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專家之眼】
合理評估安倍遇刺案後續效應

2022-07-09 09:16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市助選時遭致刺客槍擊,儘管兇嫌當場被捕,但安倍仍然在送醫後宣告不治,但在安倍遇刺身亡後,網際空間議論紛紛,各種陰謀論點四處流竄,並且成為子虛烏有政治攻訐彈藥,但是吾人究竟應當如何合理評估安倍遇刺案後續效應,在此提出數點看法,祈請讀者不吝賜教。

首先必須認識到,儘管在安倍遇刺後,媒體立刻洋洋灑灑列出多位日本首相遇刺歷史,並且仔細說明遇刺原因以及後續政治效應。許多媒體在報導時,都不斷重複此等日本政壇史事,但卻在不經意之間讓群眾產生錯誤印象,從而誤導政治評論家狀況認知視角,高估安倍晉三遇刺所可能立即產生之政治效應。

在此必須嚴肅提醒儘管安倍晉三仍是日本政壇重量級人物,其亦擔任自民黨黨內最大派系清和政策研究會會長,身為派閥領袖人物自然會有舉足輕重地位,但安倍晉三畢竟不是現任首相。因此就日本國家政治事務體系運作來說,並無任何需要立即傳承,期能避免國家行政權力真空之迫切壓力。

只要觀察日本自衛隊與駐日美軍戰備狀況,再加上全國警視廳是否提升社會治安戒備水準,加強相關選舉活動以及日本皇室與政府高官之維安等級,其實就可證明日本政府權責機構,到底是將安倍遇刺視為偶發性事件,抑或是提升戒備當成系統性威脅。透過媒體報導與社會運作常軌是否受到衝擊,此等因應作為絕對無法完全保持低調,必然要告知公眾,因此觀察日本社會運行軌跡受到本案衝擊狀況,更可作為推估其後續效應參考依據。

同樣假若再觀察日本周邊各國對應安倍遇刺案所採反應與軍事戒備程度,更可以判斷出安倍晉三身為卸任首相,其本身遇刺後能夠向國際社會,特別是向周邊各國包括首爾、平壤、北京、莫斯科與臺北等不同對象,究竟能夠產生多少外溢政治效應。儘管不同對象內部媒體報導程度會有所不同,但最可靠指標還是軍事戰備等級;假若並未調整或提升戒備,就不必誇大安倍遇刺所能牽動世局變化程度。

當然就目前由安倍晉三為首之自民黨內部政治派系清和研究會來說,勢必是要尋找新任派閥領袖,但若是檢視原名稱為清和會,亦經常被簡稱為清和研之重量級派系,其傳承歷史始自福田赳夫,依序歷經安倍慎太郎,三塚博、森喜朗、小泉純一郎、町村信孝以及細田博之,然後再由安倍晉三於2021年11月11日,在當時會長細田博之當選眾議院議長,不能再擔任黨內派閥領袖後,接替出任清和研究會會長。

所以從清和研究會身為自民黨內派系歷經十任會長傳承,基本政策路線雖是親美保守,但在修訂憲法與自主防衛議題上積極強硬,歷經多次聲勢浮沉,始終能夠與黨內宏池會以及平成研究會保持分庭抗禮地位,原則上算是鐵打營盤,絕對不會因為領袖人物安倍晉三突然遇刺身亡而瓦解,推舉出新任會長繼續運作,應當只是時日早晚,應當不致產生太大變數。

總而言之,只要安倍遇刺案兇嫌是屬於孤狼犯案模式,不論動機如何,只要其背後無特殊政治派系主導,整個案情就不至於擴大其政治效應。吾人可以合理預期,隨著時日久遠,在國際社會與日本政壇其後續影響必然就會淡化。在此必須再三強調,不論安倍晉三在日本政壇份量有多高,只要不是在朝當家,政治畢竟是相當現實,熱灶與冷灶就是有所差異,千萬不要將其錯誤比擬為現任首相遇刺。

儘管臺灣社會某些政治派系對於安倍具有特殊感情與期待,但安倍晉三本身畢竟是日本政治人物,其在東京政壇興衰交替是必然發展軌跡,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掌握日本政情後續變化,辨識特定派系主導人物傳承脈絡,才是對日外交當務之急

至於推論那些國家會幸災樂禍,或是為其辭世而感傷喟嘆,其實都是阿Q式情感宣洩,對於未來對日關係之精算與運作來說,完全是沒有任何具體意義可言!

photo.jpg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8日在奈良街頭演說時遭槍殺,享壽67歲。路透

photo.jpg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