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重磅快評】
貧賤國軍百事哀
歸根究柢錢不夠

2022-05-19 16:39 聯合報/ 主筆室

美台商會發表公開信,批評拜登政府宣稱不再支持「不對稱防衛」定義之外的軍售計畫,將會削弱台灣的防衛力量。對於我國軍方而言,面對美方突然叫停M109A6自走砲、MH-60R反潛直升機等軍購案,又需獨自面對國內輿論質疑,表面上當然不便多言,私下恐怕會有出一口氣的感覺。然而問題的關鍵,恐怕還是戰略目標與客觀現實,兩者能否匹配。

雖然美國與我國官方並未公開承認,但從近來美方對於我方申購武器的准與駁,以及美方智庫人士的發言,顯然華府當權派的意見是,奉「不對稱」為圭臬,尤其面對中共勢力迅速崛起,美方雖然也已開始擴軍,但2025至2027年,被認為將是雙方最接近,台海局勢最危險的時刻。因此美方認為,台灣的建軍行動,都要以能在這個時間點之前完成者為優先。時限如此緊迫,自然導致「小」武器當道。至於需時更長、花錢也更多的「大」軍購,老大哥就直接打回票,阻止小老弟癡心妄想,備多力分。

如此論述不能說全無道理,尤其是俄國攻擊烏克蘭,結果卻師老兵疲,媒體上大顯神威的,往往是刺針防空飛彈、標槍反戰車飛彈之類輕武器,連帶興起一陣大武器(尤其是戰車)無用的論述。尤其在國內,不少「台派」人士充滿移情心態,儼然認為烏克蘭抗俄有成,就象徵台灣不難抵禦中共入侵,我方只要有足夠的刺針、標槍,再加上中科院的紅隼火箭彈,配備給輕裝備部隊甚至民兵使用,就足以把解放軍打回對岸。

不過,媒體凸顯的情況,當真是烏克蘭戰爭的全貌?答案恐怕大謬不然。比較深入的研究可以發現,包括基輔等烏國大城市,未在俄軍攻擊之下淪陷的原因,仍然是烏克蘭正規部隊成功將其阻住。至於攜帶單兵飛彈、火箭的游擊隊,固然能發揮遲滯騷擾的效果,但若說當真是擋下俄軍裝甲矛頭的主力,只怕還是塗脂抹粉過頭。某個角度甚至可說,宣傳風向又類似中共對於中日八年抗戰的描述:刻意凸顯自己敵後打游擊的重要性,在正面戰場真正力擋日軍攻勢的國軍,反而淪為配角。

另一方面,烏克蘭面積60萬平方公里,是台灣的16倍以上,其防禦縱深遠超過台灣。如果共軍當真登島成功,我方有多少足以讓游擊隊拿著標槍、紅隼去伏擊的空間,恐怕也要打上大問號。

更不要說,我方提出M109A6、MH-60R、乃至E-2D預警機等需求,確實是看到部隊現用的裝備已經老舊。尤其國軍的野戰砲兵,至今仍然大量使用二次大戰、韓戰時代的舊式拖曳火砲,不管是火力與機動性,都已經落後當今水準不只一代。

然而現實問題是,近廿餘年來,中共以每年近一成幅度增加軍費,導致國軍裝備過往擁有的質優勢,幾乎在方方面面都失去,幾乎每個範疇都有迫切的更新需求。即使蔡政府確實已經提升了投資額度,但連手頭進行中的外購或國造武器計畫,其實都還不足支應,每每出現將付費進度往後延的情況。在願望無窮、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只好先挑出額度相對低,相對最快能見效的品項,其他的「迫切」需求,也就只好不迫切了。

真正的關鍵是,戰略本來是一種可能的藝術。面對海峽對岸的強大威脅,近年政府的走向,儼然以對抗、絕不妥協為標榜,並藉此在國內宣傳上抹紅異議者,大舉收穫政治利益。但是理想與目標,都必須符合本身手頭的資本。我方有沒有能力,比照對岸的軍費擴充幅度?答案無疑是不可能。而從馬政府到蔡政府,開口閉口「不對稱建軍」,說穿了也是承認「錢不夠」這個最基本也殘酷的現實。

因此「不對稱」的要義,不應該是專買某些「小武器」,而應是從大戰略上,就必須體認到自身所處的客觀形勢。充實武備與硬實力,不可以將自身的生存與安全,寄託在他人的善意上,是絕對必要之舉。然而必要條件並非充分條件,如果認為國家的安全與發展,可以單純仰賴建軍來達成;或是在國際舞台上,仰賴大洋彼岸強權的不具體保證,向近在咫尺的另一個強權揮劍叫板。國家方向的大戰略如此,所造成的安全威脅,恐怕不是建軍方向等較低位戰略所能夠彌補。

photo.jpg
圖為台灣空軍今年1月5日在嘉義空軍基地,跑向一架美製F-16V戰機。法新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