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photo.jpg

聯合報社論
馬斯克的兩岸囈語和美晶片管制玄機

2022-10-11 04:07 聯合報

很少有人能像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一樣,一句話就讓平時勢如水火的兩岸及藍綠政治人物口徑一致。他接受《金融時報》專訪,認為台海衝突無法避免,屆時全球經濟將損失三成,因此他提議把台灣變成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前總統馬英九和高雄市長陳其邁都說,這是「一國兩制」,無法接受。對岸外交部則一開始稱,這是「中國內政問題」,要他別「妄議」台灣問題,後來才改口贊同。

馬斯克這席話,顯然是「在商言商」,對國際政局無太多考量。他認為,台海一旦衝突,特斯拉、蘋果都會被捲入,所以才會提出「比香港寬鬆」的「特別行政區」的天馬行空之議。馬斯克最近對國際政治頻發囈語,日前他主張烏克蘭向俄羅斯割地求和,才惹惱烏克蘭;如今再發高論又惹惱兩岸,有綠委已揚言要抵制特斯拉。

台灣朝野當然要嚴正駁斥馬斯克的謬論,因為其說法完全抹殺中華民國的國格與主權。台灣內部可以為「中華民國國慶日」或「台灣國慶日」之名實爭執不休,但對外堅持國家主權並無二致,這才是真正的「台灣共識」。而北京最初在意的,不是馬斯克的提議本身,而是其「妄議」踩到了「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的中共民族主義紅線。北京認為,兩岸當前的爭議就在台灣「倚外謀獨」,馬斯克的提議雖「不謀獨」,也違反了兩岸問題兩岸自己解決的前提。

必須注意的是,馬斯克這席話,其實代表了美國現實主義的聲音。在保全美國利益的前提下,衝突中的「弱者」隨時可以被犠牲,只要不傷及美國大企業利益即可。簡言之,在台海衝突風險中,美國在意的不是什麼「民主共同價值」或「台灣人民意願」,他們關心的是美國與世界的經濟,和跨國企業對台灣高階晶片的依賴。在裴洛西訪台、中共軍演鎖台後,許多外資開始務實考量台海危機的應變計畫,對晶片供應斷鏈等情境未雨綢繆。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稍早即警告,台積電若遭武力奪取,生產停擺,將使高階晶片無法獲取,世界秩序也將大亂。美國為防範晶片危機,索性祭出重手,限制企業將特定先進晶片與製造設備出售給中國。此一限制,當然是著眼於台積電為首的尖端晶片相關產業,傳出在最壞情況下,會協助「撤離」台灣的高技能工程師,乃至「摧毀」台積電設備。

美國一再要求台積電赴美設廠,主要就是要強化美國對晶片供應的掌握,並延宕中共的產業發展,以保持美國領先地位。亦即,蔡政府一再強調台積電是台灣的「矽盾」、「護國神山」,但美國的算盤,則是要把「矽盾」搬到美國才更保險;至於台灣人民的生活與福祉,對美國並沒有那麼重要。

紐約時報近日報導,美國有意將台灣變成「巨大軍火庫」、讓台灣變「刺猬之島」,其背後邏輯即在於此。一旦台海開戰,美國或許會馳援,但要看其他國家是否願意合作;而其前提,是台灣人要自己打這場戰爭,美國要搶救的是與其利益攸關的工程師,美國絕不會身先士卒的挺台衛台。

說穿了,兩岸一旦開啟戰端,台灣只能靠自己,什麼民主同盟都靠不住。太天真的話,台灣何時會被馬斯克之流的美商或政客給出賣,誰也不知道。說要延長兵役,年輕世代和全民都準備好打仗了嗎?一到選舉,民進黨就拿「抗中保台」來賺選票,但光靠義和團精神保護得了台灣主權嗎?若連維護「護國神山」台積電都有困難,蔡政府請捫心自問:我們真做好「保土衛國」的準備了嗎?

※ ※ ※ ※ ※

photo.jpg
半導體產業應前瞻部署。歐新社

經濟日報社論
半導體產業應前瞻部署

2022-10-11 02:11 經濟日報

受到疫情與戰爭影響,全球經濟兩、三年來詭譎多變,貫穿其中的半導體產業亦復如此。疫情之初正逢5G時代來臨,全球晶片需求大增使半導體市場呈現一片榮景,各界樂觀預期將可維持多年盛況;然而不到兩年,半導體產業的榮景,隨著需求轉弱、供給面臨過剩隱憂,晶片製造商恐將面臨大規模破滅的風險。

今年下半年半導體需求開始明顯下降,主要是晶片終端需求的PC、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全球出貨量銳減,除了疫情趨緩、需求減少外,主要源自中國大陸因經濟走緩導致的需求疲弱。而市場需求下滑首當其衝的還是中國本土的半導體產業,因其中低階製程晶片是國際客戶主要砍單的對象;其次則是以中國大陸作為主要市場、半導體輸出明顯衰退的南韓。

對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來說,需求走緩還不是最大威脅。美中貿易戰以來,美國對中國持續而力道愈來愈強的「卡脖子」政策已使得半導體產業深陷泥淖。

就近期而言,包含美國以《晶片與科學法案》的對中投資限制附加條款阻擋半導體業者赴中投資、籌組Chip 4四方晶片聯盟以威嚇中國晶片產業供應鏈、擬定更具殺傷力的新四大出口管制等,招招都是對中國半導體產業致命的鎖喉功。

儘管多年來中國大陸習以各種謀略攫取外國技術,事實上,中國政府似乎早認知會有今日美中科技脫鉤的情勢發展,因此必須及早改弦更張,才能擺脫仰賴外國技術,也才有機會獲取全球市場競爭的主導權。在美中貿易戰後,中國政府在2020年提出《國家標準化戰略綱要》,更在2021年提出《國家標準化戰略行動計畫》,作為「中國標準2035」的行動方針。

不同於「中國製造2025」的「彎道超車」,「中國標準2035」被定位為「換道超車」。有了中國標準,不但可省去支付給技術先進國的巨額智慧財產權費用,更可藉高標準促進高品質發展,最終則希望成為國際標準的主導者。

儘管有美好期待,但情勢發展總難如預期。標準制定取決於國家實力、市場規模及科學技術。中國政府最重要的謀劃,是透過龐大的市場吸力,迫使跨國企業依循其規則和標準,進而改變全球市場,做大中國標準的影響力。只是當前中國大陸不但科學技術落差仍大,經濟也正明顯走緩,國家實力受到卡脖子政策影響而難以提升,因此想像中的美好路徑荊棘滿布。

美國意欲掌握全球半導體發展,在當前全球民主與威權聯盟兩極對抗氛圍下,台灣參與美國主導的Chip 4已成定局。對於總期望左右逢源的產業界而言,在Chip 4協議下,恐怕還不能選邊站,只能靠邊站。
所幸一來台廠過去幾年在美國政策威逼與台灣政府誘因政策下,已漸減少與中國市場的連結,
二來在中國經濟下行、需求大幅減緩下,靠邊站的衝擊得以降低,這些都比目前仍甚依賴中國大陸市場、對於加入Chip 4充滿懸念的南韓好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標準2035」原本規劃以數位經濟為槓桿,在5G網路與應用、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興產業領域重訂標準,而這些領域也正是台灣產業政策「由硬轉軟」的重點發展項目,未來勢必在國際市場形成激烈競爭。如今「中國標準」充滿險阻,正是台灣可運用技術優勢來發展數位經濟智慧應用的契機。

因此,對於正要加入的Chip 4聯盟,台灣不能只是在美國「供應鏈安全」的指導原則下負責先進製程晶片的生產,更應該善用優勢,力爭主導全球數位經濟的產品與應用標準,謀取全球市場利益,才能真正打造更堅實的半導體「矽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