合作方案。儘管美方提出的斡旋條件,大多無法滿足俄國主張的幾項關鍵——北約軍力佈署撤回波蘭以東、1997年以前版圖,以及北約正式否決烏克蘭與喬治亞的入盟申請——但拉夫羅夫仍建議普丁「應該繼續與西方談判,並把戰略旗局『推進到下一階段』」。
俄國外長的說法,在國際輿論之間也有著「虛實難辨」的信任感問題。因為就拉夫羅夫的發言原意來看,俄國認為過去3個月的大軍壓境,「成功低逼使了美國與歐洲重新正視『俄國的戰略安全訴求』與強權存在感」;換句話說,俄國從頭到尾就是要以戰逼和,當前的發展也正如同普丁所料的不戰全勝。
「拉夫羅夫建議我『不要放棄與美國、與北約繼續外交對話』。」普丁與外長拉夫羅夫的情人節會談。 圖/法新社
但拉夫羅夫的發言之所以真意難測,是因為俄國大軍在烏克蘭邊境的三方集結,截至2月14日為止都沒有鬆緩、後撤的跡象,相反的是,俄軍仍持續從遠東各地抽調營級戰術群前往烏克蘭邊境,大軍壓境的規模不減反增,已來到15萬大軍之譜、全軍更已就「戰鬥位置」到位待命,隨時都能發動西方無法即時反應的大規模突襲。
根據英國情報單位向《衛報》與美軍高層對《華爾街日報》的綜合情報說法:直到2月14日深夜為止,俄國軍對都持續在朝西線集結,各地已知調往烏克蘭邊境的戰鬥部隊,目前已達到119個營級戰術群(所屬戰力的70%);俄國空軍調派在烏克蘭邊境500公里作戰範圍內的戰機與轟炸機數量,更已達到全軍的50%以上;除此之外,俄國在克里米亞半島的集結艦隊周一也已「全部出港」,
「雖然北約無法確定普丁是否真的打算開戰,但所有的軍事情報都顯示:俄軍已經就『戰鬥位置』,完成了開戰所需的各種最後準備。」
面對烏克蘭局勢的緊張失控,美國國務院14日也宣布將把原駐基輔的美國大使館,即刻遷往西部鄰波蘭邊境的「獅城」利維夫。根據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的說法,截至周一為止,美國駐烏使節團還留有至少22名美籍官員,但基輔使館目前已接到「斷後銷毀令」,要在轉往利維夫之前銷毀並破壞各種使館內的機密通訊與敏感文件。
但在持續備戰的同時,美國也持續遊說北約盟國「加碼軍援烏克蘭」,像是周末甫撤回在烏特種部隊的加拿大政府,周一就宣佈將提供烏克蘭千萬美元的「攻擊性武器」;北約總部也準備在本周緊急授權,向歐洲東南部增派四支待命部隊;而美國國防部也正在研擬:假若烏克蘭真的遭受俄軍攻擊,「美國與北約正規畫『透過陸路邊境』向烏克蘭補給戰鬥資源。」
美軍82空將師準備從本土的布拉格堡基地,上飛機轉派至歐洲前線。 圖/路透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