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中央社/資料照)
美方不爽兩國論
張榮豐:
美曾要求蘇起下台
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今天接受媒體專訪揭露「兩國論」祕辛,他表示,他銜命與美國官員在東京溝通,會議氣氛很不愉快,美方要求時任陸委會主委蘇起下台負責,但李登輝並沒有同意。張榮豐接受自由時報「官我什麼事」專訪,上午播出訪問內容。針對前總統李登輝於1999年7月9日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拋出「兩國論」,他澄清,前陸委會主委蘇起說是少數人的決策,這是不恰當且不符合事實。
他說明,1998年6月30日,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在上海宣布對台三不政策。7月上旬時任國安局長殷宗文訪問德國,見了德國總理柯爾,柯爾建議台灣應該找國際法學者幫忙設計,強化台灣國際地位。
殷宗文回國後向李登輝報告,後來有位日本學者向李登輝建議,應該在國際法庭上採取行動,才能鞏固台灣的地位。
同年9月,李登輝正式成立了一個小組。張榮豐建議,當時在國安會任職的蔡英文專長是法律,請她來負責。9月的時候,就提出一個正式的報告,這就是整個來龍去脈。
他強調,蔡英文在報告中講得很清楚:第一個階段是先把法律弄清楚,第二個階段再找政治和兩岸的學者,再加上主管的部門來一起討論,因此這不是少數人關起門來做的研究。
張榮豐說,1998年的12月17日,李登輝開了一次國安會議,各主管單位都有來,包括蘇起。這代表李登輝不是關起門來做這個決定,國安會已經先預告了。
至於李登輝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拋出兩國論,張榮豐說,當天詢答內容由時任新聞局長程建人和蘇起草擬,李登輝看了稿子後不滿意,叫時任國安會副秘書長林碧炤重擬一份。後來,李登輝用鉛筆在某一段畫一個斜槓寫,「台灣不是叛逃的一省,至少是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張榮豐認為還沒成熟,有兩個階段要溝通,且重要的不是宣示而是行動,因此他把這段話劃掉,但李登輝又加回去。
張榮豐表示,他經歷過95年、96年的台海危機,認為這個東西還沒有評估,可能有風險。那天下午李登輝接受德國之聲訪問的同時,他召開幕僚會議開始做危機預防,並打電話給殷宗文,殷宗文也覺得應該要有所準備。
張榮豐透露,當時想派人到美國去解釋,美國拒絕了。他後來與殷宗文、林碧炤還有另外一位民間人士,4人在7月30日搭機到東京,美方除了時任美國防部亞太副助理部長坎貝爾以外,現場還有一些高階的官員。
張榮豐表示,美方質疑這麼重要的事為什麼不先通知;他們則告訴美方,中共的戰機開始出來了。「美方說你們(台灣)自己這邊先搞定,中共那邊他們(美方)會去搞定」。他們向美方解釋為什麼要提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對方回應I don’t care(我不在意),他們比較在意的是What’s next(你們接下來要幹什麼),那場會議很不愉快。
張榮豐說,在那場會議裡,美國人提出蘇起必須要下台、負起責任,認為整個事件是因為蘇起以陸委會主委的身分,宣布從此不再有一個中國。他們回台後向李登輝報告,但李登輝並沒同意,因為人事不允許美國指手畫腳。
張榮豐說,蘇起指99年的危機處理是他做的,這個是違反作業程序。像大宗物資的掌握、油電這一些東西,股市、匯市,甚至軍事的準備,都不是陸委會有辦法指揮,所有應變計畫,都是幕僚團隊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