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1_075234.jpg

揭仲專欄:
役期延長一年要有實效,
國軍訓練能量得先提升

2022-10-01 06:50 風傳媒

揭仲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1.jpg
國防部長邱國正答覆立法委員質詢時指出,國防部希望今年年底前對役期延長問題做出結論。(資料照,柯承惠攝)

國防部長邱國正9月27日在答覆立法委員質詢時指出,國防部希望今年年底前對役期延長問題做出結論,以便在明年元旦前開始進入公告程序。由於役期的延長在正式實施前需先公告一年,因此邱部長的說法形同證實政府規劃從2024年起,將役期從現行的4個月予以延長;而2006年1月1日(含)以後出生的男性,都適用於延長後的役期。

至於役期延為多久?雖然行政院長蘇貞昌與國防部長邱國正都未給出明確的答覆,但參考邱國正先前在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的說法,極可能延長為1年。

行政院與國防部之所以想在明年年底前完成役期延長的公告程序、並從2024年起開始實施,除了兩岸情勢日漸緊張外,也不排除是要回應美方對我國後備戰力的強力關切。

美方強烈關切我方兵役的役期

《2022年台灣政策法》要求美國國務院與國防部,從明年開始連續8年評估我國防衛能力,包括後備戰力與民防在內的諸多項目改善情形,勢必會對我國政府造成不小的壓力。

以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於美東時間9月14日初審通過的《2022年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為例,在第204條第二項中,就要求在法案生效後的180天內、和之後的連續7年,國務卿和國防部長需聯合向美國國會的相關委員會,就「台灣如何現代化自我防衛的能力」提出評估報告。而指定評估的項目,就包括:

1.「台灣政府為確保後備指揮部能獲得所需要之人員、訓練與裝備所採取的步驟」(an assessment of steps taken by Taiwan to ensure that the Taiwan Reserve Command can recruit, train, and equip its forces)。

2.「台灣軍方人力短缺的嚴重程度」(the severity of manpower shortages in the military of Taiwan),並特別點名「後備部隊」(including in the reserve forces),以及「台灣政府為改善這些短缺所做的努力」(the efforts made by the government in Taiwan to address such shortages)。

2.jpg
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於美東時間9月14日初審通過的《2022年台灣政策法》。(資料照,美聯社)

除此之外,第204條第二項還要求國務卿和國防部長,必須在每年的報告中描述「台灣政府和台灣軍方領導階層內部,於執行前述事項時所遭遇的任何阻力」(a description of any resistance within the government in Taiwan and the military leadership of Taiwan toimplementing the matters described in subparagraphs (A) through (I))。

換言之,第204條形同要求美國國務院與國防部,從明年開始至2030年,連續8年針對我國防衛能力,包括後備戰力與民防在內的諸多項目改善情形,進行「評估」;此一「評估」,其實已具有濃厚的「考核」意味,勢必會對我國政府造成不小的壓力。

一般研判,第204條第二項在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審查通過的條文,於後續審查階段遭大幅變動的可能性不高;就算《2022年台灣政策法》未能在這屆美國國會明年1月任期屆滿前完成立法,第204條第二項的相關文字,還是很可能會被放進2023會計年度的美國《國防授權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NDAA)中,並獲得通過。

華府主流意見普遍認為,要改善我國常備與後備部隊的人力與訓練等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幅延長役期。因此,役期延長與否和延長為多久,必然成為美方「評估」或「考核」的重點。

而國防部從去年到明年,連續3年編列金額不低的預算,改善後備部隊裝備與料件嚴重短缺之弊病,還與常備部隊同步換裝通訊器材;然後又計畫從2024年起延長役期。國防部的這些措施,必然有助於減輕美方「評估」可能對我方造成的壓力。

國土防衛作戰為何需量大量地面部隊

國軍不但要維持一定數量、具高度戰力的常備地面部隊;也需要相當數量,可在極短時間內形成一定戰力的後備部隊。但目前國軍後備部隊卻離標準相去甚遠,華府對國軍後備戰力的高度關切,絕非無的放矢!

平心而論,華府對國軍常備部隊之兵源,與後備部隊在人員、訓練及裝備等方面的擔憂,確實有道理。

因為隨著共軍在新式載具數量的成長,與現代化聯合作戰指揮管制能量的提升,遂行「聯合登島作戰」的模式已開始轉變。當時間越接近2035甚至2032年,共軍首波攻擊部隊的突擊上陸,將由現行、傳統的兩棲船團登陸模式,逐漸轉變為「全方位、全時域、全空域」的新攻擊模式。一旦共軍轉型完成,屆時國軍就需要比現階段數量更多、且戰力形成速度更快的「可戰之師」,才有可能在國土防衛作戰中,挫敗共軍占領全台灣的企圖。

3.jpg
一旦共軍轉型完成,屆時國軍就需要比現階段數量更多、且戰力形成速度更快的「可戰之師」。(取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相關研究指出,若共軍採傳統的兩棲船團登陸模式,則國軍「僅需7至8萬人」,「防守15%的重點海灘即可」;但若共軍以前述「全方位、全時域、全空域」之新模式發動攻擊,則國軍就必須部署至少30萬人,守備80%的地區。

更重要的是,由於共軍的火力打擊範圍幾乎涵蓋台灣全島,使得戰爭一旦爆發,國軍即無安全的後方,可以編組、訓練後備部隊;且未來共軍從接獲攻擊命令,到開始朝台灣本島周邊投送,間隔也會大幅縮短,壓縮國軍動員的時間。使國軍不但要維持一定數量、具高度戰力的常備地面部隊;也需要相當數量,可在極短時間內形成一定戰力的後備部隊。但目前國軍的後備部隊卻離標準相去甚遠,華府對國軍後備戰力的高度關切,絕非無的放矢!

國軍基地訓練能量早已飽和

試問在應付每年不到5萬人、最長不超過14天的教育召集,都已力有未逮的情況下;如何讓人不擔心國防部能對人數更多、且役期可能長達1年的義務役士兵,提供何種訓練內容?

役期延長絕對有助於後備戰力的提升,但國內目前對提升後備戰力的討論,幾乎都只聚焦在「役期延長為一年」。其他關鍵因素,例如基地訓練能量是否可以負荷,與有無可能間接導致常備部隊戰力大幅降低等,都遭到忽略;甚至有「為一年而一年」的感覺。

首先國防部未來擬將4至5個海岸守備步兵旅編實,以接收役期延長後的役男。但目前國軍的基地訓練能量,能否讓這些新編成的海岸守備步兵旅,有接受基地訓練的可能性?顯然不太樂觀。

根據國軍的訓練計畫,地面戰鬥部隊的基地訓練為期約13周;近年每年能訓練的營級單位均不超過60個;以現行常備地面部隊(包括陸軍與海軍陸戰隊)旅、群級單位約20個計,國軍每年基地訓練的訓量,其實已趨近飽和。

4.jpg
陸軍去年底成立的步兵旅日常接訓4個月役期的軍訓役男、專業士官班隊進行訓練,僅幹部固定、訓員流動,並不涉及員額增加。圖為陸軍步兵117旅成軍。(取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換言之,這些在海岸守備步兵旅服役的役男,在1年的服役生涯中,絕大多數只能接受8周的入伍訓練、8周的專長訓練,與12周的駐地訓練,沒機會接受對培養出成熟戰士最重要的基地訓練與聯合作戰訓練。

既然無法接受更高階的訓練,平時又沒有那麼多海岸陣地可戍守,這些役男在完成駐地訓練後,剩餘的役期也許就只能在營區內,反覆實施科目有限的訓練或勤務;倘若如此,不僅對義務役士兵戰技的精進助益不大,還會引發義務役士兵的怨懟。

在基地訓練能量不足又無法大幅擴充的情況下,或許比較合理的做法,是讓這些役男在服役8到10個月,完成駐地訓練與必要的專精訓練後,即行退伍;但在目前的氛圍,特別是華府普遍對一年役期仍覺得不夠的情況下,似乎沒有太多討論空間。

事實上,國軍目前連一般訓練的能量都已有飽和之虞。例如2020年與2021年教育召集之報到人數,分別為4.9萬人與4.2萬人,但因為訓練能量不足,使教召人員實際接受鑑測的比率,分別只有51.5%與54.8%;也因為訓練能量不足,使國防部不敢開放女性志願役官士兵退伍人員的教育召集。

試問在應付每年不到5萬人、最長不超過14天的教育召集,都已力有未逮的情況下;如何讓人不擔心國防部能對人數更多、且役期可能長達1年的義務役士兵,提供何種訓練內容?

恐造成常備部隊戰力空洞化

國軍不大幅擴充總員額,又要讓年度內必須服役之役男盡可能都入營;唯一的方法就是:將常備部隊中的志願役士兵大量改由義務役士兵擔任。

其次這種「為一年而一年」的作法,極可能造成常備部隊的戰力大幅下降,甚至「空洞化」,對國軍的整體戰力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目前國軍總員額21.5萬人中,扣除「維持員額」約1.9萬人後,「編制員額」為19.6萬人;以編現比85%計,「現員數」約16.66萬人且全部為志願役,其中「士兵」約4.4萬人。

若役期延長為一年,則每年需入營服役的人數,以2023年相同族群,即服4個月軍事訓練役役男的預算員額為參考值,高達9.5萬人;2022年的預算員額較低,但還是有7.76萬人;若以2019年實際服軍事訓練役的人數為準,也有6.42萬人。換言之,就算把補足編現比所需的2.94萬人,和新增5個步兵旅約1.8萬人全部用掉,也還是無法容納每年需入營服役的役男。

由此即可看出,若國軍不大幅擴充總員額,又要讓年度內必須服役之役男盡可能都入營;唯一的方法就是:將常備部隊中的志願役士兵大量改由義務役士兵擔任。這將導致日後常備部隊的士兵,尤其是地面部隊,絕大多數會義務役化。

但依照國軍陸軍戰鬥部隊士兵的訓練計劃,若要接受完整的入伍訓練、專長訓練、駐地訓練、專精訓練、基地訓練和聯合作戰訓練(包括漢光演習),並成為一名成熟的戰士,所需時間至少一年半。

5.jpg
依照國軍陸軍戰鬥部隊士兵的訓練計劃,若要接受完整的入伍訓練、專長訓練、駐地訓練、專精訓練、基地訓練和聯合作戰訓練(包括漢光演習),並成為一名成熟的戰士,所需時間至少一年半。(資料照,軍聞社提供)

因此,若常備部隊中的士兵絕大多數是義務役人員,就會使昔日義務役役期縮減為一年後,常備部隊中幾乎沒有成熟的士兵,導致戰力「空洞化」的噩夢重現!當時甚至出現常備部隊在演習中的表現,反而不如成員全數服過至少一年兵役之後備部隊的慘狀。一旦出現這種情形,後備戰力再強都無濟於事!

合格軍士官嚴重缺乏仍難解

最後導致國軍後備戰力低落最重要的原因,或許還不是士兵的役期太短,而是後備部隊嚴重缺乏合格的軍士官。

以2020年為例,國軍後備部隊軍官人數僅有需求的40%,士官也只有需求的56%。合格軍士官的大量缺員,使這些動員時才編成的後備部隊,嚴重缺乏凝聚力與戰術能力,危害程度超過僅4個月的役期。

役期延長為一年,固然可以使國軍比較有時間從義務役役男中,訓練出相當數量的預備軍官與預備士官;但在一年的役期,尚且無法訓練出成熟士兵的情況下,同樣未受過基地訓練、對部隊實際情況仍未充分了解的預備軍士官,動員時能否勝任基層部隊的領導工作?其實頗多疑問,需要國防部深入探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