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重磅快評】
國造潛艦
「只領先現役10年」
應該支持嗎?

2022-07-12 19:13 聯合報/主筆室

歷經不少負面新聞質疑之後,國造潛艦團隊選擇反擊,今天同步對各媒體釋放不少IDS(自製防禦潛艦)的研發進度。參與人士指出,由於外購裝備幾乎都已經到位,明年9月下水目標不成問題,甚至有機會稍稍提早。至於對於這艘潛艦的戰力,研發團隊預估,比現役的荷蘭製劍龍級潛艦領先10年。由於劍龍級是1980年代後期返國服役,領先10年也不過是20世紀末,聽起來實在不怎麼偉大,頓時在社群網站上引發質疑,認為IDS計畫花了大筆金錢,只造出這麼點東西。

純粹就技術面來看,IDS原型艦的先進性的確不怎麼高。新一代柴電潛艦為了強化水下持續躲藏的能力,紛紛引進絕氣推進系統(多裝一套使用液態氧的輔助動力,可在水下開啟運種),或是蓄電力更強的鋰電池;潛艦表面則貼上橡膠材質的消音瓦,減少噪音外洩與敵方聲納偵測的效果。這些新裝備,在IDS原型艦上都付之闕如。因此主事者形容「比劍龍級領先10年」,的確很符合現實狀況。

然而考慮到現實狀況,我方從來沒造過潛艦,在中共的強大壓力,以級美國早已不使用傳統動力潛艦之下,許多工作被迫必須從頭做起。其結果必然就是,成品的性價比不理想:花了比人家更多的錢,却未必能達到同樣效果。如果IDS真的能夠按照設計團隊所云,明年準時下水,也真的達到1990年代末的水準,其實已經值得肯定。何況潛艦藏匿於水下,作戰方式本來就類似刺客,是在預設位置埋伏,等待目標上門,而非公開與敵人面對面決鬥。因為「我暗敵明」的特性,因此即使IDS的性能實非頂尖,但也絕對不能說,未來在戰場上不堪用,不能對敵人發動伏擊。

但也當然,戰爭是對戰力的最嚴苛考驗,對方絕對不會因為我方「已經盡力」就網開一面。未來IDS如果投入量產,當然必須如研發團隊所云,改換鋰電池、加裝消音瓦,絕不可以目前原型艦的水準為滿足。

進一步說,IDS團隊自承產品不夠進步、不夠完美,其實才是最值得肯定之處:近年蔡政府高唱國防自主,國軍多項裝備都宣稱要自製,並且搭配其最優先的大內宣,把這些自製產品的效益吹捧上天。然而現實問題就是,我國本身市場規模有限、基礎科技未必如人、引進軟硬體裝備的難度又大於一般國家,自製出來的產品,性能幾乎注定遜人一籌。類似情況絕對不僅IDS如此,只是其他項目的主事者對外更加浮誇而已。

而且幾乎不可能外銷,需求小、產量低的結果,就是單價居高不下。甚至還要考慮,未來中共若侵台,美方即使願意協助我方對抗,可能交運的也只是美製武器。國造武器一旦打完,全球到處都沒有庫存,然而如果平日生產過多,又面臨嚴重的成本問題。近日高端疫苗的窘境,其實正是迷信自研自製的最好現世報。

因此對於國防工業,應該抱持的態度是,盡量爭取打入全球產業鏈,與國外合製或授權生產等,才是最佳選項;至於自研自製,應該是實在無法購得(包含與國外合製),才不得已為之的最後手段,因為在性能與經濟性上,絕對不會是最佳選擇。在政策制定時,絕不應該把宣傳與虛榮,甚至對特定廠商的圖利,放在國家安全之上。因為官兵手中的武器裝備,其性能良窳決定了國軍的戰力,更是國家安危興亡的關鍵。

photo.jpg
國造潛艦團隊釋放IDS(自製防禦潛艦)的研發進度,預估比現役的荷蘭製劍龍級潛艦領先10年。圖為劍龍級潛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 ★ ★ ★

新聞眼
別自吹
務實才是「不完美的完美」

2022-07-13 01:14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

首艘國造潛艦預計明年下水,研發團隊預估戰力比現役領先十年,但劍龍級潛艦是一九八○年代末服役,代表只是一九九○年代末水平,自然引發各界質疑。事實上,國造武器的性能與經濟性,本就充滿先天不利因素。比起執政當局為了大內宣,將「自製」吹捧上天,誇大各式不切實際的成果,保守務實才是「不完美的完美」。

純就技術面來看,IDS原型艦的先進性的確不夠高,許多最新裝備都付之闕如。現實的問題卻是,不管是採購現貨潛艦,或引進成熟設計在台生產,我方多年來都無法獲得。各項工作從頭做起,必然性價比不佳;花了比人更多的錢,却未必能達到同樣效果。

IDS的進度與性能,若真能達到設計團隊所預期,其實已值肯定。何況潛艦的作戰模式,本就不是公開決鬥,而是埋伏突襲。靠著出其不意的優勢,即使潛艦性能實非頂尖,也不代表在戰場上不堪用,無法發揮刺客效果。

然而,戰場是實力考驗,對手不會因我方「已經盡力」就網開一面。IDS從無到有固然是成就,性能仍待進步也是事實。未來若投入量產,必須引進鋰電池、消音瓦等新科技,絕不能以原型艦水準為滿足。

蔡政府酷好「自主」、「國家隊」等話術,蔡總統本人更頻頻出席各式剪綵,充分收割宣傳效應。但我國基礎科技未必如人,本身市場規模有限、武器外銷幾乎不可能、引進技術裝備難度又高,自製產品性能幾乎注定遜人一籌。類似情況絕不僅IDS如此,只是其他項目不願承認現實,對外更加浮誇而已。

台灣身處地球村,對於國防乃至各項產業,應盡量融入全球產業供應鏈,與國外合製或授權生產等;自研自製應是不得已的最後手段,更不該把宣傳與虛榮,甚至對特定廠商的圖利,作為考量因素之首。政府扶持、吹捧的高端疫苗,引發敝帚自珍之議,能不能給國人更多啟發與警醒?

★ ★ ★ ★

自製率約4成
國造潛艦
最快明年6月下水

2022-07-13 01:21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洪哲政

國造潛艦計畫(IDS)原型艦於二○一九年五月開工,消息人士透露,裝備籌獲階段已進入穩定期,船段組合作業將於今年九月開始,預計明年九月下水,最快甚至可望提前到六月,自製率約四成。研發團隊預估,原型艦的技術領先現役荷蘭製劍龍級潛艦約十年。由於採取穩紮穩打的發展策略,諸如鋰電池、外殼消音瓦等新裝備,將在未來量產時再引進。

IDS原型艦總共七個船段,其中船身的六段都包括壓力殼,運用中鋼自製的高強度鋼材。為確保材料與焊接工藝品質,台船前年先製造了一段船體,在水下引爆模擬中共魚雷威力的炸藥。證實船殼與內部機器運作都無恙,才正式展開壓力殼打造。

目前六段壓力殼都已經完成,正進行內部裝備艤裝。難度最高的船艏第六段,形狀是一個半圓球體,還要鑿開六個大孔焊入魚雷管,如果施工不慎導致型變,整段就將報銷。為求保險,台船造了兩個壓力殼,所幸順利焊接完成,另一具可用於未來二號艦。

IDS尾舵採用斜向X型設計,不少人以此宣稱與日本蒼龍級相關。研發人士表示,現代潛艦尾舵不是X字就是十字,彼此各有優點,船體外型更是大同小異,不可能光看船殼,就斷言與誰類似。IDS排水量比劍龍級(二六六○噸)略小,和蒼龍級(四千二百噸)有相當差距。

新一代柴電潛艦多半裝有絕氣推進系統(AIP),可靠液態氧為助燃劑運轉。國造潛艦並未引進,持續潛航能力比劍龍級並無突破性進步。研發人員解釋,除了商源取得問題,隨著鋰電池技術實用化,比傳統鉛酸電池儲能量大增,可達到等同AIP的續航力,不必多增一套動力系統,更避免攜帶液態氧與液態氫的危險。蒼龍級從前年服役的凰龍號開始,已改用鋰電池取代AIP。未來國造潛艦量產時,將直接使用鋰電池。此外,IDS原型艦沒有消音瓦,但已設計未來加裝的餘裕,以減少噪音外洩與聲納回波。

相關人士也透露,中共海軍近年頻頻遠海長航,對美方造成震懾,使華府最後同意,輸出潛艦的戰鬥系統與武器,並用於一併改良現役劍龍級。潛艦以伏擊為主的特性,美方認為符合不對稱建軍精神,態度上雖不算積極支持,至少願意配合我方需求。

海軍二五六(潛艦)戰隊編制,除了四艘現役艦,還另編有一組「支援艦」,從正副艦長以下,每個職務都有後援人力。配合IDS建造,海軍比照當年派員前往荷蘭前例,將支援艦部分人員送到台船見學,讓他們瞭解本艦構造,未來也將成為新艦第一代組員。

針對潛艦國造原型艦相關議題,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昨天表示,潛艦國造是我國重大國防自主計畫之一,確保全案順利遂行,為國防部重點工作,目前由台船依合約範疇辦理,全案皆依計畫節點管制台船實施建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