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8_085103.jpg

不再只是臥射預備!
實戰化射擊結合戰傷救護 
國軍重大變革因應台海戰場環境

2022-10-08 08:40 風傳媒 蘇仲泓

1.jpg
兩岸情勢緊張,「實戰化射擊」將更能滿足台海戰場環境需求,陸軍單位料將逐步施訓。圖為多名穿戴完整戰鬥個裝的官兵持T91步槍進行演練,以障礙版平面部分為依托,模擬城鎮戰鬥向敵射擊。(取自軍聞社)

台海情勢升溫,國軍武裝籌獲、人員戰技備受檢視,其中,長期被輿論抨擊的實彈射擊,據悉明年將有重大變革,料將實施貼近作戰場景的「實戰化射擊」,以滿足台灣高度都市化的戰場環境。事實上,目前已有部隊就新制施訓,總統蔡英文日前至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視導,機步營官兵就進行實戰化射擊加戰傷救護演練,國軍第一線作戰人員似正呈現嶄新風貌。

「傳統臥射」多在固定距離、射姿下射擊,新訓單位甚至還有靶場助教協助故障排除;事先裝好的彈匣也預置在沙包或軟墊上,射手只要在射擊前後完成上、卸彈匣動作即可,此模式充其量只能稱為實彈射擊體驗,毫無實戰價值,長期停留在「臥射預備」、「六發裝子彈」的口號聲中。

2.jpg
「傳統臥射」多在固定距離、射姿下射擊。(資料照,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取代傳統臥射 實戰化射擊更能滿足台海戰場環境需求

而這也是國軍最為外界詬病之處,因此,應改變訓練方式呼聲未曾停歇,加上區域情勢變化,「強化戰力」成為施政重點。據悉,明年就將實行「實戰化射擊」,陸軍單位都在施訓之列。

「實戰化射擊」是為訓練人員藉障礙版上多個不同大小、高度開孔,透過靈活變換的立射、跪射、臥射射姿進行射擊,並在行進間(橫向移動),持續將火力投射至人形靶上;甚至在部隊陸續換裝T75K3手槍,有越來越多官兵身上可能同時擁步、手槍的情況下,熟稔主(步槍)、副武器(手槍)轉換,以滿足台海戰場環境實需,這還不包括前面提到的故障排除和弱手射擊。

3.jpg
陸軍司令部日前宣布,為提升官兵射擊能力,將逐步推行實戰化射擊訓練。(資料照,取自軍聞社)

「障礙版」在國外是相當常見的訓材,但在國內,實戰化或應用射擊的觀念和訓練,始終停留在少數精銳特勤隊、特戰部隊,即使是軍警單位第一線作戰人員,也沒有接觸機會。但偏偏障礙版反應的是射手能否靈活用槍、精準控槍,台灣作戰場景高度都市化,在城鎮區遂行任務,必然遭逢大量狹小或未知空間,假如射手在進入建物、穿過街道前,能了解身上武器的優劣,不僅是保命的要件,更是任務成功與否的關鍵。

換言之,台灣單兵戰技已進入必須革新的階段,這也讓陸軍司令部臉書今年上半年一篇發文受到關注,內容提到特指部實施「步槍射擊訓練合格簽證」,及「手、步槍應用鑑定射擊」,除後者為特戰部隊施訓項目,代表師資和測驗標準軍已浮現,再來就是正式施行前,先秀一波試行成效。

photo.jpg
圖文被限制嵌入功能,請點選連結網址

總統面前秀一波 射擊結合戰傷救護成國軍新風貌

總統蔡英文9月初至陸軍花防部視導,現場機步營人員展示實戰化射擊訓練成果,多名穿戴完整戰鬥個裝的官兵,持T91步槍進行演練,以障礙版平面部分為依托,模擬城鎮戰鬥向敵射擊的情形,狀況的背後,代表射手得在不同射姿下射擊,當中不乏採用C式握法握槍者,此法有助近距離多重目標快速接戰,常見於「限制空間戰鬥」(CQB)時使用。另一個場景,則有官兵掩護負傷袍澤實施戰傷救護,包括以止血帶止住大腿出血處、拉著傷員的戰術背心脫離、卸除裝備等環節。

不僅射姿有變化,故障排除也在設計之中,透過彈匣內的假子彈,使官兵熟稔一旦無法擊發,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排除狀況,盡速回到戰鬥行列。值得注意的是,國防部長邱國正日前在立法院備詢,被問到義務役是否也應實施故障排除訓練時,給出肯定答覆,未來無論是4個月軍訓役或可能恢復役期的真義務役,料都將接受更貼近實戰景況的步槍訓練。

4.jpg
總統蔡英文日前視導陸軍花防部,官兵除實施實戰化射擊訓練,同時也進行掩護負傷袍澤的戰傷救護。(總統府提供)

實戰化施訓後的下一步:普及急救包、改善步槍射擊裝具

實戰化射擊訓練雛形浮現後,在國軍單兵戰技部分,由於戰傷救護(TCCC)目前仍是特定班隊受訓,當中不乏警職學員(特殊任務警力)。但對全軍而言,戰傷救護仍是短時間無法普及的專業技能,現階段只能做到如新制教召安排的課程內容,即學習如何透過止血帶止血、三角巾包紮、徒手搬運傷員等基本處置能力;再來則是單兵戰場賴以生存的個人急救包(IFAK),僅特戰部隊、衛勤單位、兵監教官才有相關概念,甚至還不一定有配賦,

裝具則是另一個弱項即便「實戰化射擊」強調城鎮作戰能力,但能夠提升射擊表現的瞄具、握把,現階段還是只有特殊單位使用,例如陸軍特戰部隊的T91步槍,近年已出現魚骨護木、直角握把,槍托似乎也有調整倍鏡等偶有露臉機會,端看任務而定,整體以相對緩慢的速度在提升。

負責台北市首都防務的憲兵202指揮部,轄下憲兵營也以衛戍為由,早已使用垂直把手、槍燈等輔助裝備,紅點瞄具曾上過軍媒報導但只有演習才看得到。然而,這些已是當年國軍最能輔助戰鬥的步槍構型,絕大多數「終其一生」都還在停留在「鐵瞄」。

5.jpg
首都憲兵近年在勤務服裝、武器裝備上有多項精進、變化。圖為憲兵展示應用射擊科目,步槍上裝有紅點瞄具。(資料照,蘇仲泓攝)

國軍單兵夜戰能力堪憂 代差難在「2027大限年」追上

此外,夜戰能力也是罩門。姑且不論夜視鏡品質好壞,裝備仍是特字輩單位限定,近期陸軍特指部派出六人特戰小組參與民間活動,人員頭盔外接TS-96夜視鏡,已是罕見將這類高價值裝備搬出來和民眾互動;其他像是TS-93步/機槍夜視鏡也都很少「露臉」。

相較於警方特勤隊多用雙眼雙筒夜視鏡,國軍恐怕已出現代差。然而,在外界持續示警2027年中共具全面犯台能力下,大型武器籌獲成為關注焦點,短時間內想補強恐涉及光學產品技術和觀念建立;即便配賦,人員也都需要時間訓練,能否在5年內抵消長期累積的落差,難度之高顯而易見。

6.jpg
陸軍特指部派出日前六人特戰小組參與民間活動,罕見展示頭盔外接「TS-96夜視鏡」。(蘇仲泓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