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軍媒披露,為強化「空中突狀況處置作為」,馬祖防衛指揮部日前在東引「天馬基地」舉行「信號槍」操作教育訓練,並由步兵訓練指揮部教官授課。圖/取自國防部青年日報
新聞眼
信號槍反共機
「克難式」宣示意味
2022-03-14 02:05 聯合報 / 本報記者洪哲政
一架中共運十二航機日前迫近我東引防區上空,動機不明,空軍對外宣稱雷情傳遞全無缺失,外界卻質疑地面防砲部隊當時是否及時獲令啟動戰備反制;軍方如今提出補破網的舉措,保家衛國之心無庸置疑,但這項措施既是為應急而用,突發狀況下還要層層請示,實際可行性恐怕大有問題。
針對這起事件,空軍現有「寰網」系統功能強大,結合各型中遠雷達與海軍在港當值艦,理應涵蓋高、中、低空域,尤其外島若有防空雷達盲區,早應進入補隙雷達因應,不會拖到這架運十二民航闖進東引近空才發現。
而按空軍「寰網」系統性能,敵我識別儀(SIFF)對追蹤目標會出現一到四型碼,第一型碼是航機使用的「三三○○」,第二、三型碼則是盟國密碼、第四型碼則是高度威脅目標碼,各型目標在電腦上呈現都高度自動化,追蹤都是在螢幕上以游標標到後,即可立刻顯示各型碼,並可自動反饋到海軍聯成系統與各級作戰區指揮中心。若有危害目標出現,空軍須透過防情網發布防情警報給負責野戰防空的陸、海軍進行防空作戰準備。
運十二機闖進東引空域,樣態縱屬分類模糊的灰色地帶作戰舉措,但除東引有空軍戰管雷達外,海軍基隆、澎湖在港的防空當值艦都應偵知,並匯報「寰網」;然而「寰網」當日未依慣例下令東引防砲單位戰備,空軍對外宣稱情傳沒缺失,目標資料也未被誤刪,讓外界霧裡看花。
在此情境下,陸軍宣布以信號槍進行「空中突發狀況處置作為」,讓包括對空監視哨在內的地面衛哨以肉眼目視目標後,發射信號槍嚇阻接近的空中目標,這種非傳統的克難戰法,對內宣示善盡戰備責任的意味,遠高於嚇阻敵機的實際效果,畢竟在當前兩岸局勢下,地面部隊不適合隨意開火釀成戰事。
但此克難戰法,固然呈現軍方不願輕啟戰端的細膩用心,卻也凸顯現行防情傳遞機制恐對運十二類型機沒有確實反制方式,發射信號彈徒示「I see you」;只是,這項措施既是為應急而用,以肉眼辨識低空不明目標,反應時間多在一瞬間,若還要衛哨層層「請示防區指揮官同意方可射擊實施示警」,不免徒具形式。
★ ★ ★ ★
陸軍東引防區衛哨將使用「信號槍」對迫近防區的低空不明機發射示警。圖為海軍艦艇官兵發射信號彈。圖/取自國防部青年日報電子版
嚇阻低空不明機
外島空防用信號槍
中共一架民用運十二航機上月侵入馬祖東引防區上空,軍方為強化東引等外離島地區「空中突發狀況處置作為」,近期派發馬防部大批信號槍,由步兵訓練指揮部派遣教官赴東引授課,將由地面衛哨對迫近防區的低空不明機發射信號彈示警。
陸軍司令部昨天向本報證實,馬防部為強化海、空突發狀況處置,將信號槍下發至各一線哨所使用,經由防區指揮官同意方可射擊實施示警,使用時機均按「國軍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定」執行。
共機上月迫近東引防區
中共一架運十二航機二月五日低空迫近東引防區,當時傳出地面配備刺針飛彈、T-八二 二○機砲,搭配PSTAR雷達負責野戰防空的「彈砲混合連」,並未接獲空軍作戰中心(JAOC)發布防空情報,因此未啟動接戰程序。對中共此舉,國防部研判意圖「運用民用航空器,測試國軍的應變作為」,空軍當時宣稱情報傳遞與戰備措施都合宜。
事發後,空軍一開始宣稱空防與情報傳遞無虞,避談改進措施,但軍媒青年日報日前披露,為強化「空中突發狀況處置作為」,馬祖防衛指揮部日前在東引天馬基地舉行信號槍操作教育訓練,讓官兵實際操作信號槍。防區副指揮官表示,希望透過教育訓練,強化各營區與據點值勤官兵空中突發狀況處置,以確保馬祖地區空域安全。
國造信號槍是用來標定地面或海面位置,通常用於搜救之用。以國造M八式信號槍為例,用的是美造八式四○公厘信號彈,單發裝填,有效射程僅約五十公尺。一位軍界人士說,以發射信號槍向不明機示警,做法罕見。
官員:柔性警告避戰端
知情官員表示,兩岸情勢敏感,對於迫近防區的不明航機,若啟動戰備射擊,恐引發戰端,直接以砲射控雷達照明,也有曝露雷達部署位置之虞,因此採用柔性警告措施,以信號彈向不明機示警,顯示地面已有監控,不排除進一步反制。
但也有官員認為,由衛哨發射信號彈,地面明、暗哨,以及對空監視哨位置,將會因此曝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