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聯合報社論
國防預算大膨脹,
台灣卻愈發深陷險境

2022-08-31 05:17 聯合報

台海形勢緊張,明年度國防預算大舉增加,增幅十二・九%,達四一五一億元。若再算上增購F-16與「強化海空戰力」兩筆合計一○八三億的特別預算,以及非營業特種基金六二九億元,明年國防開支達到了五八六三億元。如此,國防預算已遠超過「教科文」及「經濟發展」支出,成為政府第二大歲出項目,僅次於社福。

軍費創新高,卻未必足以因應實際的敵情威脅。中國大陸拜經濟起飛之賜,過去四分之一世紀大舉擴軍:二○○二年其國防預算首度超過兩千億人民幣,今年已達一.四七兆人民幣。這相當於六.五兆新台幣,為台灣目前軍費的十六倍。這還沒計入國防科研支出與軍火外銷獲利,估計中共實際軍費較其帳面多五十%至一○○%。相對的,台灣過去卅年國防支出占比持續下滑,明年雖止跌反彈,兩岸軍力失衡已極懸殊。

國防支出大漲,可由「軍事投資」、「作業維持」、「人員維持」三方面分析。

明年軍事投資一○二七億元,加計兩筆特別預算,達二一一○億。數字看似創紀錄,但拜登政府上台後,美國並未新增重大對台軍售;國造武器方面,去年海空戰力特別預算編列後,也未聞研發投產新進度。說穿了,軍投經費大增,並非我國獲得什麼新型武器,而是川普末期拋出的軍售已屆付款期限。前幾年,國防部預算成長幅度跟不上美方軍售速度,只好大玩「延遲付款」遊戲;如今蔡政府總算面對現實,讓現有軍購案不致開天窗。至於國軍其他不少落伍的過時裝備,還在苦苦排隊,等候汰舊換新。

作業維持經費方面,明年編列一三三七億,較今年增加廿五.四%,這點值得肯定。國軍過去「勤儉建軍」,對油料、零附件等耗材的開銷往往編列過低,部隊常年維持低整備水平。這在承平時期還可應付,但遇到局勢緊張必須時時偵巡與出操,「度小月」等級的資源立顯捉襟見肘。近年海空軍為因應中共機艦擾台,出勤頻率極高,須動用預備金增購油料零件。最近共軍進逼日甚,不時突破海峽中線;國軍作業維持費的提升當然是「有感」的正面之舉,至少不能不亡羊補牢。

人員維持經費方面,增為一七八七億,漲幅四・六%。國軍現行總員額廿一萬五千人,部隊實際編制員額十八點八萬人。事實上,「編現比」一直無法達到九成的目標,較艱苦的戰鬥部隊編現比甚至只在八成打轉。若扣除受訓、借調、長假等人員,單位只剩七成人力,難以達到預期戰力。最近軍方大舉招募志願預官,開出免筆試、僅需服役一年條件,正暴露初階軍官缺乏的問題,已到了「寧濫勿缺」的地步。在美方警告下,蔡政府最近正研擬重返徵兵,將義務役延長為一年。但目前四個月的軍事訓練,新兵不服管教的事件就頻傳;未來若每年要增加七、八萬役男,是否就能提升國軍品質和士氣,在在都是問題。

台灣與大陸量體懸殊,我方的安全威脅比南韓、以色列、新加坡都高上許多。縱使我國明年軍費大幅提升,占GDP比重仍低於上述國家。近日金馬外島飽受大陸無人機騷擾,崗哨守軍只能以石頭驅離,更凸顯形勢之險峻。不分朝野或官民都應有所體認:軍力是和平的必要條件,卻絕非充分條件。充實武備作為底氣的同時,仍須維持兩岸良性互動,不可將鼓動仇恨當成政客積累資本的捷徑。否則,國防預算再怎麼膨脹,也只會把國家帶進兵凶戰危。

photo.jpg

行政院公布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其中國防預算4151億元,占GDP1.7%。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劉學聖攝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