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烏克蘭戰爭與中國》
北京如何因應「數十年未有之變局」?
從其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

2022-06-10 11:00 風傳媒 閻紀宇

1.jpg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AP)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屆滿15周,為全球政治、經濟、軍事帶來強烈衝擊與深遠變化。「當事國」俄羅斯、烏克蘭、美國與北約成員國之外,世界第二超級強權中國雖未直接支援任何一方,但角色與心態仍然備受矚目。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北京如何因應這場「數十年未有之變局」?從其中得到什麼樣的教訓?

對這兩個大哉問,美國兩份權威國際關係期刊《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與《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近來各有一篇專論解析,分別是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黎安友( Andrew J. Nathan)談《中國為何對烏克蘭議題小心翼翼》(Why China Threads the Needle on Ukraine);外交關係協會(CFR)研究員石可為(David Sacks)談《中國從俄烏戰爭學到了什麼?》(What Is China Learning From Russia’s War in Ukraine?)

2.jpg
2022年3月18日,西班牙的法雅節出現了習近平與普京的木偶。(美聯社)

中國為何對烏克蘭議題小心翼翼?

黎安友指出,中國在烏克蘭議題上刻意與兩個陣營保持距離:
一方面怪罪西方威脅俄羅斯安全在先,並譴責美國發動制裁;
一方面重申其「尊重主權國家領土完整」的原則,呼籲各方以談判解決危機。

關鍵原因在於,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針就是「不能信任美國」

中國數十年來力爭實現成為「亞洲霸權」的歷史使命,一直預期美國會以各種方式反擊以保護其既有地位中國在國力與野心蒸蒸日上的過程中,感受到美國從各個領域發動的攻擊,也遭遇多重挑戰,但仍保持方向,深信歷史大勢是「東升西降」,美國已步入無可挽回的衰敗歷程。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原本可能加速美國的衰敗,結果卻適得其反,展現華府的決斷、朝野政黨難得的共識、美國盟邦體系的韌性,讓美國更加認定自身與俄羅斯以及中國的關係是「攸關生存的價值與體制衝突」,更有理由對中國施壓、要求亞太盟邦合作、強化對台灣的防衛承諾、離間中俄關係。

3.jpg
2022年4月24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丁訪問基輔,與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會談(AP)

中國:俄烏戰爭是美國衰敗歷程的「迴光返照」,北京必須保持「中庸之道」

但中國仍相信這只是美國衰敗歷程的迴光返照,因此其戰略上的當務之急,就是「極力避免打斷美國的衰敗歷程」,繼續與最重要盟邦——俄羅斯——合作對抗美國的傲慢。儘管中俄關係在許多領域(安全關切、歷史恩怨、西伯利亞、中亞地區、意識型態)都是同床異夢,俄羅斯的國力今非昔比,普京(Vladimir Putin)在烏克蘭一錯再錯,但俄羅斯仍是中國對抗美國霸權的籌碼。

另一方面,中國也不願意被俄羅斯拖累,在時機尚未成熟之際就與西方國家決裂。中國希望保持「歷史的既定進程」:中國逐漸崛起、美國逐漸衰敗;而不是打草驚蛇,促使美國全面圍堵中國。北京若真的在此時「抗美援俄」,只會讓國際社會更加抗拒中國的影響力,不利於中國進入西方市場、取得其資本與技術。

因此中國處心積慮對烏克蘭議題保持「中庸之道」譴責美國的政策、聲援俄羅斯但避免「實質支持」、呼籲停戰並尊重烏克蘭領土完整、繼續與俄羅斯貿易但避免觸犯國際制裁。美國拜登(Joe Biden)政府似乎也能理解、接受這種政策。隨著歐洲情勢繼續演變,中國會繼續隔岸觀火;等到塵埃落定、硝煙散去,中國會繼續踏上成為亞洲霸權的「長征」旅程。

1.jpg
2022年5月10日,習近平與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參加共青團成立100年的慶祝活動。(美聯社)

中國從俄烏戰爭學到了什麼?

石可為則指出,歐洲之外,全世界對俄烏戰爭最「感同身受」的地方就是距離烏克蘭8000公里的台灣。兩個國家有類似的戰略困境,習近平看待台灣與普京看待烏克蘭如出一轍。俄烏戰爭並不會加快中國武力犯台的腳步北京領導人是否要對台灣動武的決策,並不會被莫斯科的行動影響。中國如果在此時動武,將促使西方積極對抗中俄「威權主義軸心(authoritarian axis)」,升高美國及其盟邦直接干預的可能性。

儘管如此,習近平與解放軍高層正密切關注烏克蘭事態的發展,評估中國一旦決定武力犯台必須付出的代價;檢視俄羅斯的失敗之處調整自家作戰方略。當然,台灣與美國也要做類似的功課,最好能夠藉此尋找到嚇阻之道,讓北京體認到:入侵台灣將是極嚴重的戰略錯誤。

2.jpg
2022年5月10日,美國海軍巡洋艦皇家港號(USS Port Royal)穿越台灣海峽(第七艦隊)

北京觀戰:世局危殆,戰爭風險高升,中國必須做好準備

俄羅斯的侵略證實了北京領導階層的信念:世界局勢日益危殆,戰爭風險步步高升,中國必須做好準備。中國會持續增加軍事預算,持續強化解放軍征服台灣所需的戰力。

美國組建了一個支持烏克蘭、制裁俄羅斯的聯盟體系。但中國可能認為,如果被侵略的國家是台灣,全球支持的力道會小得多。台灣只有14個邦交國,與許多國家連「非官方關係」都很薄弱。俄羅斯藉由經濟利益促使某些國家婉拒美國的制裁要求,北京在這方面的本錢遠遠超過莫斯科。

中國:推動「雙循環」破解美國制裁威脅

中國也會仔細研究俄羅斯遭受的制裁,進而降低未來自家受衝擊的程度。中國將加速推動所謂的「雙循環」:
一方面擴大內需,降低中國對其他國家的倚賴;
一方面擴大出口,加深其他國家對中國的倚賴。
一旦中國武力犯台,雙循環策略可以緩解西方制裁的損害、讓西方為制裁付出沉重代價。

中國將繼續推動關鍵科技——例如半導體製造——自主化,降低對美國金融體系與美元的倚賴,推動在「環球銀行間金融通訊系統(SWIFT)」國際支付系統之外另起爐灶。

但中國從俄烏戰爭學到的最重要教訓可能是:面對一個擁有核武的敵國,美國不會考慮直接軍事干預。拜登一再聲明,美國以及北約(NATO)不會為了烏克蘭而與核武強權俄羅斯掀起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國分析家與決策者可能因此認定:核武足以嚇阻美國的直接干預,為傳統作戰創造更大的空間。五角大廈研判,中國在2030年之前可望擁有超過1000枚核武。一旦決定入侵台灣,北京可能會先提高核武戰備等級,甚至進行核彈試爆

3.jpg
烏克蘭戰爭百日:4月17日,7歲男孩 Yehor 在車尼希夫(Chernihiv)附近被摧毀的俄羅斯戰車旁,手拿著玩具槍。(AP)

俄軍為解放軍做了負面示範

俄羅斯大軍在烏克蘭戰場犯下的錯誤,對解放軍而言是精進武力犯台方略的負面示範。俄軍未能掌握空優,燃料、糧餉與彈藥的後勤補給問題叢生,欠缺聯合作戰的能力。解放軍從2015年啟動的軍事改革,重點領域正是聯合作戰與後勤補給。解放軍有不少武器系統屬於俄系,軍事改革也有不少俄羅斯成分,這些部分有待檢討與調整。尤其一旦解放軍武力犯台,面對的將是美製武器系統。

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面對國家劇變,能夠號召全國軍民奮起抗敵,呼籲國際社會踴躍馳援。對中國而言教訓就是:在開戰之初就要殲滅台灣的政治、軍事領導階層(斬首行動),粉碎台灣軍民的抗敵意志。中國也可能在發起軍事攻擊之前就採取一些行動,例如分化台灣社會、散播錯假訊息、切斷台灣對外通訊。中國已藉由投資媒體與召募情報資產,在台灣內部取得立足地,未來勢必會持續強化這種非動能(non-kinetic)作戰。

台灣與美國應該學到的教訓

石可為討論過中國學到的教訓之後,也對台灣做了一些建議。台灣必須加快採行不對稱(asymmetric)防衛戰略;部署已在烏克蘭戰場展現成效的武器系統,例如便攜式防空系統、無人機、反戰車飛彈;擴大生產反艦飛彈、水雷;推動指揮管制系統的分散化;讓小部隊有能力分析、調適快速變化的戰場情勢。

台灣也必須建立一支訓練更精良的後備部隊,增設領土防衛軍(territorial defense forces),擬定全民動員計畫。烏克蘭尋常百姓讓國際社會看到他們願意承受戰火、拿起武器,2300萬台灣民眾如果不想永遠被中國統治,也必須能夠在解放軍的砲火下向國際社會展現同樣的韌性。

台灣的關鍵弱點:軍民物資的再補給

面對中國入侵,台灣的一個關鍵弱點是軍民物資的再補給(resupply)烏克蘭有4個鄰國是北約成員國(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儘管遭到俄羅斯入侵,軍火與人道救援物資仍然能夠源源不絕。四面環海的台灣則困難得多,解放軍入侵前的封鎖就可能造成嚴重衝擊。因此台灣必須現在就開始分散儲存彈藥、燃油、糧食、醫藥等關鍵物資,為戰爭的爆發做好準備。

美國方面也不能閒著經濟制裁的威脅並未能嚇阻俄羅斯出兵,要以此嚇阻中國會更為困難。但美國還是應該為中國量身打造一套制裁計畫,降低盟邦對中國的經濟倚賴,尋找可以取代中國的原物料(例如稀土金屬)來源。

美國對台海問題應該改採「戰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備妥軍事行動方案,協助台灣採行不對稱戰略,優先對台灣進行軍售;同時華府也要強調不支持台灣(法理)獨立、堅定維護台海現況不被破壞。美國情報機構在烏克蘭危機中表現出色,揭露普京的意圖,凝聚盟邦的向心力,對付中國也應如法炮製。

有鑑於中俄關係日趨緊密,一旦中國對台灣動武,俄羅斯可能會拔刀相助以實質支援回報:武器、能源、糧食、情報。普京也可能會進一步對歐美發動大規模網路攻擊,或者在歐洲大陸興風作浪,試圖讓華府左支右絀,美國必須做好準備。

總而言之,俄烏戰爭為中國、台灣與美國帶來寶貴的教訓,哪一方最能夠學習、調適,將決定一場戰爭會不會在距離烏克蘭8000公里的地方爆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