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今年是92共識30週年,各種形式的紀念,大多刻意忽略李登輝的角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家之眼】「紀念」92共識30週年
該忽略李登輝嗎?

2022-07-26 08:10 聯合報

楊穎超 / 銘傳大學副教授

今年是92共識達成30週年。有關勢力不論哪種形式的「紀念」,目前看來,大多刻意忽略李登輝的角色。這當然是奇怪的。畢竟在1979年美國背棄中華民國後,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政府仍堅持了多年的三不政策。是什麼力量開啟並持續了兩岸交流?理由是什麼?現在相關勢力故意隱而不談,並非好事。

綠營慣常鬥爭手法,是淘空過去政府正當性。在92共識議題上,蔡政府的陸委會批評,國共兩黨以此為前提交流互動,完全無法獲得台灣民意支持。言下之意,這是國民黨黨意搞出來的東西。而另方面,前總統馬英九也一直把他執政時的兩岸交流與92共識綁在一起。今年6月他又說,92是有共識的,談的時候他負責督導。這番表態,似乎正好坐實了綠營說法。

然而,歷來我大陸政策都是由總統一人決定的,即便民主化開始,這也仍是總統特權。92年前後,總統是李登輝,在形成共識的香港會談前,李就已經派秘書與華視經理繞過政府體制,與中共代表多次密商,當時綠營力量相對仍小,李在防誰?或可從後來爆料者背景方向思考。而從當時參與者的回憶來看,馬所謂的督導,是承李命為之。

外界好奇的是,李當時為何要開展兩岸交流?有人認為,若是雙方在一中問題上相爭,無可避免將走上戰爭一途。但小蔣時期還是爭,兩岸卻已無正面交火。而當時被李空降到海基會的邱進益指出,李要開啟交流,是為了將兩岸主導權抓在手裡,主導發言與決策,同時藉此對付非主流派蘇起也說「李…在當時黨政保守勢力環伺的環境下,推動民主化、兩岸關係與務實外交」。

這樣看來,綠營諉責的國民黨,當時絕大多數仍遵蔣經國路線,是乾綱獨斷的李登輝主席,加上當時陸委會主委、後來去當台聯黨主席的黃昆輝等一連串扈隨者推動的。如果從綠營邏輯來看,把兩岸交流全甩鍋給國民黨,在概念上並不精確。

接下來的問題是,那交流到底有沒共識?李多次否認。馬英九的總統府聲明曾含蓄點出,所謂92共識源頭,即是在1992年8月,時任總統的李登輝於「國家統一委員會」提出並裁示通過的。

2015年李曾說,1991年他要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那時國民黨還有人要反攻大陸,他不要打仗,於是訂定國統綱領。在美與中共建交前提下,台灣還有誰相信能獨力打回大陸值得存疑,但此說仍符合大陸政策由總統一人決定慣例。而針對馬所言,李回說,當時國統會實質主張是二個政治實體,因中國無法接受二個政治實體的各自表述,所以92會談才沒有共識,直到現在也沒有各自表述的共識。

但奇怪的是,既然中共無法接受,我國家定位又這麼重要,那還跟它瞎扯什麼?中共又笨到被耍那麼多年?從1991年時任中共國台辦副主任唐樹備提出,希望先就兩岸關係定位及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雙方對此熱議卻不決,到1992年香港會談破裂後,當時海基會代表仍然留在香港,一直到11月5日才返台。誰決定海基會代表留在香港?密使與停留的表述與動作,又說了什麼?

而現在困擾台灣,希望能進行官方對等溝通的問題,當初兩岸以非官方身份開展交流,是由台灣開始採行的模式。海基會成立時,中共表示,他們無意陪玩民間組織,所以開始協商共同防制海上犯罪議題時,中共是派國台辦出面,但後來發現民間協商有好處,才跟著成立海協會。台灣的決策,是誰做出的?背後是否有一中原則的考慮?都有待現存人物釋疑。

現在重炒這盤冷飯是有意義的。最近朱立倫訪美引起若干討論,大陸方面有人表示,朱的問題在於引用陳水扁的「沒有共識的共識」,綠營見解怎麼可以引用?一旦釐清開啟兩岸關係的92共識與李有千絲萬縷關係,不知中共立場如何?而許多台人看重李對台灣的貢獻,當初李開啟兩岸交流的完整想法如能公諸於世,或可讓更多人願意重新思考兩岸需要交流的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