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揭仲專欄:
如果美軍真的介入防衛台灣,
會怎麼做?

2022-05-30 06:50 風傳媒 

揭仲 (作者為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淡江戰略所兼任助理教授)

1.jpg
如果美國以軍事介入防衛台灣,可能採「介入而不參戰」與「實際參戰」兩種方式。圖為美軍卡爾文森號與林肯號兩個航母戰鬥群與日本自衛隊進行聯合演練。(美國海軍)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5月23日在美日領袖峰會後的聯合記者會上,針對美國不欲介入烏克蘭軍事衝突,若台灣發生同樣狀況、美國是否會軍事介入防衛台灣的提問,直接回答:「Yes(會)」,並強調「這是我們做過的承諾」。

拜登此言一出,不僅令部分在場的美國官員感到驚訝,也立刻引起各方關切,議論這是否代表美國官方行之多年的戰略模糊政策已然轉向。白宮則在記者會結束後不久即緊急發表聲明指出「對台政策沒變」,拜登只是重申現行政策,包括售台自衛武器。拜登本人也在24日面對記者追問美國是否放棄對台戰略模糊政策時,親口表示「政策沒有改變」。

然而若日後共軍犯台,美國也真的如拜登所言以軍事介入防衛台灣,則可能的介入方式為何?研判可區分為「介入而不參戰」與「實際參戰」兩大類。

2.jpg
5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美日本記者會上稱美國會軍事介入防衛台灣。赴日參加四方安全會談。(美聯社)

介入而不參戰,烏俄戰爭經驗讓中共不安

中共學者認為,美國已在這次烏俄戰爭中「充分展示了其以新一代情報與指揮系統為工具,通過情報支援深度介入區域軍事衝突,實現美軍軍事體系直接參與軍事對抗的能力」。

在「介入而不參戰」部分,美國可能的做法包括提供預警、透過撤僑影響共軍犯台計畫時程,之後並在戰爭期間即時分享共軍重要目標情資等。

首先在提供預警方面,此次俄烏戰爭,美國在俄軍2月24日揮兵入侵前,先是於2月12日公開警告「俄羅斯可能在16日入侵」,又在2月15日宣布將外交人員從基輔撤出。美國這些舉動其實就是對烏克蘭政府提供預警,雖然後者因為誤判或其他考量,還是拖延到2月23日俄軍入侵前一天才開始動員。但日後若共軍為武力犯台,開始在大陸境內大規模實施人力與物資的動員、集結與前運作業,同時共軍大量作戰部隊離開平時駐地朝戰術位置機動時,美國也應該會向我方提出預警,讓我方可以即早進行平戰轉換與動員。

其次在撤僑方面,由於美國在台灣的僑民為數頗多,加上台灣四面環海,要在短期內將絕大多數美僑撤出台灣,不僅需要相當的時間,也勢必會動用一定數量的美軍機艦。當美軍在共軍武力犯台箭在弦上之際,開始執行大規模撤僑行動,應該會對共軍犯台計畫的時程與節奏造成許多干擾,甚至對共軍武力犯台「聯合封鎖作戰」的執行帶來不少變數。

3.jpg
美軍在烏俄戰爭中,藉由提供烏軍情報資源參與軍事對抗。(烏克蘭國防戰略中心官網)

在戰爭期間即時分享情報方面戰時若美軍能將自身與盟國監偵系統所偵獲的共軍情資,透過承平時期已建立的機制與介面即時分享給國軍,理論上可使國軍在本島絕大多數遠程目標獲得系統遭共軍破壞而無法運作時,仍能對分散在台灣各地的中遠程火力打擊單位,提供共軍重要海空目標的位置訊息,並對其發動協調一致的攻擊。

事實上在烏俄戰爭爆發後,中共學者對此一模式在未來台海戰場之運用情形與效果,焦慮感逐漸增加;甚至認為,美國已在這次烏俄戰爭「充分展示了其以新一代情報與指揮系統為工具,通過情報支援深度介入區域軍事衝突,實現美軍軍事體系直接參與軍事對抗的能力」。

實際參戰,先在關鍵島嶼設遠征前進基地

美軍會在島鏈上形成一系列、連續的精準火力屏障,以拒止中共海軍行動,協助美軍控制關鍵水域,對共軍形成美國版「反介入拒止作戰」能力

在「實際參戰」部分首先可以確定的是,當共軍持續量產東風17、東風21D、東風26、東風100與鷹擊21等新型遠距精準彈藥,其穿透美軍飛彈攔截系統的能力勢必大幅提升;再加上共軍逐漸具備對第一島鏈周邊,執行全時域情監偵並形成共同作戰圖像之能力。使共軍已有能力在戰時於第一島鏈周邊形成極具殺傷力的「擊殺鏈」,對附近的美軍機艦造成嚴重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若美軍日後必須在西太平洋與共軍大規模交戰,包括直接對抗共軍武力犯台時,將不會再像1995年至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期間,調動航艦戰鬥群到台灣周邊;而是混合運用「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轟炸機特遣隊」(BTF)與「分散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等戰術,來打擊共軍海空兵力與指揮體系。

首先,在開戰之初,美軍會先派遣海軍陸戰隊迅速奪取或強化位在關鍵近海地區附近的重要島嶼,例如宮古海峽附近的日本西南列島,並建立「遠征前進基地」;然後在島上快速部署所需的情監偵系統與各式遠距精準彈藥,例如巡弋飛彈、反艦飛彈、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HIMARS)等,在島鏈上形成一系列、連續的精準火力屏障,以拒止中共海軍行動,協助美軍控制關鍵水域,對共軍形成美國版「反介入拒止作戰」能力。為執行此一任務,美軍已將原本重裝、可遂行大規模地面作戰的海軍陸戰隊,轉化為小型、機動的快速兩棲部隊。

4.png
美軍會在重要島嶼建立「遠征前進基地」,部署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HIMARS)等武器建構「美國版反介入拒止作戰」。(美國國防部)

當海軍陸戰隊遂行「遠征前進基地作戰」時,美軍會進一步從美國本土與世界其他地區,抽調遠程戰略轟炸機組成「轟炸機特遣隊」,在空中加油機的支援下,於接獲命令後二十四小時內快速趕往西太平洋,與已部署在西太平洋的美國空軍戰機、海軍航艦艦載戰機甚至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戰機,組成威力強大的空中打擊部隊;然後在E-8C空中指揮機的管制下,從數百公里外發射各型遠距精準彈藥,對受「遠征前進基地」牽制仍滯留在島鏈附近、或甫突破島鏈之共軍艦隊發動打擊,亦可能攻擊大陸沿海各省陸地的重要軍事目標,以削弱中共的海空戰力與C4ISR系統。

美國海軍採「分散式殺傷」模式

在共軍武力犯台作戰最初階段,國軍必須設法維持有組織的抵抗達一定的時間,或至少要阻止共軍占領台灣多數重要地區,讓美軍有足夠的時間運用遠程火力打擊共軍。

美國海軍運用「分散式殺傷」概念在離第一島鏈至少七、八百公里外的海域,將艦隊分散編組成為數眾多且具獨立遠程打擊能力的火力發射單位,而非只集中保護航空母艦,來稀釋共軍情監偵系統能量與攻擊密度;然後在美軍先進且高度自動化C4ISR系統的支援下,於不同時間、從不同海域,對第一島鏈周邊的共軍海空目標發動多軸線、同時彈著的飽和攻擊。讓美國海軍可以在艦隊規模難以超越的情況下,運用高效的網狀化作戰來控制海洋,對抗數量龐大的共軍。

5.jpg
美軍會運用「分散式殺傷」概念,將艦隊分散編組成眾多具獨立遠程打擊能力的火力單位,而非只集中保護航空母艦。圖為美軍林肯號核動力航空母艦。(美國海軍官網)

為遂行前述三項戰術研判日後西太平洋美國海空軍主力在平時會部署在第二島鏈以東,與共軍交戰時也不會過早推進至台灣周邊;而是在距第一島鏈至少八、九百公里外的海空域,先削弱中共海空軍的主力。不過,這也意味著,在武力犯台作戰的最初階段,國軍必須在美國的情報支援下,設法維持有組織的抵抗達一定時間,或至少要阻止共軍占領台灣多數重要地區,讓美軍有足夠的時間運用遠程火力打擊共軍。這或許是當前華府不少軍政官員強烈建議國軍,應把資源集中在特定「不對稱武器系統」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美軍雖已經有「實際參戰」的相關計畫,且一旦華府命令下達,首波打擊力量亦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抵達戰區,但目前美國海空軍還不完全具備執行這些戰術所需的裝備和足夠先進的體系。更重要的是,美軍「實際參戰」與否的主要變數,還是在華府的決策者願不願意、或花多久時間才做出派美軍直接參戰的決定。畢竟自核武問世迄今,還未出現核武大國間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的情形;考量到衝突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勢必會令任何決策者寢食難安。

最怕參戰決策猶豫影響軍事效果

在中共手握核武、也逐漸具備威脅美國全境的核打擊能力時,華府恐怕很難迅速做出派美軍「實際參戰」的決定。

6.jpg
國軍必須在美國的情報支援下,設法維持有組織的抵抗達一定的時間,讓美軍有足夠的時間運用遠程火力打擊共軍。圖為漢光演習反突擊、反滲透演練。(軍聞社提供)

換言之,在中共手握核武、也逐漸具備威脅美國全境的核打擊能力時,華府恐怕很難迅速做出派美軍「實際參戰」的決定。因為對華府而言,最理想的狀態還是像這次俄烏戰爭一樣,透過種種「介入而不直接參戰」的手段,讓國軍能阻止共軍達成目標,卻又可使美軍不必直接與共軍兵戎相見。

當華府無法抑制嘗試追求此一理想狀態時,就可能導致當最後還是派美軍介入時,「時間已然太遲」(too late)或「動用軍力太少」(too few)等情形。即華府派美軍直接參戰的決定不僅下達過遲,派遣時又顧慮太多、不肯一次投入足夠的兵力,造成美軍雖直接干預卻已無法產生足夠的效果。因此,國人還是不能因為拜登的吐露心聲而過分高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