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30_082352.jpg

「習近平想解決台灣問題,
這個世代就必須採取行動!」
《國家利益》:
統一台灣的機會之窗正在關閉

2022-09-29 21:27 風傳媒 李忠謙

1.jpg
2022年9月,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的習近平。(美聯社)

中國今年8月在台灣周遭海空域實施大規模實彈軍演,被認爲是「第四次台海危機」。對於北京是否加快了武統進程,各界雖看法不同,但習近平2019年確實在《告台灣同胞書》中表示「兩岸政治分歧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這位準備尋求第三個任期的中國領導人「何時對台灣動手」,也成為關切台海事務者的熱門話題。朱利安‧斯賓塞-丘吉爾(Julian Spencer-Churchill)在《國家利益》的文章中指出,中國正在關閉台灣的機會之窗,

在加拿大協和大學(Concordia University)教授國際關係的斯賓塞-丘吉爾直言批評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相當荒謬,因為「拉攏中國對抗蘇聯」的冷戰局面早成過去(中國本身就是美國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象),台灣則擁有值得盟友保護的所有理想屬性:自由、民主,是世界經濟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更是共產中國進入太平洋的地緣戰略要地。

2.jpg
2022年9月1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賓州費城發表全國演說。(AP)

不過斯賓塞-丘吉爾筆鋒一轉,他引述了維吉尼亞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戴爾‧柯普蘭(Dale Copeland)在《大國戰爭的起源》(The Origins of Major Power War)一書中的觀點:幾乎每場重大戰爭,都是因為機會之窗不可逆轉地關閉,讓領導人決定對此採取行動。光是二十世紀的實例就包括一戰與二戰的德國(出於衰退的恐懼)、1956年以色列攻擊埃及(趕在對方從捷克進口武器之前動手)、1965年巴基斯坦攻擊印度(趕在印軍於德里完成集結之前出擊)、1980年伊拉克進攻伊朗(伊朗1979年爆發伊斯蘭革命,造成國家動盪)。

那麼中國呢?

3.jpg
2017年6月3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石崗營地檢閱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美聯社)

斯賓塞-丘吉爾認為有意統一台灣的習近平,目前面臨的情況是「許多扇機會之窗正在同時關閉」:包括中國經濟成長的速度現在只有印度(亞洲主要競爭對手)的一半,而且中國的經濟成長力道的下滑恐怕將是長期現象;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預計將減少3500萬,而且中國的生態危機恐怕將威脅糧食安全;美國正在增加對空軍、海軍、陸戰隊的投資,反中聯盟也在太平洋逐漸成形,但習近平在鞏固他的第三個任期之前,恐怕沒辦法立刻對台灣採取行動。就算中共各派系都同意用兵,解放軍恐怕也要花上幾個月備戰。

此外,烏克蘭戰爭也讓習近平擔心失去俄羅斯這個重要盟友,讓他更有必須加快行動的強烈動機。習近平並非期待俄軍出現在太平洋戰場,而是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失利,可能讓北京無法獲得波灣以外的化石燃料,對於可能遭到美國海軍長期封鎖的中國來說,來自俄國的能源與食品都是生存所必需。問題是中國想對台灣採取封鎖或入侵,取決於中國正在迅速發展的其他三項重要能力:充分控制大陸棚,排除美國及其盟軍的潛艦(反潛能力);長期在台灣及其周邊享有制空權(空軍能力);能夠抵銷美軍的核威懾(核武能力)。

4.jpg
中國航母山東艦正在進行編隊演練。(中國軍網)

斯賓塞-丘吉爾特別強調,中國原本依循美國戰略家伯納德‧布洛迪(Bernard Brodie)的威懾邏輯,認為即便是一個小型核武庫的毀滅性,也足以威懾一個核武強權的決策者。不過目前仍在進行的烏克蘭戰爭顯示,即便是一個大型核武庫也不見得能夠自動抵銷另一個核武強權的核武庫。斯賓塞-丘吉爾判斷,即便俄國擁有全球最多的核彈頭,要是俄軍在烏克蘭西部獲得更多戰果,北約的地面部隊有可能在美國的核保護傘之下出兵干預。

在核武保證相互毀滅的「穩定-不穩定悖論」(stability–instability paradox)中,學者認為當兩國都擁有核武,雙方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威脅大為降低,但發生小型與間接衝突的概率上升。但為何斯賓塞-丘吉爾判斷北約還是有可能用兵烏克蘭呢?他認為即便敵對核武國家的核武第二擊(second-strike)可能導致保證相互毀滅,使得雙方對核戰有所卻步,但在重大領土利益受到威脅的情況下似乎並不會受到核威懾的局限。因此中國放棄了原本依靠小型核保護傘入侵台灣的盤算,積極發展起了更大的核武庫。

5.jpg
殲-20戰機。(中國軍網)

斯賓塞-丘吉爾指出,當前的台海情勢與1950至1953年的韓戰、或者1954(九三砲戰、史稱第一次台海危機)與1958(八二三砲戰,史稱第二次台海危機)的台海危機最重要的不同,就是當時的中國(至少名義上)還處在蘇聯的核保護傘之下。但今天如果解放軍要對台灣用兵,俄羅斯的核武已經不會再保護中國,因此北京必須完全依靠自己的核武。但以現在中國的核武庫而言,根本談不上威懾美國,更無法在戰局失利時享有「升級支配」(escalation dominance)的優勢。

中國輸給美國的不僅僅是核彈頭的數量,解放軍的核武打擊手段更是非常容易遭到美國以先發制人的打擊方式摧毀。斯賓塞-丘吉爾分析,在中國的116枚洲際彈道飛彈中,其中10枚東風-4(射程約5千公里)根本打不到美國本土;20枚東風-5裝填的是液體燃料且無發射井保護、62枚採用固體燃料、且有「預警即發射」(launch-on-warning)能力的東風-31,只能打到美國西岸;24枚使用公路車輛移動發射的東風-41,則是唯一能夠覆蓋美國全境的洲際彈道飛彈。然而移動式陸基飛彈在無人機監視時代的生存率讓人擔憂,因此中國正在建造300座飛彈發射井,預計2024年將可準備就緒。

6.jpg
哈密的飛彈發射井分佈圖。(美國科學家聯合會官網)

7.jpg
新疆飛彈發射井到幾個主要海域與目標的距離。(美國科學家聯合會官網)

除了洲際彈道飛彈之外,中國也在積極擴充潛射彈道飛彈的戰力。斯賓塞-丘吉爾指出,中國正在建造第8艘晉級(Jin-class,094型核潛艦的北約代號)彈道飛彈潛艦,該型潛艦可搭載12枚巨浪-2型飛彈,每枚飛彈可安裝1百萬噸級彈頭或8個分導式多彈頭。因此當8艘晉級潛艦全員出擊,理論上最多可發射768枚彈頭。不過解放軍潛艦的基地位於海南島的三亞基地,中國的彈道飛彈潛艦若在南海出勤無法威脅整個美國本土,除非這些潛艦要到南海之外冒險。不過中方潛艦就算只在南海出沒也不安全:因為南海北半部是危險的潛水區,南半部則可能遭遇敵方潛艦與深水炸彈的襲擊。

那麼離開南海呢?晉級潛艦的設計缺陷造成的噪音問題,使其無法在沒有水面艦艇護航的情況下進入太平洋。但這麼一來,就失去了核動力潛艦發動伏擊的優勢。雖然俄羅斯可能容許晉級潛艦在鄂霍次克海發動攻擊,那裡也是俄軍潛艦伏擊的所在,但這也取決於莫斯科在台海開戰時到底採取何種立場。為了解決性能缺陷帶來的部署限制,中國正在研製096型(北約代號為唐級)彈道飛彈潛艦,希望解決晉級潛艦噪音過大、容易被美日反潛聲納發現的問題。

8.jpg
201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70周年,在山東青島舉行海上閱兵,晉級核動力潛艦長征10號。(美聯社)

斯賓塞-丘吉爾指出,其實北京也知道,他們的核武發射手段(無論是彈道飛彈潛艦、或是陸基洲際彈道飛彈)將在台海戰爭初期就會成為被攻擊的目標遭到摧毀,因此他們的核武就面臨了「現在再不用,再等就沒得用」的困境。除非北京對於美國的核武庫也有相應的攻擊手段,否則他們就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因此中國才會想擁有一支能夠覆蓋全球的海軍,包括友軍基地組成的全球性網路,這樣才能為一支龐大的無聲核動力海底艦隊提供支持。不過中國目前也只有58艘潛艦,其中只有6艘擁有核動力,相比之下,蘇聯當年可是坐擁300艘潛艦,但即便是當年的蘇聯,也從未具備在全球各大洋獵殺美軍彈道飛彈潛艦的能力。

斯賓塞-丘吉爾認為,習近平目前剛好被卡在一系列的機會窗口之間:他需要最低限度的鞏固政治勢力,才能在攻打台灣之後,扛起遭到美國經濟制裁與可能的海上封鎖的後果;他需要在普京政權被俄羅斯年輕世代推翻之前盡快行動,才能保證俄羅斯的資源不致斷絕;他需要強大的空軍與海軍,除了能扛住損耗,也要保護中國的核威懾能力;而且他必須在這個世代就採取行動,否則印度經濟的發展、氣候變遷導致環境成本上升、人口問題惡化、甚至中國的進一步政治自由化,都可能使德統一台灣變得遙不可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