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如何以寡擊眾、
力抗全球第二軍事強權俄羅斯?
美軍專家解析關鍵因素
2022年4月7日,烏克蘭戰爭,正在布查檢視俄軍戰車殘骸的烏克蘭士兵。(美聯社)
俄羅斯獨裁者普京2月24日下令19萬大軍三路入侵烏克蘭之前,許多觀察家(可能包括普京與其爪牙)都研判俄羅斯將迅速擊潰烏克蘭,重演二戰初期納粹德軍以「閃電戰」拿下波蘭與法國的歷史。畢竟俄烏兩國「軍力」差距實在太大,而且烏克蘭並沒有北約的安全保護傘,孤軍以寡擊眾,失敗已成定局。
根據「Global Firepower」網站排名,俄羅斯是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軍事強權,烏克蘭呢?第22,比台灣還低一名。烏克蘭2021年國防預算約60億美元,俄羅斯呢?620億美元。從兵力、戰機、戰艦、戰車、火砲、飛彈到攻擊直昇機,烏俄之間的差距都是不可以道里計。
然而,普京(Vladimir Putin)開戰近3個月之後,烏軍還在戰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開始談論「勝利」,北約(NATO)祕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鐵口直斷「烏克蘭能夠打贏這一仗」。何以致此?退役美軍特種部隊上校、西點軍校(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West Point)現代戰爭研究中心(Modern War Institute)創立者柯林斯(Liam Collins)最近在評論網站「對話(The Conversation)」做了精要的分析,對於長期面臨中國軍事威脅、必須為開戰作準備的台灣頗具參考價值。
2022年1月,烏克蘭士兵正在頓內次克前線的演習中試射美援的標槍飛彈。(美聯社)
除了兵力與武器系統不如,烏軍在每一方面都更勝一籌
柯林斯指出,戰場表現並不是完全由武器系統的數量與性能決定,還必須考量戰略、作戰行動實施、作戰要綱準則、訓練、領導、文化與戰鬥意志等要素。俄軍固然擁有兵力與武器系統的絕對優勢,但是烏軍在其他每一個方面都更勝一籌,因此俄軍攻不下基輔(Kyiv)、攻不下哈爾基夫(Kharkiv),完全佔領頓內次克(Donetsk)與盧甘斯克(Luhansk)兩個州的企圖恐怕也會落空。
烏軍的諸般「優勢」從何而來?關鍵詞在於「改革」。2014年俄羅斯鼓動烏東頓巴斯(Donbas)地區親俄分離主義勢力叛亂,引發內戰,當時烏軍表現可謂一塌糊塗,但也因此促使基輔當局開始推動全面、徹底的軍事改革。而且烏克蘭的改革還有一個立竿見影的試驗場:烏東內戰。
2022年4月,烏克蘭戰爭,守衛首都基輔的政府軍戰士(AP)
2014年挫敗啟動烏克蘭軍事改革,目標:打造一支符合北約標準的部隊
2016年5月,時任總統波洛申科(Petro Poroshenko)將「烏克蘭戰略防衛公報(Strategic Defense Bulletin of Ukraine)」付諸實施,目標:在2020年之前打造一支戰力符合北約標準的部隊。
接下來的6年裡,烏克蘭軍事改革次第上路,西方國家提供軍事顧問、教官與裝備。柯林斯上校也在2016至2018年間駐節基輔,為烏克蘭軍方擔任顧問,充分感受到烏克蘭領導人對俄羅斯大舉入侵憂心忡忡,深知自己時間有限,必須儘快落實艱難的改革,聚焦5大領域:指揮與管制、計劃、作戰行動、醫療與後勤、軍力專業化。
因此2月24日俄軍入侵烏克蘭的時候,面對的是一支領導有方、專業化程度高、基層軍官具主動性的部隊,只有兵力壓倒對手,其他每一方面都相形見絀。
柯林斯特別強調「基層軍官具主動性」這一點。戰場第一線的烏軍校官與尉官不再坐等命令、凡事請示上級,當上級命令失去意義或者趕不上戰局變化,他們會主動出擊。
2022年2月,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烏克蘭政府軍與民兵奮勇抵抗俄軍(AP)
一方大而不當,一方小而精銳
俄軍想必非常驚訝,經過8年內戰洗禮與6年西方協助,2022年的烏軍已非2014年的吳下阿蒙;一方大而不當,一方小而精銳。4月中旬之後,俄軍將攻勢重心轉移至烏東頓巴斯地區,但是雙方戰力、訓練、領導、文化與士氣的差距依然存在。俄軍積弊已深,不是短短數周、數月就可以解決問題。這一點烏軍最清楚——他們花了6年時間進行改革。
做為烏克蘭戰爭的第二階段,頓巴斯戰役受到全球關注。俄軍固然可以更加集中兵力,但烏軍在基輔保衛戰落幕後,也會抽調部隊移防東部戰線(但有可能被北方鄰國、俄羅斯幫凶白羅斯牽制)。俄軍如果要擴大兵力優勢,必須投入更多本土部隊(動員義務役並擴大徵兵)。真正對俄軍有利的變化是地形,基輔所在的烏克蘭北部多濕地,迫使入侵俄軍只能走公路,烏東則地勢開闊,讓俄軍得以多線進軍。
克里姆林宮(Kremlin)也陣前換將,指派打過敘利亞內戰的狠角色德沃尼可夫(Alexander Dvornikov)總綰兵符,但目前看來作用有限。4月中旬迄今,頓巴斯俄軍仍然無力進行足以擴張地盤的大規模攻擊行動。
一場不折不扣的「消耗戰」,西方軍援將是關鍵
進行至今,烏克蘭戰爭已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消耗戰」,不可諱言,西方國家的軍備援助成為撐持烏軍戰力的一大關鍵,正如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所云,烏克蘭的需求「只有3項:武器、武器、武器!」如果西方國家能夠繼續快速、充分填補烏軍的軍備缺口,積極協助他們從俄製武器系統轉移至更先進的北約系統,那麼俄軍的噩夢恐怕還看不到盡頭。
西方國家的「帶頭大哥」美國則是關鍵中的關鍵。美國國會本周可望通過一項大手筆法案,追加援助烏克蘭400億美元,比拜登(Joe Biden)的要求還多給70億美元,其中60億美元直接用於武裝、訓練烏克蘭政府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