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改、黨產、萊豬案…
熟面孔 「學閥」
壟斷司法話語權
2022-06-05 01:41 聯合報/ 記者王宏舜、蕭白雪
大法官在軍公教年改與黨產條例釋憲案、及前不久的萊豬案判決,結果幾乎都「不令人意外地合憲」,其中部分鑑定人、機關代理人不乏常見面孔,所提意見也都不出所料地成為大法官結案的主流見解,讓當今大法官更難脫「配合政策解釋」之疑。
以軍公教年改案為例,當時擔任國防部代理人上憲法法庭辯論的有台大法律系教授林明昕、孫迺翊及律師尤伯祥;其中,林明昕在黨產條例的釋憲案中,也是黨產會的代理人之一,孫迺翊在萊豬案同樣是行政院、衛福部等行政機關代理人,萊豬案的政院另名代表洪偉勝,也是公務員年改案的機關代表;尤伯祥同時也是促轉會委員。另外,在黨產案及年改案都擔任鑑定人的則有台大教授劉靜怡。
法界人士指出,林明昕是許宗力相當親近的學生,當初蔡英文總統要提名許宗力出任司法院長時,外界質疑有違憲之虞,林明昕當時以公法學者身分受訪,稱曾擔任過大法官的許宗力是「再任」、不是「連任」,「看不出來有違憲」。他還強調許宗力是學養很高且相對年輕的學者,樂意溝通,擔任司法院長很合適。
許宗力二○一六年底在爭議聲中出任司法院長,隨後,林明昕成為全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委員之一、隔年更以學者專家身分,獲聘為司法院人事審議委員委員。許宗力上任後力推效法德國,建立裁判憲法審查制度,司法院為此與德國的出版公司簽約授權國內出版「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法逐條釋義」,由留德的法學博士、博士生翻譯,林明昕則擔任總召集人。
外界會疑惑。在政治敏感性高的釋憲案中,為何總是老見到特定學者、專家?雖然公務員年改案的鑑定人之一雖有公務體系出身的李來希,但他的說法並未被採用,印證「找來了也不一定會聽他的」此一說法。
司法院官員指出,大法官邀請專家學者,一來可能考量敏感案件的平衡,也要審酌專家的學經歷背景、有無相關研究,學者的留學國背景也是重要的挑選因素,比較法的研究、問題的廣度、法制史背景都要考量。
從憲法法庭的言詞辯論人選,常見一些教授以專家學者或相關機關代理人身分出現,同時又活躍司法院活動,或身兼懲戒法院的參審員,或許他們學有專精,但外界憂慮的可能是他們和部分大法官本來就交好,「學閥」影響司法議題走向,壟斷話語權。
近年來多起釋憲案中,大法官所指定的學者專家、機關代表人,不乏與特定大法官交好者,讓憲法法庭公正性受到質疑。本報資料照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