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聯合報社論
「爛尾軍購」
近年為何層出不窮?

2022-04-21 04:02 聯合報 / 社論

近年美中爭霸,美國對我軍售不斷放寬,雖有助提升國軍戰力,但虎頭蛇尾或貨價不合的「爛尾」軍購卻也大大增加。例如,海軍採購MH-60R反潛直升機,已開始編預算,卻傳出美方不想賣了;空軍UH-60M黑鷹搜救直升機加裝夜視,原估十九億元,美方報價卻達四十三億,只好撤案;陸軍M1A2戰車號稱「地表最強坦克」,僅編四○五億元預算,比美方公布的廿億美元少了三分之一。國造飛彈巡防艦「震海計畫」因技術瓶頸卡關,海軍索性改造成兩千噸級輕巡防艦,大小僅原先一半,也少了區域防空能力;承製獵雷艦的慶富造船爆出虧空,海軍解約,替代方案至今闕如。

站在國家安全的角度,軍事投資是必要之惡。正因事關存亡,高科技軍火又如此昂貴,更需仔細規劃。上述諸多案例全發生在近五年內,足見政府建軍備戰的執行存在相當大問題,且日趨嚴重。

軍購「爛尾」頻傳,主要是美國大開軍售之門,又不斷指點江山,而我主觀上難以因應。川普任內前兩年僅批准十七・五億美元軍售,後兩年卻暴漲為一六六億美元;加上蔡政府標榜「國防自主」,不斷啟動武器自製案,在在要花大錢。近年國防預算已高於扁、馬時期,又連推兩筆總額四八○○億的「特別預算」,卻因開銷暴增,仍不足支應。檢視近年預算書,可發現國防部大玩揚湯止沸,在各軍購付款高峰期不斷遞延,只求當下周轉過關,爛帳留給後人去傷腦筋。

此外,下級單位為爭取提案出線,往往先以多報少,造成既有事實,這是官場潛規則。近年軍購案大增,資源爭奪更為激烈,這類「頭過身就過」的心態愈發明顯。前幾年,國防部顯未扮好把關角色,放任下屬提報不合理財務規劃;最後發現開銷遠超原先估計,只好將所需品項七折八扣,若仍無法周轉,只好宣布撤案。

浮濫成習不止軍方,蔡政府好大喜功也有責任。民進黨深諳「國防自主」口號之好用,除了宣傳,更可藉機將手伸入產業,調動龐大資源的分配。蔡總統上任之初,國安會曾要求所有自製武器裝備的建案都要由中科院主導,但上位者的主觀意志抵不過客觀現實。以「震海計畫」為例,要求裝用類似美軍神盾系統的相位陣列雷達,但全球同等級戰艦最小也需要五三○○噸。中科院技術不及歐美大廠,卻想在四五○○噸艦體上達成目標,一開始就注定要失敗。

更嚴重的是,蔡政府奉認知戰為圭臬,宣傳帶風向為第一要務,自不容許惹眼的敗績。也因此,面對挫折,寧可轉移焦點,也不願誠實面對。例如獵雷艦計畫固有弊案,但海軍的兵力需求仍須設法滿足;蔡政府卻把事件打成前朝弊案,後來發現菊市府也高度相關,立刻戛然而止,火速解約撤案。為此,海軍甚至自棄專業,配合宣稱不需新造獵雷艦。試問,先前編列三百多億元造艦六艘,難道純屬空中樓閣?同樣的,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神盾艦,與兩千噸級輕巡防艦,是不同定位的產品;若震海計畫當真髮夾彎,豈非證實所謂國防自主不是針對實際作戰需求,而是蚊子館式的「為造而造」?

俄烏戰爭引發全民對國防的關注。但相較於蘇聯解體後因缺錢而武備廢弛的俄國,中共軍費年年暴漲卻是另一極端,也代表我方須面對之凶險遠甚於烏克蘭抗俄。建軍備戰的每一塊錢都必須花在刀口,對武器裝備的投資必須堅持專業把關,主政者必須把國家安全放在政黨競爭之前。這些條件,缺一不可。

photo.jpg
美軍MH-60R反潛直升機。圖/美國海軍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