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甲服再起?
府前憲兵裝備進化史:
盤點4類非致命武器、
增配手套學問大
總統府、總統官邸外圍矗立在人行道上的憲兵衛哨,手上配有一款黑灰色手套。該款手套具防割功能,必要時能第一時間抓握攻擊者手中的銳利物品,避免傷害擴大。(蘇仲泓攝)
負責總統府、總統官邸警衛安全工作的憲兵211營、332營,因衛戍地點特殊,人員均為一時之選;其勤務服和裝備的更新,更與拱衛中樞萬全密不可分。2017年6月1日起,黑色勤務服正式取代馬來衫,後更進一步「吃掉」部分甲種服;如今5年過去,勤務服、裝具幾經調整,總統府、總統官邸憲兵衛哨開始戴手套上哨,不再「赤手空拳」,突顯應勤裝備持續精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近期經過總統府、總統官邸外圍,會發現矗立在人行道上的憲兵衛哨,手上戴有黑灰色的手套,包括府前、後一線,管制車輛、人員進出的各哨點(含責任區幹部),及官邸圍牆外各崗哨均有配戴。府區再往內縮,負責放行車輛進入正門車道、背面西大門的步槍哨,和各號門衛兵則無此配置。
首都憲兵近年針對勤務服重新改良設計,圖中著馬來衫的便衣哨,現已全面更改為黑色系的新式勤務服,目前在總統府、總統官邸等處均可見到。馬來衫會選擇比合身再大上一號,因為不紮進去的衣服下擺,是要用來蓋住腰間裝備的。(資料照,蘇仲泓攝)
至於戴與不戴,自然與這些位置的哨兵,與往來民眾幾無安全縱深區隔,遭遇突發狀況必須徒手壓制、格擋這一層的考量有關。府區內縮哨點顯然「敵情威脅」較低。
可第一時間抓握利器!新手套防割增加勤務安全和自信
據了解,該款手套有防割功能,因狀況發生時,勤員除徒手壓制或格擋,甚至得第一時間抓握攻擊者手中的銳利物品,避免傷害擴大,此裝備具有提升安全性和增加勤務自信的雙重意義;且回顧過去總統府曾發生民眾持武士刀強闖的案例,更顯此類裝備的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手套有露出指節的設計,能讓勤員持一定「手感」,特別是現階段戴手套的哨點,配賦武器以T75手槍及電擊槍等藉扣引板機擊發的類型為主。
手套的使用,代表憲兵在首都衛戍的大思維下,持續針對特定單位作裝備精進,而事實上,勤務服裝是憲兵近年最主要的革新項目。2017年6月1日零時起,憲兵黑色勤務服正式取代穿著多年的馬來衫(寬鬆版襯衫,可將腰間武器以衣服下襬覆蓋),一改過去筆挺但質地較硬等問題,轉向機能概念靠攏。而後,最初極度悶熱的背心很快就被戰術背心取代;槍套也從過去置於腰間,改成腿掛型,將裝備重量往上往下分散,希望勤員能以更佳狀態去服勤。
憲兵勤務服裝近年屢屢革新,2017年黑色勤務服正式取代穿著多年的馬來衫,轉向機能概念靠攏,而當時如今看來極度悶熱的背心很快就從線上消失,被戰術背心取代。(蘇仲泓攝)
憲兵的2種形象:黑色勤務服續行、甲服再起
黑色勤務服除成為總統府、總統官邸絕大多數憲兵崗哨的標準勤務服裝,甚至一度連國防部、憲兵指揮部衛哨也一併換裝,傳統戴白盔、筆挺形象的甲服,大有被時代淘汰之勢。不過後來高層改變想法,部分衛兵具禮兵性質,不全然走快速反應路線,因此甲服重返國防部、憲兵指揮部大門。
在現任憲兵指揮官周廣齊中將力主下,甲服進一步回到各地區指揮部和憲兵隊,此舉頗有重塑憲兵往日榮光的意涵在裡頭,但黑色勤務服背後蘊含的實務思維也被保留,成為同時存在的兩種憲兵形象。
而黑色勤務服目前就維持在總統府與總統官邸部分,由於黑勤務服遠看與警察制服同款,如把黃黑色系雨衣套上,猛一看,府區周邊或官邸外圍警力配置,頗有加倍之感,這大概也是當初採用相似設計的用意。
憲兵黑色勤務服與警察制服類似,若黃黑色系雨衣套上,猛一看,府區周邊或官邸外圍警力配置,頗有加倍之感。(蘇仲泓攝)
拱衛中樞T91步槍大改款 憲兵上哨標配一度全國軍「最潮」
不僅勤務服幾經調整,警衛重要官署(舍)的憲兵衛哨,隨身武器也多有調整,並可區分為致命性與非致命性2類。其中,致命性武器以T91步槍和T75手槍為主,T91步槍近年一改陽春外觀,包括鋸齒狀的防火帽,有利勤員近戰格鬥時,能直接戳刺對方;加裝魚骨護木,使步槍能外裝槍燈與握把,握把甚至能張開當腳架,方便人員臥射接戰。這些外接裝備配賦自與拱衛中樞有關,當時更是走在全國軍之前,成為「最潮」的上哨標配。
惟多年過去,如今陸軍特戰部隊和海軍陸戰隊使用的步槍,均裝有魚骨護木或握把;憲兵要想保持衛戍府區、官邸萬全,輿論認為應將光學瞄具、內紅點瞄具配發至第一線勤員手中,日常就習慣使用,才能提升接戰效率於潛移默化中,不至於流於特定訓練才用,或裝檢時才讓官兵驚覺原來有這項裝備。
實際上,憲兵近年確有曝光內紅點瞄具,並由憲訓中心教官示範操作,過去府區亦曾出現衛兵持裝有瞄具的T91步槍警戒的畫面,儘管當時可能僅是就新裝備作測試、驗證,因此只要能量充足,配賦應該不是太難的事。
憲兵近年確有曝光內紅點瞄具,並由憲訓中心教官示範操作,過去府區亦曾出現衛兵持裝有瞄具的T91步槍警戒的畫面(見圖)。(蘇仲泓攝)
4種非致命性武器上身 以利勤員妥善處理各類突發狀況
至於非致命性武器,主要還是因社會變遷快速,無論是突發狀況的樣態,還是輿論支持強力執法、使用致命性武器的風向始終搖擺,先不論人員有無用槍的技術,法律問題和心理壓力都讓用槍者長時間籠罩在陰影下。因此各式各樣的非致命武器接續開發採用,包括具電擊棒功能的捕捉網,加上辣椒水、警棍、電擊槍等4種應勤裝備,並依哨點配置有所不同,單兵身上往往不只有一種非致命性武器,以利勤員能夠妥適應處各種狀況。
比「內紅點瞄具」更急迫的更新標的:防彈背心
隨著手套陸續到位,未來除T91步槍外裝內紅點瞄具是可行方向,憲兵的防彈背心,也是軍方應挹注資源更新項目。曾經有段時間,官兵在戰術背心與勤務服間,著憲兵橄欖綠防彈背心,使配槍者具基本防護力,不過橄欖綠防彈背心本身已使用多年,防護力存疑;且和戰術背心一起穿在身上,容易造成多餘重量和不適感,現階段也已排處這種「兩件穿」的模式。
目前尚不清楚戰術背心是否另裝抗彈板,但隨著甲服再起,官兵防護需求增加,防彈背心更新時刻已然到來,軍方沒有迴避空間,實務上甚至比內紅點瞄具更具急迫性。退一步言,即便被開槍機率極低,但一件有效的防彈背心或裝有抗彈板的戰術背心,面對突如其來的揮砍或戳刺,對勤員可能也是保命的關鍵。
2017年,國防部邀請北部地區高中學生前往陸戰隊大崗靶場打靶,國防部長馮世寬穿戴鋼盔和防彈背心到場視察,並接受媒體訪問。(資料照,蘇仲泓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