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抵台訪問,中國大陸突然禁止進口台灣多家業者的食品。記者胡經周/攝影
聯合報社論
軍事恫嚇後,
我須提防經濟報復的衝擊
裴洛西一陣旋風,台海颳起戰雲;在刀光劍影的心理威嚇外,我更要小心經濟和產業面的實質影響。中共連日的飛彈及機艦軍演強度超乎以往,吸引了全部目光;與此同時,我國上百家食品廠包括多項農漁產品都被中國大陸列為禁止進口,報復意味明顯。尤其,我國廠商已陸續接獲通知,所有輸陸產品產地不得再標示「台灣」或「ROC」,影響層面之大超乎想像。
這次中共的軍演威嚇,形式上造成我國軍的疲於因應,實質上也是一次封島的耐力測試。儘管此舉引發的國際觀感欠佳,但對被激怒的中共而言,未必就此罷休,而會將更多壓力對準台灣而來。由於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賴度高達四二%以上,這點必然成為台灣的「阿基里斯之腱」,變成一個易被報復的弱點。
蔡政府自詡,台灣對大陸貿易依賴度高,是因為「大陸更需要我們」。這話用來大內宣洗腦國人,或許有些作用;但如此不尊重貿易的相互往來關係,只是暴露了蔡政府的無能又自大。蔡總統一上台就力推「新南向」政策,誓言要減低對大陸的貿易依賴;但六年過去,台灣依賴大陸的程度卻遠較馬政府時代深。連自己的承諾都無法實踐,只能用詭辯術來粉飾,這不是無能是什麼?
以輸陸產品的「產地標示」問題為例,這是對岸二○一五年即已宣布的規定,要求台灣廠商出口到大陸的貨品不得有「ROC」字樣;如果寫「台灣」,則必須加註「中國」,標示成「中國台灣」或「中華台北」。該規定出爐時,由於在馬政府時代,兩岸關係良好,因此大陸海關並未嚴格執行這項規定;即使標示不符規定,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行,如此通融了七年。
但近來兩岸關係驟趨緊張,許多台灣廠商已接獲對岸業者的通知,要求在出貨時按照規定辦理,產地須標示成「中國台灣」。包括蘋果公司,也發通知提醒台灣供應商,製造地必須標示「中國台灣」或「中華台北」,顯示該消息並非空穴來風。如此一來,對我國業者就造成了很大的麻煩,輕則可以加貼標示掩蓋,重則可能因違反規定使出口商品遭到罰款,甚或被扣押。最糟的是,原本只是一項主權象徵性的規定,卻因裴洛西風波而拴緊落實,台灣廠商被迫必須自我矮化。這個困境,難道不是蔡政府外交舉措思慮不周所致?
對於大陸要求標示「中國台灣」的要求,經濟部迄今無計可施,只說不反對業者「改標」,後續再研究對策。這樣的發展,符合蔡政府聲稱爭取「國家尊嚴」的目標嗎?再看上百家食品廠商遭大陸禁止進口,也有類似的軌跡。這些食品廠商產品遭禁,主要是未依規定完成大陸要求境外進口食品企業註冊的程序;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抱怨,認為對岸此舉有「政治因素」。事實上,該規定早在去年四月公布,並非針對台灣而發,今年元月開始實施。如今已逾時限半年,食藥署還未完成協助業者資料填報及認證作業,導致他們在裴洛西風波中遭波及被禁。由此,政府的疏怠和不作為已一目了然,能怪別人嗎?
對岸祭出的經濟報復,目前仍停留在行政面的刁難,並未痛下重手。這些,除增添了廠商作業的不便與心理的疑懼,也勢必帶來實際的產業衝擊。尤須戒慎的是半導體業,台積電是集民間智慧打造的護國神山,絕不容蔡總統將它端到外交餐桌上去當成交換籌碼,隨便答應加入什麼晶片聯盟。這點憂慮,張忠謀已當裴洛西之面清楚表達,也是說給蔡英文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