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8_082736.jpg

呂紹煒專欄:
別讓美企擔心的「台灣風險」
成為自我實現的風險

2022-09-28 06:20 風傳媒 呂紹煒

1.jpg
台灣的半導體製造能力,讓美企擔心「台灣風險」。圖為國際半導體展中展示的12吋晶圓。(顏麟宇攝)

根據資料顯示,越來越多美國上市公司擔心所謂的「台灣風險」,把台灣列為公司的一個風險因素。更讓人擔心的是:這個「台灣風險」是否會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而當各國紛紛要規避半導體依賴台灣的「台灣風險」時,是否又會為台灣帶來另外一種風險?

美上市公司列「台灣風險」的家數大增

上周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指出,根據Sentieo的數據進行的計算顯示,過去12個月期間,將台灣列為一個風險因素的年度監管申報文件數量顯著增加,116家公司提到台灣是其業務中的一個風險因素。

至於風險的來源則是半導體台灣是主要的半導體製造地,而「台灣正迅速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緣政治引爆點之一」,因而讓美國企業擔心,「在台灣與大陸發生衝突的情況下,他們將無法獲得製造智慧手機、電動汽車、新型武器、電腦、工業機器甚至醫療設備所需的微晶片。」

某個程度上,這種對「台灣風險」的擔心,是一種「恭維」,台灣的半導體製造既掌握了最先進、尖端的製程技術,所占的比重又高:以晶圓代工而言,占比約66%,以先進製程而言,占比更是在7-9成─依照對先進製程定義的不同而有不同比例,不過,不論那種定義、那個數字,都算是非常、非常的高。

台灣的半導體,護國長城或懷璧其罪?

其帶來的影響與效益,就是大部份掛在嘴上的「矽盾」、「護國長城」,更延伸認為台灣半導體太重要了─就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所說:「台灣半導體生產能力若遭破壞,對全球經濟將有毀滅性影響。因此讓一些人認為如果台灣遭受攻擊,「美國一定會出兵保護」。另一種較低調與少的聲音是擔心「懷璧其罪」,台灣反而因半導體太重要而受害。

美國企業擔心「台灣風險」者增加,就是由此而來但在各國政府、企業更擔心台灣問題,加碼更多的時候,卻也同時有兩種相反的作用出現:可能威懾嚇阻對岸不敢任意動武,但也會加深其「不安全感」而有冒進的風險,正負互見,而無人能事前完全掌握最後結果,因此風險、不確定性都越來越高,這其實就是外界看到這1年來的美、中、台與兩岸情況最糟糕的當然是因此跌入螺旋形升溫而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而對台灣而言,也同時面臨另一種「風險」:美國(還有其它國家)為「規避風險」為台灣帶來的風險。

科技戰發現缺少半導體製造

美國川普政府在2018年以半導體與供應鏈為武器,對中國發動「科技戰」之後,有2個「重大發現」:

第一是半導體是中國的「軟肋」無疑,因此之後不斷在此領域加碼,反觀關稅戰則明顯未打中要害,甚至讓自己受害,因此關稅戰未持續加碼。

第二是:半導體製造、特別是尖端製程,幾乎都在亞洲,特別是台灣掌握的先進製程居多數。之後從川普的「邀請」台積電赴美投資設廠,到拜登上台後通過的「晶片法」、對半導體製造的獎勵補貼、找台韓日組「晶片聯盟」等,都是為了彌補美國未能完全掌握半導體製造的弱點。美商務部長雷蒙多把話說得再明白也不過了,她說:想到美國9成尖端晶片購自台灣,就令人徹夜難眠;她認為美國對台灣的依賴是說不通的、不安全、令國家面臨國安風險。

美國的說法與擔憂,其實只能算是「 部份正確」;美國在半導體製造方面確實占比較低,只有一成多;但從整體半導體產業觀點來看,絕對不代表美國的半導體嚴重依賴國外,事實上,是其它國家依賴美國。在半導體的各個領域中,設計軟體方面美國市占96%,製造設備上市占近半,矽智財上市占過半…..,事實上,美國充份掌握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幾個關鍵點,從對中國發動科技戰中就可看出其「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的能力。

美國的製造比例低,只是國際分工、供應鏈佈局的結果而已。如果美國不拿供應鏈當武器、未壓制中國科技發展,這個分工仍能運作下去,而且,美國還是掐住整個產業的關鍵點。

美國規避「台灣風險」勿成台灣真正風險

但在美國(還有其它大國如歐、日)決定提高本國半導體製造能力,半邀請半強迫的把擅長製造的台積電、三星等都找去美國設廠、而且要在本國建構完整上中下游供應鏈後,台灣其實是有另一種風險:被替代的風險。有人稱美國是以「吸星大法」吸取亞洲國家的半導體製造技術精髓,一旦學成、自製率提高,對台灣不再依賴後,台灣是否就變成「可拋式用具」?但台灣卻又「沒有拒絕的本錢」,這之間的分寸又該如何拿捏?

台灣要留心、注意,不要以為美國的國家利益就等於台灣的國家利益,許多時候,可能是衝突的;千萬別讓人家的「規避台灣風險」,最終竟變成真正的台灣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