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2.jpg

3.jpg

Casey Chao

國內兩大軍事雜誌《尖端科技》與《天生射手》專欄作家。

在講相關細節前,我們得把幾個名詞定義清楚:

氣胸(pneumothorax):就是因為創傷或自發等原因,導致氣體進入肋膜腔(pleural space);而等空氣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導致原本為負壓的肋膜腔壓力上升,進而使肺部的呼吸功能受到影響。

張力型氣胸(tension pneumothorax):當傷患的胸內壓增加,造成縱膈腔移位,導致血液回流受阻;隨著狀況嚴重,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血胸(hemothorax):同樣因為創傷、凝血功能異常等原因,導致肋膜液當中的血球容積比高於血液中血球容積比的50%以上時,就稱為血胸。

創傷性氣胸(Traumatic pneumothorax):

而在戰術戰鬥傷患救護(TCCC)的情境當中,我們不會去管自發性等氣胸原因,而將其一概視為創傷導致的結果。在發生創傷性氣胸之後,傷患的胸壁會受到損傷,因此外界的空氣會從該處進入肋膜腔,美方教範中會將這個現象稱為sucking chest wound。

而依照TCCC教範的建議,會為傷者使用所謂的氣胸貼片/胸封(chest seal;若沒有這類器材,則可以不透氣的材料搭配寬膠布使用),將那個空氣流入的創口封住;而氣胸貼片又分為有導氣(valved)與無導氣的版本,基本上會建議使用前者為佳。

從sucking chest wound到tension pneumothorax:

如果依照理想,你使用有導氣閥門的貼片封住傷口後,那個單向氣閥會讓肋膜腔裡累積的空氣向外傾洩;但不會讓空氣從傷口進入肋膜腔,所以傷患在後送並得到治療甚至手術前,他會處於氣胸的狀態,但不至於惡化為張力型氣胸。

但如果你用的是沒有導氣的貼片,或是以不透氣材料搭配膠帶將傷處封住後;雖然空氣不會從胸壁傷處進入肋膜腔;但卻會因呼吸而從肺部破裂處進入肋膜腔並開始累積,最終導致張力型氣胸。

雖然我們會記住張力型氣胸的幾個症狀:如呼吸困難、氣管偏移、頸靜脈怒張等;但美軍的教範卻極度強調不能等這些症狀全數發生甚至休克後才解決:他們認為,只要在有”疑似”發生張力型氣胸的情況下,就要去積極地處理!

Burping & CND:

較早的美軍教範,建議的是使用14-gauge的軟硬針組去做穿刺減壓;但隨著時間與技術演進和戰傷資料累積,他們也允許揭開(不透氣材料)減壓,也就是所謂的burping,甚至完全移掉不透氣材料的做法。更後來則開放了10-gauge針頭的使用,可在體側肋間進行穿刺減壓,甚至允許利用手指造孔(finger thoracostomy)來處理!

氣/血胸的臨床處理:

基本上氣胸會經過減壓/胸管(chest tube)甚至手術等階段處理:輕微者會需要接受給氧/密切觀察;但如果有擴大現象甚至復發,那就會需要進行後續階段的處理。

而血胸則會在以大管徑胸管引流的同時,給予輸液治療(因為其內出血);但如果引流量多(達到1500毫升),便需要以緊急手術來治療止血。

回到原題:

穿刺減壓會不會因為持續內出血而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以在下目前看到的文獻來說CND有因為針頭過短(僅兩吋)而失敗的;但並沒有看到血胸導致穿刺減壓無法生效的案例。

不過在十多年前來台的前第三特戰群18D有提過,CND的軟針有可能因為凝血(clotting)所以無法順利減壓的狀況,因此在MARCH的”R”中,必要時最多會做兩次CND,而且也提到體側等其他位置可行穿刺減壓。簡單講,原先的減壓處置確實有可能會受到一些因素而失效,所以必須替換位置,甚至改用其他方式來進行。

上文承蒙 Casey Chao 先生同意,引用他的「臉書」系列文章,特此致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