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共2010年軍演中對海上目標發射反艦飛彈。 圖/新華社
「共軍彈道飛彈打來就慘了」?
破除常見的攻台軍事謠言
彈道飛彈無敵論
最常見的謠言的核心,是把中國擁有的彈道飛彈當成無敵的武器。其誇張的程度,曾聽聞只要一發就可摧毀一座機場、一整座電廠,根本就是把一般的炸藥當成了小型核彈。此種彈道飛彈的謠言,透過時代的演進,已經轉變多次,深入台灣群眾的腦海,建立了一種印象,好像開戰後不久,全台就會受到彈襲陷入火海。
此類謠言的內容不外乎是,上千枚無法被攔截的彈道飛彈,在開戰後不到數小時,就會把台灣所有空軍基地、防空陣地、政府機關、民生設施,所有你想得到的重要基地全都打爛。所以沒有戰機可以升空、沒有船艦可以出海、陸軍失去所有武裝。緊接著數百台解放軍空優戰機就順順地開過來奪得制空權,接著海軍出現搶下制海權,一路順風讓陸軍登陸⋯⋯然後就贏了。
真的這麼可怕嗎?先了解飛彈基礎概念
依照美國國防部中國軍力2020年報告指出,中國所擁有的各式飛彈可大致分為五類:洲際彈道飛彈、長程彈道飛彈、中程彈道飛彈、短程彈道飛彈、陸射巡弋飛彈,其數量分別為100枚、200多枚、150多枚、600多枚、300多枚。依其可能攻台模式與台灣反制作為,據信該謠言應以中程彈道飛彈、短程彈道飛彈與陸射巡弋飛彈為主要攻擊手段,因使用洲際與長程彈道飛彈均不符合成本效益。
由上可以計算,其對台威脅飛彈數量約為1050至1300枚,最不易遭受攻擊的發射系統均為中程彈道飛彈,但其發射器數量幾乎等同於飛彈數量,而可以進行再裝填的短程彈道飛彈與陸射巡弋飛彈,其發射器數量則分別為250與100,但其射程均在台灣反制攻擊範圍內。
簡單來說,其對台當面最多一次可以發射的飛彈數量為500枚(忽略跨軍區之限制,單以三種飛彈發射器總和且妥善率為100%計算之),且第一輪發射後,其單次可發射數量就會降到350枚,最多也僅能持續最大數量共三次發射。
若以妥善率八成計之,則首次最大發射數量即降至400枚,以目標分配來看,若全台共有11個空軍基地、六個主要軍港、25個陸軍主要基地、雷達站等目標20個、總統府等行政指揮中樞目標五個(總統府、行政院、國防部、國家政軍指揮中心、內政部等重要指揮節點),尚不計發電站、變電所、火車站、重要金融機房等設施,即已有67個目標,平均單個目標僅可分配到7.46至4.77枚飛彈。
若以 蒙地卡羅法(Monte Carlo method)來評估一條3700公尺長、60公尺寬的跑道,需要至少六枚圓周誤差精度50公尺以內,且破壞半徑25公尺的對地彈道飛彈攻擊,才會有84%的機率遭截斷;但考量我方戰機在不同掛載下,僅需600至1000公尺長度即可起飛,表示解放軍當面所需投射彈藥數量可能須提升至兩到三倍,才能有效完全癱瘓我方空中武力優勢,更遑論其數量最多的東風十五型戰術彈道飛彈精度誤差為300到600公尺之譜。
所以,在軍事專家的眼裡,這些謠言根本鬼扯到極點。
但為何這個謠言可以一直傳,即使二十多年來無數人寫文反駁,還是可以傳個不停?
跟所有的謠言一樣,其中都有部分的事實在,而這個謠言的最基本核心,叫作「料敵必須從寬」。讓我們先把這個謠言以及變種的理論核心重溫一下。
圖為東風-21中程彈道導彈。 圖/美聯社
關鍵兩大概念:飛彈的準確度與威力
要理解數百、數千枚導彈轟台讓國軍癱瘓的謠言,其實建立在沒有太多效果的基礎上,讀者必須了解上面講的兩個概念:
CEP(Circular Eerror Probable)
爆炸威力(TNT當量)
一、飛彈的準確度:CEP
CEP的概念看起來很難,其實沒有那麼難懂,若看不懂維基英文版,也不打算做這行或研究,那麼就不需要去死背公式跟定理,只要知道CEP就是俗稱的「誤差」就好。雖說CEP也不能稱為誤差,但請先用這種方式理解。因為中文的用字不精確,會讓你誤會,以為這是打到或是打不到。CEP的概念是機率,可用範例圖解說明。
圖/大塊文化提供
範例:一枚彈道飛彈 CEP 100 m,代表什麼意思?
答案:根據「統計結果」,發射兩枚飛彈,會有一枚落在「以目標為中心,半徑100公尺的圓形區域內」,若發射100枚就是有50枚會落在這個圓形內。統計結果代表的是機率,二枚飛彈統計上會有一枚落在範圍內。但這不代表你發射二枚就一定有一枚會擊中,因為機率是每次獨立計算的。
我們可以用中學的機率去計算出,發射多少枚才會打中,反過來說就是多少枚都打不中,會需要幾發。下表列出簡單機率,就可以清楚地理解,「一枚都打不中的機率,以及至少命中一發的機率」。
正常人看完後大概會想,只丟一顆的命中率也太低了,畢竟這是落到目標區一個範圍的機率,不是打到目標的機率。
是的,就是這麼低。所以第一次波灣戰爭時,聯軍會開飛機臨空瞄準投彈,用F117隱形戰機摸到雷達站跟飛彈頭上再丟炸彈,而不是只在千里外丟飛彈就算了。
如果你還是無法理解這到底代表什麼意思,請看下張地圖。意思是解放軍發射了一枚威力強大,CEP 100 m的彈道飛彈,只有50%機率會落到圈內,另外50%會在圈外⋯⋯等等,右下角好像有一間學校。
圖/大塊文化提供
這衍生出兩個大家需要了解的問題。
第一,就是這麼不準,瞄準都市區域內的政府、軍事機關,一個不小心不就砸到旁邊的民間單位,如果不是高中,而是小學、幼稚園、醫院,這絕對會是世界級的公關災難(不要忘了台北市的國際記者數量很多)。
第二個疑問就是,總統府這麼大,丟一顆就被打到不是很剛好嗎?是的,越大的目標越好打。
我們把之前那張總統府地圖,改成機場跑道,一條寬度20公尺的跑道(20公尺寬的跑道是戰機起降一般最小需求寬度),會變成下圖。我們會發現,這一樣打不到,你得要發射很多很多顆才可以。但你如果提出這一點,保證、絕對會出現一種人,強調飛彈威力很大,打偏一樣會有很大的效果,所以兩顆就很夠了。
他有講錯嗎?基本上沒有,所以這邊開始帶到第二個要講的,爆炸威力。
圖/大塊文化提供
二、飛彈的爆炸威力
爆炸威力,不是裝很多炸藥就一定很好。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鞭炮,應該會有人有類似的經驗,小時候玩水鴛鴦,被同學丟到手腳上爆炸,會很痛但是只有皮肉傷。但如果你是握在手裡爆炸呢?爆炸能量會全部被你手掌吸收,紅腫破皮加嚴重燙傷,甚至會有傷口流血。若威力更大一點的鞭炮,握緊在手掌心,保證皮開肉綻。請不要自己嘗試,想要試驗可以拿容器塞東西驗證。
這意思是,爆炸還得看在哪裡爆,被炸的對象硬不硬。一般來說需要注意的大概有這二個:
1.爆炸地點
2.目標材質
飛彈在跑道上空爆炸,沒有直接擊中,依照水泥的特性,基本上只會有幾個被碎片打破的小洞,還有一堆碎片要清掃。撞到跑道才爆炸,爆炸威力大部分會往上散失,只會留下一個小洞。飛彈得要鑽入跑道內一定距離,才會炸出一個大洞。通常彈道飛彈的速度,能直擊跑道的應該都會是大洞,但實際狀況沒驗證很難說破壞多大。所以要驗證最佳的辦法,就是把快過期的炸藥,裝設在簡易水泥跑道,用各種方式炸一炸,當作莒光日教學。
故有人提出,採用子母彈頭可以有效破壞跑道。所謂的子母彈頭就是一枚彈道飛彈,在落下之前放出彈頭裡面的多枚小彈頭,呈現一個面狀的轟炸效果。這確實可以很有效的擊中跑道,但同樣有爆炸威力的問題,畢竟彈頭就那麼大,改裝十顆小彈頭,威力就是比較小,炸出的坑洞當然也小。雖然以干擾空軍恢復跑道運作來說是足夠了,但這距離摧毀機場差距甚遠。或是使用戰機攜帶集束炸彈攻擊跑道,如國軍的萬劍彈,解放軍也有類似的武器,傳言的天雷500就是。
那麼爆炸範圍呢?用基礎物理的概念來設想,彈藥爆炸時會以球狀向外擴散的形式,所以能量會快速遞減,以500公斤TNT炸藥的爆炸威力來說,面對鋼筋水泥材質,沒有直接打到,而是在旁邊數公尺乃至數十公尺炸開,基本上不會毀損,會有破壞力的是震波。
震波就是更難講清楚的東西,在此試著簡單說明。一個震波向外傳遞,遇到物質會有部分能量被吸收,部分穿透過去,這個穿透的比例要看該物質是什麼材料。倘若飛彈在跑道上空爆炸,震波傳到水泥跑道上,固體會把能量往底下的土壤傳遞,只要跑道不是豆腐渣工程,要震碎到不堪使用不大可能。
圖為國道戰備跑道。 圖/軍聞社
所以,我們回到CEP上,上圖那個長100公尺、寬20公尺的跑道,要被一枚CEP 50 m 的飛彈擊中,機率到底多少?由於公式是設定目標物為圓形,在跑道為縱長形下,我們設定飛彈落點為一個正圓形分布,會有誤差存在,就只是這樣先代進公式,會得到約8%上下的機率。
是的,結果就是這麼低。你若要把爆炸範圍硬加進去,那就得要代另外的公式,可是才剛講過,砸跑道這種水泥材質的物體,得要很接近才可以。所以為了不讓問題太複雜,考慮太多條件,我們就把爆炸範圍直接用跑道加倍成40公尺寬來替代(這其實命中機率更高),變成下圖所示。
重算一次,機率變成15%,就是大概發射六發會中一發的程度。
那麼,解放軍的導彈,CEP大概是多少?官方跟可信的資料,大概落在數十到數百公尺之間,一般都是拿100公尺至300公尺計算,距離越長的CEP就越大。但畢竟料敵要從寬,所以向來都是用CEP 100 m當作標準,料敵從寬一般會抓到50 m。
依照這些年解放軍的發展,彈道飛彈的CEP應該可以壓到約50 m左右,但由於中國的宣傳甚至超越美國標準,這種中國科技超英趕美的說法,除了笑以外還真不知該怎樣回應,信不信就看個人了。但若以CEP 50 m作為基礎計算呢?剛剛的100 × 20 公尺跑道,擊中機率會上升到約30%,換成100 × 40 公尺跑道,會超過50%。
圖/大塊文化提供
飛彈很貴,不會無限制地砸
大家現在應該可以理解,即使面對上千枚彈道飛彈的威脅,國軍的愛國者飛彈始終抵達不了相同數量,真正的原因並不是買不起或是不想買,而是彈道飛彈沒想像的那麼恐怖。任何軍事防禦都得計算成本與效率,多花一百億降低50%的風險,大家都會付帳;但只能降低5%,會考慮的人就會變多,假設只能低個0.5%,還會想花一百億的應該就沒幾個。
實際上要使用彈道飛彈這麼昂貴的武器,必定是瞄準高價值目標,例如樂山雷達基地,或政治含義高的總統府。而且彈道飛彈的發射有兩種形式,窖射(地下發射裝置)跟發射車,不管哪一種都有很基本的時間問題,意思是彈道飛彈不可能一次3000枚齊發,第一波充其量只有四分之一不到(實際上更少)。
這幾年彈道飛彈謠言突然少很多,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解放軍的飛彈數量沒有大幅增長,而台灣的機場、防空飛彈數量一直在提升。即使中國的飛彈精準度有提升,還是要排出攻擊的優先次序,是要先打掉樂山雷達,還是針對國軍的空優戰機,或是防空飛彈,無法面面俱到。
軍方不是沒有想過去加強抗炸機堡,把戰機打散布置,以及在許多可以當作臨時跑道的高速、快速公路旁,增蓋幾個小型油庫,或是增添多一點的加油車。只是這種不起眼的設施,總是比不上大筆軍火交易吸睛,在民眾普遍缺乏軍事常識的狀況下,一般人只會想到愛國者飛彈之類的硬保護設施。
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上段講的,每一個可以當起降跑道的附近,都蓋個小型油槽與臨時彈藥補給站,增添許多加油車。以解放軍的角度來說,這等於台灣多了十幾座小機場,每一個都可以讓戰機起降,形同需要打擊的對象變多。即便這類跑道只需要十多枚彈道飛彈就能夠癱瘓,這還是得讓敵軍花費昂貴飛彈在這些目標上,對於其他軍事設施就能有效降壓。
▲ 彈道飛彈無敵論的謠言殺傷力。
2018年漢光34號演習,空軍防空部隊進行愛國者2型防空飛彈實彈射擊。 圖/國防部
圖文引用自博客來
內容簡介
◎ 破解多年來流傳的各種軍事謠言,建立基於事實根據的軍事常識。
◎ 處在緊張的美中對峙,美日歐澳印圍中勢態,台灣處在第一線,必須更清楚理解我們所在的實際處境。
◎ 培養基礎常識,判斷局勢變化,不被各種假訊息、資訊戰謠言牽著走,免得順了對手的意。
你所知道的軍事情報大都是謠言
重新建立對台海軍事現況的認知
破除常見的攻台軍事謠言
1|彈道飛彈無敵論
2|千台無人機癱瘓防禦論
3|空降部隊奇襲斬首論
4|直升機快速打擊部隊斬首論
5|民航機奪取機場論
6|萬船齊發攻台論
7|航空母艦夾擊論(台灣東部淪陷論)
8|貨櫃改裝飛彈船突襲論(美軍航母擊沉論)
9|近年正夯的巡弋飛彈與長程火箭彈襲台論
10|萬年不變的經典謠言——封鎖台灣
軍事謠言是造成台灣失敗主義的溫床
台灣大選之前,必會出現軍事謠言大量散布。
以往都是少部分的中國網民,配合台灣統派譏諷貶低台灣國軍,散播吹捧解放軍實力的農場文。但在二〇二〇年總統大選,此趨勢已擴張到一般民眾,透過LINE、Facebook等封閉群組的特性,中國加強資訊戰的力道,力求讓台灣民眾普遍相信,中國解放軍的實力不僅可以三兩下打敗台灣,更可以超英趕美,不出數年就可成為新霸權。也就是要台灣人早點認清現實,快快投降。
但仔細想一想,這類謠言的目的是什麼?
謠言是動搖對手民心的武器,是在沒有把握、無法有效直接進擊時,靠謠言來動搖對手的信心,創造打擊的有利條件,甚至想以恐嚇的方式讓台灣乖乖就範。因此,謠言所代表的是造謠的一方沒有必勝的把握,試圖透過謠言創造對其有利的情勢。
建立基礎軍事常識,培養全民認知戰力
然而,這些謠言之所以能歷久不衰,代表的是台灣人對軍事常識的認知不足。更頭痛的是,政治上藍綠對抗的結果,讓雙方支持者對於理應客觀面對的軍事議題,採取政治立場優先的態度。錯誤的認知,在心戰的層面來說對台灣當然是不利的,更糟糕的是,會影響到我們對國防建軍需求的判斷,產生不切實際的看法。不管是認為解放軍無敵,台灣怎麼做都沒差,不如放棄軍備,還是反過來覺得台灣必勝,所以武器亂買也沒差,這兩種想法都會危害到國家安全。
要建立對台海狀況合理的判斷,就需要先釐清謠言。本書先針對近三十年來常見的軍事謠言加以解析、破除,讓讀者了解各種謠傳的攻台傳聞,若不是成功機率極低,就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多方配合,絕非所向披靡的神兵利器。透過破除謠言來建立較完整的軍事觀念,認識解放軍為了提高勝算會使用的戰術,合理的範圍會到哪裡,以及台灣所擁有的防禦力量。接著再解釋中國想要侵略台灣會使用的方案,以及過程會面對什麼樣的挑戰。書中也討論在非軍事作戰外,中國一直在對台灣採取哪些沒有煙硝的侵略手段。
從台海情勢到地緣戰略,大方向解析局勢
除了以戰略觀點分析局勢,更從民眾的角度來看日常面對的中國攻勢,書中也包含了台灣人最關心的議題:如果戰爭爆發,生活會變成怎樣。最後,用較寬廣的視野看國際戰略,介紹台灣及周邊國家,以各國的利益與立場會怎樣規畫長期戰略。從這樣的觀點來看,會發現許多謠言完全與各國的戰略衝突。本書同時也以解放軍的角度來分析,建軍的目的究竟劍指何方。台灣人處在相對弱小的位置,常看貶自己、被謠言蠱惑,忘了中國也會害怕被侵略。立場對調,站在北京的角度,將會有完全不同的想法。
不過分奢望台灣是軍事強權,畢竟我們不侵略他國,但建立足以自衛與嚇阻入侵者的防衛力量,首先要國民擁有基本且實際的軍事認知。要能夠客觀理性評估我方與敵方的優缺點,才可以在鋪天蓋地的謠言恫嚇認知作戰下,有足夠的判斷能力。全民具備該有的正確認知戰力,台灣也才得以在面對複雜的世界局勢時走穩自己的路途。
「中國的未來目標是積極的擴張,以成為世紀霸權,制定世界新秩序。台灣一旦被拿下,變成中國的軍事基地,下一步就是指向東亞全體與西太平洋,到時台灣真正的戰禍才要開始。
「那麼,不顧一切發動戰爭攻下台灣,真的是中國統戰台灣的唯一目標嗎?其實,透過買辦跟被收買的內應來買下台灣,永遠比打下台灣划算。」——〈結語〉
「要先知道合理的手段,才會曉得該怎樣因應,不然老是用台灣必敗的角度,去預設中國所有的武器與戰術都必定成功,這叫作失敗主義。讓台灣人落入失敗主義,覺得做什麼都沒用,這樣中國就可以用最節省的方式攻下台灣,這才是這些謠言想要達到的目的。」——〈謠言就是要讓人變成失敗主義者〉
「偏保守與右派的,最容易被陰謀論以及刻板印象吸引,使其走向極端化,滲透進去非常花時間,但若成功則會有堅定的支持者。自由與左派,則最容易被看似理想的言論所吸引,輕易相信證據力薄弱的個人說法,要滲透非常的簡單,只是成功後的堅定支持者少且分散。俄羅斯以此方法拿去對付烏克蘭以及波羅的海三國,效果相當卓著,就目前所知,用反戰、和平當作口號,透過接近共產主義的進步派,最容易裂解民主國家,只要讓進步分子做永續抗爭就可以。」——〈資訊戰〉
「各國的戰略構想,最重要的是『既有架構』,若在既有秩序下是得利者,就沒有破壞秩序的誘因。要改變原有的架構,挑戰者就得要提出更佳的條件,至少在整個西太平洋到印度洋間,中國都是挑戰者,而非秩序的維護者。中國當然有權力挑戰這個架構,但沒道理別人就一定要買單,尤其是受惠於原有體制的國家。」——〈各國戰略總結〉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立
部落格與臉書粉專「王立第二戰研所」版主,理科人出身的教書匠,以天橋下說書人自居。研究古典戰略為主的相關學說,戰史、武器、系統沿革,與社會制度變化影響。從二〇〇七年開個人部落格後,以每周最少一篇三千字的自我要求,定期更新部落格至今多年,八百多篇文章從書刊介紹到各種理論簡介,希望能把社會人文科學轉化成科普等級,中學生都可讀的文章,持續進行一個人的作戰。
二〇一六年開辦臉書粉專,除了定期文章外,也在方格子開辦系列專欄,協助普及性的觀念推行。近年主要進行軍事常識普及化的任務,旨在破除中國資訊戰滲透,對台灣民眾觀念誤導的更正。
王立第二戰研所:
沈伯洋 (協助撰寫第三部)
台大法律系畢業,美國賓州大學碩士與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博士。學術領域關注刑法、法律社會學、刑事政策及白領犯罪的課題,近年主力研究資訊戰與假新聞。目前是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台灣民主實驗室理事長、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目錄
推薦序——瓦解認知戰攻勢於無形(余宗基)
推薦序——面對解放軍的挑戰:恐懼來自於無知(林穎佑 )
導論
第一部 破除常見的攻台軍事謠言
一、彈道飛彈無敵論
二、千台無人機癱瘓防禦論
三、空降部隊奇襲斬首論
四、直升機快速打擊部隊斬首論
五、民航機奪取機場論
六、萬船齊發攻台論
七、航空母艦夾擊論(台灣東部淪陷論)
八、貨櫃改裝飛彈船突襲論(美軍航母擊沉論)
九、近年正夯的巡弋飛彈與長程火箭彈襲台論
十、萬年不變的經典謠言——封鎖台灣
第一部總結:謠言就是要讓人變成失敗主義者
第二部 中國侵略台灣的戰術
十一、攻台劇本假定
十二、戰前準備
十三、開戰初期
十四、制空與制海權爭奪階段
十五、登陸強攻階段
十六、最終階段,建立灘頭堡後向政軍重地進發
第三部 持續進行中的戰爭
十七、資訊戰
十八、戰爭不是立刻斷垣殘壁
十九、除了正規登陸作戰,中國可能採取哪種戰爭手段
二十、不使用武力攻台,而採用封鎖或是經濟作戰
第四部 台灣以及周邊各國的真實戰略構想
二十一、美國的戰略構想
二十二、日本的戰略構想
二十三、南海周邊國家的戰略構想
二十四、印度的戰略構想
二十五、澳洲的戰略構想
二十六、中國的戰略構想
二十七、台灣的戰略構想
各國戰略總結
結語
後記
推薦序
瓦解認知戰攻勢於無形
余宗基 備役少將/前國防大學政戰學院院長/美國北德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台灣大學共教中心兼任助理教授/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助理教授/美國全球風險管理基金會顧問
若事先不懂得邪惡的本性,要想將蛇的智慧和鴿的天真連在一起是不可能的;因為對邪惡無知,則美德沒有保障必將受害。 ——法朗西斯.培根
國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研機於心意初動之時,窮理於事物始生之處。 ——孫文
王立、沈伯洋教授合著的最新書籍《阿共打來怎麼辦:你以為知道但實際一無所知的台海軍事常識》,可說是當今欲了解中共「認知戰」,如何利用軍事謠言,製造恐懼、悲觀的氛圍,滋生失敗主義的心理,形塑中國「東升西降、武力無敵」假象,對台灣全民國防的心理防線做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此刻,中共對台文攻武嚇的「認知戰」正對我們國家、社會的民主自由和價值觀,構成了生存上的嚴重威脅。此一新書的出版有如及時雨,為嚴肅看待此一威脅的台灣民眾,提供了最完整的解說。尤其,能以鞭辟入裡的生活化理解方式,對中共的軍事謊言予以一一破解。新書內容包括:中共對台最常使用的十種軍事謠言、可能侵台的四階段想定論證、兩岸沒有煙硝的戰爭和台灣與周邊國家真實的戰略構想等,共計四部二十七章,內容精彩絕倫,值得一讀再讀。
作者指出每次總統大選前,台灣社會內部必會充斥各種軍事謠言、譏諷貶低國軍士氣、吹捧解放軍戰力的農場文。二○一九年以後,這種趨勢隨著超連結社會各種影音資訊匯流平台的出現,已擴大到一般民眾,透過LINE、臉書等社群媒體平台、親中團體、在地協力者、封閉性群組等同溫層效應,更增強了各種假訊息傳散的力道,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讓台灣民眾對國防失去信心,進而對「中共軍事霸權崛起、台灣統一命運已定」的宣傳內容,產生幻覺、信以為真。這是中共「從敵人內部毀滅敵人」的一貫伎倆,亦即利用台灣言論自由的環境,製造台灣社會內部的對立,打擊政府威信,動搖民眾信心,除了影響台灣的選舉外,也替中國創造出有利統一的內外環境,以實現其兵不血刃,不戰奪台的最終目標。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內容的一大特色,除了蒐整近三十年來中國武統台灣的各種軍事欺敵謊言外,還針對謠言可能造成的破壞力、傳播率、實際威脅程度進行不同程度的評估,最後還針對評估結果,對政府相關政策部門提出不同的最低成本解決方案,這些寶貴的建議,內容兼顧強化軟硬實力,將有助於我國未來在面對中共「認知戰」,軍事欺敵手段不斷推陳出新的威脅情況下,能始終洞察機先、立於不敗之地。此誠如古云所言:「夫攻者不止攻其城,擊其陣而已,必有攻其心之術焉;守者不只完其壁,堅其陣而已,必也守吾氣,以有待焉⋯⋯夫攻其心者所謂知彼者也,守吾氣者,所謂知己者也。」「先料敵之心與己之心孰審,然後彼可得而知焉;察敵之氣與己之氣孰治,然後我可得而知焉。」
個人服務軍旅生涯至今,有幸能經常閱讀王立第二戰研所粉絲專頁,與本書主題相關之文章,也數度受邀聆聽沈教授民主實驗室、資訊戰專題講座。每次聆聽、閱讀,均深獲啟迪、受益匪淺!對於他們兩位專家長期鑽研中共「認知戰」所做出的努力與貢獻,十分佩服與激賞。他們的研究分析和建議對台灣的國防安全至關重要,且意義非凡;說他們是台灣真正的「認知戰」專家,想必也當之無愧,因為他們長期研究台灣國防安全議題,廣泛蒐整資料驗證,擁有超豐富實戰經驗。此書的大功告成,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他們在中共對台「軍事欺敵、謊言攻心」上的第一手觀察,以及在國家戰略傳播、反情報、情報和資訊戰等方面的懋績碩學,久著聲望。
隨著當前兩岸緊張情勢不斷升高之際,無煙硝的戰爭、資訊戰早已開打,如何「攻心、守氣」,亦即瓦解敵人的戰鬥意志,鞏固自己的軍心士氣,已成為政府部門的當務之急。個人願藉此大力推薦,就從閱讀本書做起!政府官員應人手一冊,仔細閱讀此書,不但能達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效果,揭穿中共「軍事謊言」的本質,也能建立對台灣國防實力的正確認知,同時擴大全民國防鞏固心防的具體成效,讓中共的「認知戰」攻勢瓦解於無形;另外建議國防部將此書列為部隊文康書籍,使官兵人人閱讀後,均能洞悉中共「攻心為上」的伎倆,堅定抗敵意志與決心;最後,教育部亦可將此書列為推廣全民國防教育必讀教材,讓各級學校學生在閱讀完此書之後,針對「阿共打來怎麼辦?」問題,均能找到共同的答案,那就是「免驚啦!」。
綜言之,此書對中共「認知戰」軍事謊言的歷史和性質進行了非常有價值的研究,但同時也提醒台灣政府,武備重要性的不可偏廢!其書中也為國軍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如何有效嚇阻、對抗、擊敗中共「認知戰」的反制方案,這些對我國全民國防心理防線能否形成連貫性,克敵制勝,影響深遠。台灣正經歷認知戰場上的嚴酷試煉,唯有「以事實代替宣傳、以實力保障和平」,持續、永恆投入大量工作和國家資源,才能確保最後成功;兩位作者卓越的戰略、戰役和戰術上的建言,恰能有助於最後成功目標之達成!欣聞本書正式印行,謹綴數語,以代序介,藉申賀忱。
推薦序
面對解放軍的挑戰:恐懼來自於無知
林穎佑 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亞太事務英語碩士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
解放軍是否會攻打台灣?如何攻擊?台灣能撐多少天?美軍會不會出動?這都是近期國內外高度關注的問題。許多專家學者都有不同的觀點,除此之外,從學術研討會、政論節目甚至網路論壇無不對此議題提出許多不同的見解。但百家爭鳴之時,卻又經常因為中國有系統的釋出不實訊息,都容易讓人感到誤解。而部分媒體也會因點閱率或是立場的不同,而將中國宣傳資訊作為新聞標題。雖然達到宣傳目的,但也意外造成民眾認知上的誤會,特別是在國防安全的議題上。過去國防研究一直是屬於管制的小眾興趣,雖有不少民眾曾有服役經驗,但多半都對軍事議題懷有部分偏見,這都讓我國民眾在論及國防事務時,經常都對國軍抱持負面的態度。這些迷思都來自於資訊的不足以及部分人士有系統的誤導。
事實上,隨著二○一六年的軍改,解放軍現代化的腳步不斷加快,其轉型的層面也隨著時間步入新的階段。基本上軍隊現代化可分為四個階段:理論、技術、組織、人才,這也符合解放軍的發展。二○○三年的第二次波斯灣戰爭奠定了當代戰爭的基礎,也讓解放軍高層知道未來部隊的發展方向,但當時解放軍並無相關概念,只能先透過大量翻譯建立基礎,這也是胡錦濤時期主推科學發展觀的原因,畢竟現代戰爭沒有資訊(中國稱為信息)化的裝備是沒有辦法打贏現代作戰。而在二○一○年後,解放軍的許多研究資料也開始討論,當時的組織架構,不符合聯合作戰的體系,特別是在各單位的級別與權責不同的情形之下,很難發揮資訊化的效用,這都是二○一六年習近平推動大規模軍事改革的目標。習近平的軍改確定「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架構指揮原則,並將過去職能分散在各單位的資電、航天系統與後勤體系重新整頓,將其整合為獨立的戰略支援部隊與聯勤保障部隊,讓解放軍的指管體制能更符合一體化聯合作戰。
但解放軍也深知,無論擁有多先進的軍事武器,最後還是要由人來操作,因此如何培養能進行一體化聯合作戰的士官兵,就是解放軍當前所面對的挑戰。此外,軍改後解放軍不斷要求演訓實戰化,但軍改後的後勤體系在二○二○年的「戰疫」行動中,出現了許多的不足。而解放軍內部的貪腐問題,並未隨著徐才厚、郭伯雄、房峰輝、張陽的落馬出事而停止,這都代表強調「能打仗、打勝仗」的解放軍,最大的對手可能不是外國軍隊,而是長期的積習以及在制度面上的問題(如退撫)都可能會是影響戰力的因素。雖說如此,但當前不少民眾都因資訊不足或是在誤導之下,無法對解放軍有完整的了解而有錯誤的認知,這也影響到對於國際安全局勢的判斷。
固然我國在兵學文化有相通類似背景的情況之下,應為國際從事解放軍研究的重鎮,但解放軍研究一直是學術研究圈內極為罕見的領域,除先天軍事研究限制之外,資料收集的錯誤與對中共組織的認識不足,都讓許多有志參與此研究的同好不得其法。特別是解放軍的組織與制度與他國軍隊有相當大的差異,若以歐美軍隊的體制來解讀解放軍,極易產生誤判。除黨軍關係的根本差異之外,許多制度也大不同。如美中國防部長的通話,雖代表雙方仍維持聯繫管道,但有「三無單位」(無具體編制、無具體機構、無辦公地點)之稱的中國國防部權責是否能與美國五角大廈比擬?軍改後,解放軍無論在體制、作戰、指管體系上都有相當大幅度的改變,我國須善用過去對解放軍研究累積的長期資本(除了語言之外,也包含軍事文化與兵學素養),進而精進研析以情報力作為研判的資本,才能破除迷思與恐懼。近年我國不斷強調全民國防的重要,但在達到全民國防之前,是否先讓民眾具有認識國防的概念?特別是在面對解放軍的威脅,我國民眾對其的認識是否正確?抑或是成為大外宣下的犧牲品?這都是須面對的課題。
本書作者王立與沈伯洋為目前國內對相關議題著墨頗深的新銳學者,對於國防安全與資訊戰領域有許多深入論述。本書的觀點或許有部分依然有討論空間,甚至也有不少不同意見,但在探討的議題上,絕對提供了許多論述方向以及針對當前民眾容易被誤導的議題做出分析。雖說讀者在閱讀後可能也會對作者的觀點有不贊同之處,但若本書能夠激起更多民眾對於國防軍事議題的重視與思考,甚至能針對所論述的議題深入探究,這或許更是本書的一大貢獻。
帶領美國打贏二次世界大戰的小羅斯福總統(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曾經說:「我們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這也是當前我國的狀況,若持續將似是而非的訊息流竄,或是對於解放軍的認識仍是一知半解,無法看清全貌,自然會流於恐懼。法國戰略學者薄富爾(André Beaufre)也說:「歷史的風若吹起時將壓倒人類的意志,但預知風暴的來臨並克服它們,且使其為人類服務則又還是在人力範圍之內,要控制就要先知,最壞的就是觀望,那經常是無為的藉口,決定命運的是人的決心與智慧。不幸的是這兩者常感缺乏,於是帝國的崩潰不是由於敵人打擊而是由於其內在的矛盾。戰略的要義是預防而非治療。過去一切的失敗經驗可以歸納為兩字,太遲。」如今,隨著解放軍現代化的成長,台海安全與我國國防是我國全體軍民必須面對的狀況,我相信讀者在閱讀本書後,會跟我一樣思緒起伏,感受強烈。
內容連載
導論
這本書的緣起始於總統大選前的二○一九年。依照往例於大選前,必會出現軍事謠言傳播賽,而以往這都是少部分中國網友配合台灣統派譏諷貶低台灣國軍,散播吹捧解放軍實力的農場文。但在這次大選,此趨勢已擴張到一般民眾,透過LINE、臉書等封閉群組特性,中國加強資訊戰的力道,要讓台灣民眾普遍去相信,中國解放軍的實力不僅可以三兩下打敗台灣,更可以超英趕美,不出數年就可成為新世紀霸權。
這些謠言的目的就是要台灣人早點認清現實,快快投降。
情勢渲染到這種程度,就不能再等閒視之,更讓人傷透腦筋。經典謠言之所以歷久不衰,代表的是台灣人對這些軍事謠言的認知不足。更頭痛的是,在台灣長期藍綠政治對抗的結果,竟然讓兩邊支持者對於理應客觀面對的軍事議題,採取政治立場優先的態度。再加上封閉群組特性,極度不易傳達正確認知的澄清文,於是就有了著書說明的想法。
不同政治立場卻同樣缺乏軍事常識
仔細檢視這些謠言,可說是數十年不變,但因為大眾缺乏基礎軍事常識,導致應該是可以清楚理解的概念,卻往往有極大的認知偏誤。不僅僅是泛藍的群眾,連泛綠的支持者也常是如此。錯誤的認知,在心戰的層面來說對台灣當然是不利的。更糟糕的是,這會影響到我們對國防建軍需求有不切實際的看法。
這些看法,不管是認為解放軍無敵,台灣怎麼做都沒勝算,不如放棄軍備;還是反過來覺得台灣必勝,所以武器亂買也沒差,這兩種想法都會對國家安全產生障礙。
筆者在寫作此本「軍普」讀物時,最大的困擾在於軍普跟科普不一樣。科學觀念通常是一個理論、一條公式去表達一個現象,可透過嚴格控制的實驗與對照組,看出相關變化。但軍事知識卻不是如此,軍事類的題材每一個都涉及多個面向,就算是最基礎的射擊,槍枝射擊要射得準,就不只是瞄準、扣扳機這麼單純。
這反映在我們周遭生活更是如此。許多人對於軍事概念,最多是自身及親友服義務役的經驗,且都是負面觀感,集中在不合理的訓練,與老舊易故障的設備等印象上。對這些人來說,「國軍本來就很爛」是一個體驗到的事實,這非常難以扭轉。但客觀來評論其他國家的義務役軍隊,會發現只要沒有正在經歷實戰的軍隊,普遍跟台灣國軍一樣爛,頂多差在爛的方向不同而已,更不用說解放軍的一般部隊同樣很爛。其實就算是美軍,也是有不少軍人常會抱怨進行無意義的工作,只是再怎樣美軍都是可能上戰場的,所以擺爛的比例就低很多。
但就破除謠言的角度來說,沒有比這種先天認定國軍很爛更難加以說服的背景。這讓筆者在寫作上,只能優先破除謠言較為基本的部分。那些被多重轉化到很複雜難解的謠言,本質上都是訴諸無知論,用你不可能證明的地方,反過來強迫你相信他們的假設。
試圖將軍事常識解說得簡單易懂
無論如何,該做的事還是得做,所以在朋友的鼓勵下,筆者開始在部落格與臉書粉專上連載一些常見的謠言,以及如何破除謠言的文章。本書是在這些連載文章的基礎上,重新整理並修正部分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多加了解兩岸軍事的基本觀念。
本書的難易度,基於普及化寫作的角度,會站在基本科學事實上,試著以中學理化就可以簡單計算的範圍,把謠言超過物理限制的部分,予以一一破解。但筆者也希望讀者可以體諒,要把內容深度控制在中學程度就可以理解「整體」,實在異常困難。因為軍事本身就涉及許多社會經驗與常識,若為了求真而把難度提高,願意且能夠理解的人就會變少;若把難度降得太低,又會使破解謠言系列像是軍方文宣品,這又不是撰寫這些文章的初衷了。
本書一開始直接切入近三十年來常見的軍事謠言,以及如何破解。再下一部分接著解釋中國若想要侵略台灣,最正常保險的戰術是什麼,然後再補上非軍事作戰外,中國究竟對台灣採取了哪些非軍事戰爭的侵略手段。
前三個部分在一般的理解次序上像倒過來談,先從武器的性能限制談起,再來了解解放軍可能使用手段的侷限,最後談現在和平時期中國共產黨是怎樣發動對台侵略的。如此安排的目的是想讓讀者可以先有個概念,曉得各種看似鋪天蓋地的攻台方法,若不是成功機率極低,就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完美搭配,絕非所向披靡的神兵利器。有這些基本理解之後,讀者就能夠建立一套較完整的觀念,曉得解放軍為了提高勝算會使用的戰術,其合理的範圍在哪裡。
我們希望讀者透過這些分析來理解,國防部採購哪些武器,想要建立怎樣的編制,為何要這樣部署,都是有其根據的。參謀軍官們並不都是薪水小偷,只是礙於各種身分與保密原則不便多談。
接下來兩個部分,試圖提供讀者較寬廣的視野,介紹與台灣有關的周邊國家,站在其本國立場,會怎樣規畫戰略。當大家對於解放軍的實力有初步的認知,理解各國怎樣看待自己的地位,就會發現許多謠言完全與其他國家的戰略相衝突。要讓謠言裡的狀況合理可行的唯一可能,必須建立在中國強大到所有國家都跪拜朝貢之上,但現實世界並不是這樣運作的。
而筆者也試著提供解放軍站在本身的視野上,建立軍隊目的的推敲,判斷其軍力究竟劍指何方。畢竟台灣人一直聽到的,都是中國以統一台灣為目的,且願意不擇手段不計犧牲,卻極少有人想過,中國統一台灣後要幹嘛。
多年來從中國傳來的謠言,基礎皆為中國採取的是進攻性思維,要建立漢唐盛世,讓萬邦來朝。台灣人自己處在相對弱小的位置,被謠言蠱惑,忘了中國建軍也可能是害怕被侵略。立場對調,站在北京的角度,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想法。
這也是筆者最大的期待,希望讀者閱讀完全書後,可以有較清楚的整體觀念,理解台灣建軍的需求,認識整體周邊情勢,了解對手的能力與限制,而不是一味的失敗主義,把自己看扁,那就落入對手的圈套了。
第一部 破除常見的攻台軍事謠言
在這一部裡的篇章主要說明從一九九○年代台灣民主化開始,中國不時對台灣進行武力統一宣傳,因而產生的各式各樣謠言。在此將對其中較為經典的幾款,予以全面剖析。希望藉著這些說明讓讀者可以快速理解,為何中國武力犯台的機率不高,武力統一成功更是近乎痴人說夢。這背後的道理不是盲目的信心,而是科學。
破解這部分各章節闡述的種種謠言,採用的數據多半是使用維基百科與武器年鑑中的公開資料,太過離譜的數據則不予採信。並將透過一般常識性的敘述,讓讀者了解謠言之所以沒有根據,原因到底為何。
綜觀這些謠言的核心都具有共同的特性,每一種謠言都不是全然造假,而是建立在部分真實的基礎上,但在關鍵的地方含糊其辭,甚至膨風加上說謊掩蓋。當把虛假的成分混進了一點真實,三分真七分假,就容易使人看到真的部分與自己認知的資訊符合,就會以為其他的也都是真的,便容易使得對軍事知識不足的人根本無法分辨真假而輕易上當。
大部分的謠言主要的矇騙手法有三大類:
第一種,不討論使用上的限制,而且用最極端的狀況,強迫人接受違背常理的極端條件,再從不可能發生的極端條件,硬是推出普遍性結論。例如,強調F1賽車從台北到高雄全程只要一小時,你必須接受這個事實,然後推論出只要你開自家車,適合的條件下也可以一小時台北抵達高雄。一般人都會覺得這說法不可思議地愚蠢,但在軍事上則因為一般人普遍對武器沒有基礎概念,就會輕易相信條件適合下可以成功,就會被謠言所拐騙。
第二種,混淆時空背景,把好幾種各別才能成立、有些還相互牴觸的條件混在一起,宣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具有超乎想像的強大實力。例如,中國有沒有可以運輸坦克的登陸艦?有的。中國有沒有能夠大量可載人的船隻,有的。所以得出,中國可以用大量船隻運送坦克渡海的結論。這就跟世紀帝國電玩的運輸船一樣,可以載十頭大象卻不能裝十一名弓箭手,純粹數值化而不考慮質量與體積。這是完全不考慮船隻有體積問題,你不會把坦克用疊放的方式裝在船裡,乘員也不可能像疊罐頭一樣塞進船艙,更不要提登陸用船隻,必須考慮作戰人員要馬上下船的動線。此種不考慮質量與體積,只用載重計算最大值,正是此類謠言常見的模式。
第三種,直線式推論,並強迫用「料敵從寬」接受謠言,不接受就是有意識形態作祟。例如,中國有沒有航空母艦?有的。有沒有適合的艦載機?有的。三年內是否能夠成軍?是的。可以航行到台灣東部海域嗎?可以。所以結論,航空母艦將會讓台灣東部失守,喪失所有海空優勢。這是典型的看到女孩露出胳臂,就聯想到要進行性行為的超跳躍推論。
以上三大類,可以說全部都會要人料敵從寬,不寬者就是輕敵。但料敵從寬指的是依照資料做出合理的推斷,把敵人實力加個二成,不是料敵如神,想像敵方每個士兵都有少林武功能飛簷走壁,漁船舢舨就可以裝坦克渡海。台灣過去數十年,深陷這種過於高估敵人輕忽自己到一種病態的程度。
以下篇章將開始針對常見的謠言,以科學的論證加以一一解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