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
俄烏認知戰
不應盲從西方觀點
戰爭的起因,經常理未易明;戰事的進展,多半事未易察。偏偏戰爭的相關各造都自稱站在公理的一邊,對方則是邪惡的化身;戰爭進行的實況,兩造都報喜不報憂,且誇大己方捷報,渲染對方的噩耗,雙方為激勵士氣並爭取國內外支持,認知作戰的激烈程度,與戰場相比往往有過之而無不及。
俄軍入侵已超過1個月,戰況陷入膠著,雙方各自誇耀戰果,儼然都是贏家而沒有輸家。兩造與全球傳統媒體、社交媒體平台都捲入戰爭漩渦,參與系統性認知作戰。美國等西方國家、具有特定宗旨的非政府組織、形形色色的非國家行為者齊聲大合唱,大規模、有系統地譴責與看衰俄羅斯,充分展示話語霸權的威勢。相形之下,俄羅斯的信息操作與自我辯解,只能在國內施展,幾乎完全沒有外銷能力。
認知作戰的第一要務是控制戰場,成敗關鍵在於訊息流通能力,把我群族類傳媒的數量擴增到最大,同時把敵對族類的空間壓縮到最小。其次是形成有利於己方的敘事結構,選擇性地挑選、剪裁事實,並按己方立場詮釋事實;在論述上則盡量將自己塑造為正義化身,妖魔化對方為罪惡滔天的壞蛋,認知作戰的「戰果」,是兩造支持者和戰場士兵一樣同仇敵愾。
除非願意像球賽啦啦隊一樣為一方助勢,否則必須對戰爭起因的理解、戰況的認知以及是非的評價力求精確與清明。遺憾的是,由於各自陣營從政府到媒體的認知戰操作,人們對於戰爭訊息的掌握多受制於單一立場,並從單一視角認知與評價,因而流於片面性,無法建構真實完整的認知圖像,也無從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普丁揮軍入侵烏克蘭,聲稱是北約東擴對俄羅斯安全構成威脅,但難獲世人認同,因此備受譴責。這個評價符合正義原則,但也要對照20年前美國總統小布希,以海珊私藏大規模殺傷性化學武器為名,繞過聯合國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對伊拉克狂轟猛炸42天,然後陸戰部隊大舉進犯。戰後調查發現,伊拉克並不存在化武私藏的情事,發動戰爭的理由純屬美國炮製的莫須有罪名,其說服力與正當性還不如普丁侵烏的說詞,人家至少有安全受威脅的口實,但美國安全有受伊拉克威脅嗎?
官方與媒體選邊站
西方諺語說,「戰爭中首個罹難者是真相」,1個多月來西方與俄國文武鬥爭正酣,文宣戰鋪天蓋地,兩造所傳布的事實、流言與謊話南轅北轍,但因國際話語權很不對稱,尤其是慣以美國眼觀天行的台灣,更是輿情一面倒。台灣是美國意識形態與傳播涵蓋的地帶,幾乎全無主體性立場,因此多數台灣人完全用美國眼看天下,對世界的認知深受美國政要與主流媒體左右,還把片面性認知當作全局性的正確認知。實際上所懷抱的價值觀以及對世事的是非評斷,幾乎是完全跟美國一鼻孔出氣。
俄烏之戰的起因,俄國說是北約東擴,理不足以服人,但不能忽略近因。不久前烏克蘭在頓巴斯一段280公里前線部署了9個旅兵力,排列成楔形陣列,以裝甲旅及機械化旅為矛頭,準備以最快速度輾壓盧甘斯克跟頓內茨克民兵,讓俄羅斯猝不及反應。俄羅斯面對烏克蘭的挑釁,在邊界演習以嚇阻烏克蘭不要有進一步動作,並向西方世界發出警告。
但西方世界不在乎俄羅斯的抗議,主流媒體只配合政治人物,不斷施壓俄羅斯結束演習撤回部隊。俄羅斯外交部進而要求北大西洋公約提出安全保證,華盛頓直截了當拒絕,北約甚至否認當年不東擴的承諾。戰爭最後不幸爆發,這究竟是不是一場不該發生的戰爭?是否應驗了一句話:只要人們召喚戰爭,戰爭必應邀而來。
歷來戰爭各方都想建構一套敘事結構,以塑造輿論,但戰爭的是非曲直經常難以論斷,戰況真相也難精確掌握,切忌聽信片面之詞,偏聽必然流於偏頗。台灣不是烏克蘭戰爭當事國,官方與媒體卻一窩蜂選邊站,全然跟隨美國口徑,流於高度片面性,被流雲遮望眼,豈不哀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