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從輔導長到偏鄉教育,
陳智輝的山野探索之路
今天故事的主角-陳智輝,曾為服役於海軍陸戰隊的職業軍人,也在育幼院擔任過輔導員,而今則在台東從事山野教育。
或許和正在閱讀本文的你一樣,也曾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惘,但走過了山野探索自我的過程,他得到了一個體悟:「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沒有錯的選擇,只有不做選擇。」
初識 陳智輝
陳智輝回想起小時候,並沒有像其他同儕一樣,假日可以出遊,也沒能有太多接觸戶外的機會。一直到大學學測放榜,考上了第一志願,本以為能就此展開自由人生的陳智輝,卻又因家庭關係,被迫選擇就讀國防大學,他是這麼說地:「我當時把自由典當給了家庭、典當給了國家!」
也因為職業軍人的收入相對穩定,他開始儲蓄出國基金,但在大三那年,因為一本單車公路旅行書,讓他將出國基金轉而拿來購買一台公路車,開始了環島之旅,這是他踏入戶外活動的第一步,因為有了該次單車環島經驗,才開啟那扇名為戶外的大門,而後登百岳、溯野溪,甚至現在從事山野教育工作,都要感謝當時的那本書。
▲ 大三那年的單車環島之旅,是開啟陳智輝走向戶外的鑰匙。
陳智輝在社群上總戲稱自己是用一百萬買回自由的人!主修心理及社會工作學系的他,順理成章下部隊後,成為了輔導長。期間也替不少官兵解決疑難雜症,不管是情感問題、職涯迷惘,他總能客觀地輔以協助、解決問題,但自己呢?每每夜深人靜時,他總會這樣問自己。一直到服役的第 4 年,嚮往自由的陳智輝,想退伍、想逃離這座牢籠的感覺越來越強烈,正巧國軍開出了退伍賠款方案,於是他就毅然決然地將所有的積蓄,贖回他一直嚮往的自由。
退伍後,擁有心輔及社工專業的陳智輝,到了一間育幼院工作,身為生活輔導員的他,開始將自己小時候的遺憾,彌補在這些育幼院小朋友身上,或許是不希望他們跟自己走一樣的路,亦或者是想將自己心上的那個缺口填上,他開始帶著育幼院的小朋友走進大自然、走入山野,帶領小朋友的山野探索之旅,可說是非常豐富,從入門的芃芃野溪溫泉野營、加九寮溪溯溪、登百岳西巒大山等,都有他們的足跡,陳智輝規劃了一系列的課程,包括無痕山林、野外基礎求生、基礎急救、方位判別、天氣判讀等,幫助小朋友建立從事戶外活動的正確觀念及基本認知,除此之外,他就不再干涉小朋友,只是在一旁陪伴,因為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伐,透過這樣的山野探索過程,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 陳智輝帶領育幼院生,登百岳西巒大山。
善的循環 得以延續
陳智輝表示,在從事山野教育最困難的是,沒有足夠的人力及資金,從事山野工作的人都明白,帶領一群人走進山野要負多大的責任,也因此如果是請專業的嚮導帶領會是筆不小的開銷,於是他開始募集以往在山中結緣的朋友當志工,拉同事一起參與野外急救員課程,他也坦言,大部分都是賣自己的人情、也要自掏腰包參與培訓,但每當看到這些孩子的成長,例如:變得獨立、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讓他覺得這一切值得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短時間內,看見山野教育的成效其實很難,這就好比我們種下一顆善的種子,但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發芽,更不能強求它一定要開花結果,但他相信這會是一個善的循環,總有一天在社會上某個角落得以延續。
▲ 陳智輝參與野外急救員課程。
心之所向 成為自己
從事山野教育多年後,陳智輝深深地明白內心對於大自然的喜愛,於是來到了台東,從事偏鄉教育,目前任職於孩子的書屋擔任書屋學研究員,他也會協助帶領孩子們從事戶外活動,這些孩子多因父母離鄉背井到城市工作,而無暇顧及,他也表示,其實並不喜歡用偏鄉稱呼它,因為那也是很多人的故鄉,只是每個人總有些由不得自己,就像當年高中的自己。
他希望藉由自己在山野教育積累的養分,幫助這些因家長忙碌疏於陪伴的孩子們茁壯,這一方面也是完成他心中那塊,兒時未能被完整澆灌的心田,聊到這我不禁被眼前這位年紀與我相仿的大男孩深深感動,我接著問道山野對他來說是什麼?他答:「是心之所向,是山野讓我成為了我自己!」
▲ 山野探索的過程,陳智輝只在一旁陪伴,放手讓孩子自我探索。
面對迷惘 唯有選擇
讀到這裡,大家應該能明白,陳智輝在轉換跑道上,擁有豐富經驗。訪談最後,我請他給對未來迷惘,甚或在人生十字路口不知所措的讀者們建議,他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沒有錯的選擇,只有不做選擇。」
是啊!若不踏出這一步,怎能享受登頂的喜悅?怎能體會溪水的沁涼?又怎能體會唐鳳口中人生的意義呢!
註:在《熬民主‧政治職人學堂》中唐鳳回應現場聽眾問題,有名憂鬱症患者「不知人生的意義在哪?」,問唐鳳認為「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唐鳳說:「人生意義就是感受迷惘,跟迷惘相處,恭喜你已經達成你人生的意義」,還說:「萬物都有缺口,缺口就是光的入口」。
照片提供 / 陳智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