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軍事博評】
張競:
如何辨識以演習掩飾作戰動員

2022-04-22 16:04 香港輕新聞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1.jpg
篇按:射擊演習中的TOS-1A雲爆火箭發射車,留意機械化營就在附近準備進攻。 (圖片來自連結1)

今年二月當俄羅斯準備入侵烏克蘭前,曾經以舉辦軍事演習為名義,對外掩飾其軍事作戰動員作為;但是許多與攻勢作戰行動相互配套之客觀情態,特別是相關兵力集結、物資整備與通信聯絡等動態徵候,卻又與實際作戰戰備整備樣態不算吻合,因此當時確實是不能讓軍事觀察家與情報分析師做出合理判斷,認定俄羅斯確實是在準備入侵烏克蘭。

特別是過去多年來,俄羅斯各個軍區不同部隊,就有在暮冬時期輪流進駐緊鄰烏克蘭邊境地區,實施大規模演習訓練慣例。因此儘管大量兵力進駐俄烏邊境地區,各項演訓活動相當密集,但卻由於以往俄羅斯部隊都有此等季節性演訓活動,因此確實弱化烏克蘭軍方對入侵行動應有之警覺性。再加上前述關於實際投入作戰開戰前各項動態徵候,又存在著具體落差;因此直到開戰前夕時,儘管華盛頓不斷發出警訊,就算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本人都不相信俄羅斯即將動武。

2.jpg
編按:俄國於2月16日在白俄地區演習時的片段,圖為近衛第一坦克軍的T-72B3型坦克。(網絡圖片)

多年來在傳統軍事思維中,幾乎所有國家透過正統軍事教育與情報專業課程,都不斷強調潛在敵手會運用演習訓練名義,以便掩護與隱藏軍事作戰動員,因此只要是有任何涉及演習訓練訊息,比方說是針對特定海空域因軍事演習訓練活動加以管制,或是媒體報導軍事武裝部隊進行調動,進駐敏感地區進行軍事操演活動,都會成為情報機關下達優先掌握此等部隊兵力動態,列為情報蒐集重要項目依據,而其真正原因就是擔心表面聲稱演習,但實際上卻在準備軍事入侵或攻擊。

3.jpg
編按:高新9型電子偵察機,早前美軍與英國海軍遠程部署戰鬥群於南海航行時曾大舉出動監聽訊息,估計也是擔心該艦隊會否趁演習期間對南海中國島礁有所動作。(網絡圖片)

為何軍事幕僚體系會認定敵對者會運用演習訓練掩護與隱藏軍事作戰動員各項作為,其實是依據最合理之理則推演過程所得結論。此因所有要參加正規演習訓練之軍事單位與部隊兵力,在到達與進駐指定演習駐地,向演習訓練指揮管制單位報到時,其人員編組必須完整,同時裝備妥善率亦要符合規範,並且訓練也要達到相當戰備水準唯有在人員滿足編制、裝備妥善與戰備合格條件下,才會被演習指揮單位納入演習訓練兵力序列,開始要求該部隊依據指示行動。

4.jpg
編按:若果邊境是密林地帶,雖然會阻礙部隊前進,但密林也可以好好隱藏部隊,可作為先鋒部隊潛伏發動攻擊的地方。左圖為1970年代東西德的邊界,右圖為1979年東德邊防部隊巡邏時的照片。圖片來自連結1維基百科

因此所有演習訓練統裁與指揮管制單位,都會對報到進訓準備參演部隊兵力實施戰備檢查,而此等參演部隊亦必須能夠合格,滿足演訓指揮管制單位要求水準,否則演習統裁部門就會聯繫報到參演兵力之母體部隊,要求其另行檢討派遣其他合格單位參加演習。正是因為參加演習部隊兵力在人員、裝備、訓練與戰備上都到達能夠隨時投入作戰水準,所以當此等參與演習部隊進駐至敏感地域後,自然就能隨時轉換實施作戰行動,因此情報單位針對敵方演訓活動提高警戒狀態,積極進行情報蒐集掌握其動態,完全符合軍事作戰與情報作業狀況判斷邏輯推理。

5.jpg
編按:油料和補給品的儲積及調度程度,其實可以判斷對方在演習時發動實際攻擊的可能性,因為這時油料及補給品需求會很大,需要多個屯積場來處理,並更需要多種運輸車輛進行調度。(圖片來自連結1)

首先要觀察對方演習區域內後勤物資整備囤積儲存狀況,此為各項軍事行動重要指標,並且亦將是情報蒐集掌握動態重要項目。演習訓練有其既定期程,因此物資與補給品需求比較能夠掌握,而實際投入作戰就充滿諸多變數,為讓後勤物資避免成為影響作戰行動窒礙環節,多半在實際啟動作戰行動前,都會儘量儲備作戰行動消耗量極大之物資品項,其中最明顯地就是油料以及彈藥。

6.jpg
編按:近年西藏中印邊境衝突,解放軍除多次實兵演習警告外,還會展示強大的軍事物流能力,例如龐大的補給車隊直送西藏高原。事實上也是一種以準備發動進攻為警告手段,以制止衝突的辧法。(照片來自新浪軍事)

其次就是要注意支持軍事作戰行動之後勤運輸能量,特別是能夠往返後方補給基地與前方作戰地域間之機動補給單位,更是判斷是否將採攻勢作戰行動重要指標。此因進駐演訓駐地營舍之參演部隊兵力,其在演訓期間內所消耗物資,通常是採取返回演訓駐地或是前往補給基地進行整補作業,若是採取此種作業模式,威脅程度相對較低。

若是真正開戰,對敵採取攻勢作戰,此時就必須仰賴機動補給單位向前線接戰地域進行運補作業,從物資整備與發放補給物資作業模式切入觀察,就可察覺其中差別。所以當機動補給運輸單位參與演訓時,絕對就要提高戒備;此時很可能就是要使出真功夫,而不只是擺個假架式。

https://youtu.be/q91yFP9E9Yg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編按:一個TOS-1A防化支援營進行火力齊射的演習。留意即使是集群齊射,每車也只打了10發左右,然後就可立即轉移發射區。事實上他們也可以連級形式分頭進行支援。要留意的是,單單實彈演習並不能判定是否攻擊準備)) 

其次就要從演訓課目進行觀察,特別是參演部隊兵力是否進行實彈射擊,更是採取真正攻勢入侵行動重要指標。假若演習訓練僅採取實兵戰場運動,那不過是在驗證作戰想定所預定之接戰程序與步驟,從參演部隊相對態勢、戰術運動隊形、模式與軌跡,再加上各個單位所採取機動路線,當然可以推敲出是否在針對可能入侵之目標區,進行臨戰訓練與驗證兵棋推演所得結論。

就臨戰訓練來說,必然是要進行相關武器校正射擊,並且透過實彈射擊過程,順便進行火力協調與協同接戰演練。特別是不同軍種、兵種與儎臺間之火力配合與兵力會合,光是運用戰場運動來驗證作戰構想與接戰程序,絕對是讓戰場第一線戰鬥人員無法完全放心,所以假想敵手舉辦演訓活動,若在過程中未曾進行實彈射擊演練,其威脅程度就相對較低,但若是各個參演單位都曾經實施過火力協同實彈射擊演練時,就絕對不能夠掉以輕心。

7.jpg
編按:1983年蘇聯西方81軍事演習,有可能是史上最大規模的單一演習,參演總兵力達到50萬,參演的主要是列寧格勒與白俄軍區,以及蘇聯駐波蘭的北方集群。由於整個實兵作戰已帶備充足補給,加上是超大規模的實兵演習並模擬進攻北約的第一波攻擊,即使演習地點主要在波蘇邊境,北約陸上部隊亦嚇得高度戒備。1983年下半年是冷戰自古巴危機後最危險的時期。(圖片來自連結1)

再者就是要思考前述參演部隊兵力,是否曾經針對可能入侵之戰略要點、要域或特定海空域,運用演習訓練課目作掩護,但卻進行過密集情報蒐集活動。講得更明白就是針對可能入侵目標區,進行與先期作戰需求相關之戰術作為,特別是與戰場經營密切相關之軍事活動,就是顯現可能入侵行動更具體指標。尤其是針對陸上地形障礙、特定交通節點以及海上機動遏制點之偵察活動假若是與其演訓活動課目無關,更與其演習基調存在著矛盾,那就更可能是未來入侵行動之先期作戰作為。

8.jpg
編按:一輛被廢棄的俄軍T-72B3。油料與維修能量不足,除了是營級戰鬥群的先天劣勢外,也可能是俄軍早段時間損失嚴重的原因(事實上很多裝備不是被擊毀,而是被俄軍放棄的),這也是後勤準備不足的一個特別證明。不過就理性角度分析,準備不足而強行出動未必是俄國高層的判斷失誤,有可能也有其他原因......(圖片來自Twitter)

不過話要說回來,兵法上戰場用兵本來就是奇正交互運用,特別是謀略欺敵愚弄對手時,更是會隱匿本身意圖,犧牲某些戰術利基或是野戰戰略必要作為,以便讓假想敵誤解誤判。所以依據前述參考要點來檢視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之前,在其邊境地區所進行之演訓活動、兵力集結與後勤整備,確實是與實際將採取入侵行動有所差距,所以導致多方對於俄羅斯兵力動向有所誤判。

9.jpg
編按:二月在開戰前,西方媒體曾經報導俄軍在準備「血漿」與「屍袋」作為聲稱俄軍即將入侵徵候,但事實上並未見到俄羅斯陣亡人員用「屍袋」運回之影像或報導。(圖片來自連結)

但是話要說回來,正是因為俄羅斯刻意未將後勤補給物資提前整備,並且集中至前方補給基地,後勤運輸整補單位亦是未曾到位,所以在開戰初期整個軍事行動向前推進時,後勤物資就成為嚴重影響行動罩門所在,特別是機甲部隊所消耗油料籌補不上,更是讓其喪失戰場機動能力,因此在烏克蘭部隊逆襲時蒙受嚴重損失。軍事作戰構想永遠是項利弊取捨思維過程,如何能在謀略欺敵與充份作戰整備間找到真正平衡點,永遠是在考驗戰場指揮官之決心與智慧。

photo.jpg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