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美軍售再生變掀起國軍低空防禦海嘯!
一探人攜刺針飛彈龐大的「國內市場」

2022-05-15 09:00 風傳媒 蘇仲泓

photo.jpg
美方在2019年宣布批准2項對台軍售,其中之一的人攜式刺針飛彈,具備機動、單兵操作等特點。但如今卻傳出交貨變數,這恐將對我軍低空防禦願景造成衝擊。(資料照,取自The U.S. Army@flickr)

軍方購買M109A6自走砲進程碰壁,美方稱因「產線排擠」,最快要到2026年後才能交貨,國防部、陸軍司令部目前正為是否採購美方提出的「替代方式」傷腦筋,即以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另有一說將以更新的M109A7,或以現有的M109A5性能提升)取代M109A6,各界關注。

就在M109A6一案停滯之際,同一時間傳出我方爭取多時、由陸海軍採購的人攜式刺針飛彈,可能受俄烏戰爭等國際情勢影響,讓接裝期程充滿不確定性。陸軍官員日前在國防部記者會中坦言延遲交貨風險存在,但仍強調會持續要求對方依約執行。人攜刺針軍購若出現變數,對我軍低空防禦願景勢必造成衝擊。

1.jpg
我對美軍購M109A6自走砲一案進程將有所延誤。(資料照,取自美國陸軍官網)

國軍現擁雙聯裝、車載、空射3型刺針飛彈 人攜式成「最後拼圖」

俄烏戰爭期間,西方國家軍援烏克蘭的武器項目中,操作便利又能對俄軍航空器產生巨大威脅的人攜式刺針飛彈,絕對是最具代表性的品項。以最少人力換取敵方高價值裝備,是人攜式刺針的最大價值,此概念從人攜式刺針投入實戰以來,便已充分彰顯。

對強調建構「不對稱戰力」的國軍來說,用「夢幻逸品」或許有點言過其實,但擁有一定數量的人攜式刺針有其必要性和價值。特別是目前軍方已有雙聯裝刺針、車載刺針(復仇者飛彈系統)、空射刺針(陸航直升機掛載),人攜式刺針可說是最後一塊拼圖。

2.jpg
陸軍澎防部日前舉行5月份的「鎮疆操演」,防區多款武器進行實彈射擊,其中防空連所屬雙聯裝刺針飛彈(見圖)演練於規定時間完成部署,待命接戰低空進犯之敵。(取自青年日報)

刺針飛彈射程約4.8公里,堪稱國軍無論在外機動部署、放列的高價值裝備、部隊所在之處,或雷達站、飛彈基地等戰略設施,接戰低空進逼目標「飛彈類」的最後一道防線。前者如外島陸軍防空連、本島負責基地警衛的海軍陸戰隊防空警衛群,都有雙聯裝刺針屏障防區和要港、雷達站。

後者主要以北部軍團防空營的復仇者飛彈系統為主,滿足部隊野戰防空需求。儘管2種各自扮演關鍵角色的刺針,已具相當操作便利性和機動部署能力。不過想像一下,什麼飛彈人力需求較雙聯裝刺針少,部署彈性又比車載刺針為高?答案正是人攜式刺針。

人攜式刺針極具「以小換大」特性 實戰價值成俄烏戰爭亮點

根據軍方過去發布的畫面,雙聯裝刺針主要部署在四周無遮蔽的制高點;復仇者飛彈系統以開闊平面為部署位置;人攜式刺針則因射擊條件更精簡,部署彈性更勝,如防禦方可將多個刺針小組部署在都會區,藉本身高樓林立或鄰接都會區的淺山等環境特性,對進逼、低空飛行的敵航空器形成巨大威脅。

此戰術戰法,一如美軍反恐戰爭期間,深入中東山區、城鎮區執行任務,載運部隊進場,或在空提供戒護的直升機,遭恐怖分子從稜線上、建物樓頂,以火箭推進榴彈(RPG)伏擊情況。甚至現階段國土防衛整體防思維,已從強調在海上和岸際,就要殲敵大部的「濱海決勝、灘岸殲敵」,變成持續在都會區接敵的城鎮戰。因此,人攜式刺針專門「以小換大」,對戮力組建不對稱戰力的國軍而言,重要性不言可喻,實戰價值近期亦透過俄烏戰爭驗證。

4.jpg
美軍反恐戰爭期間,深入中東山區、城鎮區執行任務,常以火箭推進榴彈(RPG)進行伏擊。圖為俄烏戰爭期間,烏克蘭士兵正在學習如何操作俄製RPG-7火箭筒。(資料照,美聯社)

除對本島有意義,考量共軍犯台樣態之一,是以外島作為突襲目標,迫使我方談判,此類行動相較必須完備兩棲載具數量,同時取得相當海、空優的大規模登陸作戰,對共軍現有能量更具可行性,因為僅需以直升機低空渡海,就足以將兵力直接投射至外島。換言之,如將人攜式刺針部署在當地,無疑對這些飛行高度極低的航空器形成鉗制,加上本來就有的雙聯裝刺針、20機砲,對外島防務將大為加分。

人攜式刺針除地面部隊投入,身處更前面的海軍自也有需要。已裝備雙聯裝刺針的海軍陸戰隊,可藉其提升要港、雷達站的守衛能力,也能從新對老舊的榭樹飛彈車重新盤整;再來則是將相對輕巧、便利攜行的人攜式刺針部署在船艦上,綿密防空火力,讓艦載防空飛彈能專心接戰高空層進逼的飛彈、敵機,充分發揮最大優勢。

高度集中都會到外島都適用 憲兵、東、南沙海巡均為「潛在用戶」

綜觀上述戰場景況,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都有裝備人攜式刺針必要,若再把城鎮戰及防範敵粹然突襲的想定算在內,可能連負責首都衛戍的憲兵202指揮部,以及地勢平坦、無險可守的東南沙島,都有一定數量需求。

憲兵駐地高度集中都會區,戰時必然成為城鎮伏擊共軍的主力,近年重新編成、已裝備紅隼反甲火箭的「快速反應連」,多被認為大有機會接裝人攜式刺針,鞏固衛戍區防線;東南沙島雖以「半軍半警」的海巡作為防禦主力,但隨著當地戰備壓力加深,恐不再能全以執法觀點檢視周邊環境變化。

5.jpg
憲兵駐地高度集中都會區,戰時必然成為在城鎮區伏擊共軍的主力,而近年重新編成、已裝備紅隼反甲火箭的「快速反應連」,被賦予有朝一日接裝人攜式刺針飛彈的「期待」,以利鞏固中樞。(資料照,蘇仲泓攝)

海巡必要時能操作人攜式刺針一如新造安平級巡防艦所扮演的「平戰轉換」角色(戰時加裝雄風反艦飛彈,協力海軍遂行制海作戰任務);近年以「移地訓練」為由登島的海軍陸戰隊,也能成為操作此類精密武器的人力,這些都突顯人攜式刺針的「國內市場」程度之龐大。

除運用時機和軍種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恐也延遲交付的人攜式刺針沒有像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之於M109A6自走砲一般,有明確的替代方案。儘管國軍現有的刺針型號,乃至類似功能的低空防空武器都能「繼續撐」,近年亦陸續有像是海劍二、陸射劍二等具區域或野戰防空意義的飛彈服役、亮相,其中存在相對應的汰換關係。

6.jpg
國軍近年陸續有像海劍二、陸射劍二(見圖)等具區域或野戰防空意義的飛彈服役相,但其中存在相對應汰換關係,部分老舊飛彈作需更新或補強。(資料照,蘇仲泓攝)

然而,沒有一款能完整複製人攜式刺針有關人力需求及部署彈性的優勢,面對外在情勢持續變化,人攜式刺針飛彈有無可能步上M109A6後塵延遲交貨,高層必須謹慎因應,以最好的準備,作最壞的打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