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2_202128.jpg

歷史新新聞》
烏克蘭因美國失去核武保護的痛,
台灣也嘗過 
台灣當年發展核武祕辛

2022-10-09 09:00 新新聞 馬之駿

(本文刊登於2000年1月26日出版的673期《新新聞》)

1.png
台灣發展核武的關鍵人物張憲義。(資料照,遠足文化提供)

為什麼我們要回顧這篇報導

因為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以核子武器做為威脅的新聞,讓大家擔心已經隨著冷戰結束遠離人類社會的核子恐懼再臨,讓人不禁回想起今年(2022)2月烏克蘭外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感嘆烏克蘭當年放棄了核武庫,而授予他們的安全保障卻沒有發生效用的發言。

在中國武力威脅下的台灣,也曾經嘗試建立自己的核武,尤其是在1965年中國核子試爆成功之後,引發當時總統蔣介石的擔憂。蔣介石當年下令以當時核電能量為基礎,製造台灣自己的核子武器。目前研發出台灣各式飛彈聞名的中山科學院,即以此目的而設立;簡單的說,中科院的成立其實就是為了核子武器及載具。甚至台灣的外交人員為了取得核彈材料,駐莫斯科辦事處還有一個「核廢料處理部」。

而1995年中國在台海進行飛彈試射時,時任總統的李登輝在公開場合坦承台灣的核武研發,更一時引發了軒然大波。

台灣的核武後來在美國的強力干涉下,並沒有製造出來,2000年刊登於673期《新新聞》的這篇報導,認為這或許是最合乎台灣國家利益的結果。這篇文章掀開了台灣尋求核武技術的種種努力,在烏克蘭受到俄羅斯核武威脅的當下,讀來讓人頗有特別的感受。(新新聞編輯部)

玩過橋牌的人都知道,當自己滿手小牌,而王牌只有一兩張時,最好的致勝之道,就是讓對方誤以為自己手中還有不少王牌,甚至是足以扭轉牌局的王牌。之後,再氣定神閒的打出每一張牌,如此或許還有獲勝的可能。

同樣的,在海峽兩岸長達50年的對峙中,面對兵多將廣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核子彈就成了台灣手中的一張「王牌」。雖然台灣嘴裡不承認有這張王牌,但中共、美國卻急得很,頻頻叫台灣自己先亮牌。牌局在這種近乎爾虞我詐的氣氛中,兩岸居然也相安無事了50年。

我們有能力,但絕不製造核武?

事實上,從種種跡象顯示,核子武器確實是台灣手中,一張足以扭轉劣勢的王牌。

1995年7月,中共為了懲罰才回到母校康乃爾大學訪問過的李登輝,並試圖影響接下來的立委及總統大選,不斷提高沿海軍區戰備,開始對台灣文攻武嚇。

而出乎意料的是,李登輝突然在7月28日首度公開承認:「台灣一直致力發展核子武器,而且台灣應以長遠觀點重新研究此項問題。」3天後,李登輝則又戲劇化的改口說「台灣絕不會發展核武」。不過,嚇阻中共的訊息已經發出,李登輝等於是反將中共一軍。

2.jpg
李登輝曾在1995年7月28日公開承認,台灣一直致力發展核子武器;只是3天後又戲劇化的改口說「台灣絕不會發展核武」。(新新聞資料照)

無獨有偶的,角逐總統寶座的國民黨候選人連戰,居然在前一陣子公開宣稱「台灣將發展長程飛彈」,目標當然就是大陸的精華地帶。而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長程飛彈所攜帶的,當然就是具有高度破壞力的核子彈頭,沒有國家會笨到拿昂貴的長程飛彈攜帶黃色炸藥。

巧的是,一談到核武,從蔣經國時代到李登輝、連戰,政府一貫的說法就是「我國有能力,但絕不製造核武」。換言之,台灣早就辦妥了加入「核武俱樂部」的入會手續,只差去領張正式的會員卡。

全盛時期,核研所有博士50餘人、碩士200多位

提到台灣研發核武的艱辛過程,必須從蔣介石時代開始說起。1965年,中共核子試爆成功,順利成為「核武俱樂部」的一員,這不但打破了兩岸間的軍事平衡,也讓仍未放棄反攻大陸的蔣介石感到憂心忡忡,蔣介石當年就下令以當年的核電能量為基礎,製造台灣自己的核子武器。

而中科院便是這種歷史背景下的產物。當時中科院的一所是核研所,算是整個中科院的核心,而二所負責研發核子載具,三所負責控制工程。簡單的說,整個中科院其實就是為了核子武器及載具而設立的。

3.jpg
整個中科院其實就是為了核子武器及載具而設立的。(新新聞資料照)

一位核研所前官員便指出,當年蔣介石為了建構一個強大的「核武人才庫」,大量在海外吸收理工人才,其中甚至不乏希望投誠的大陸學者,因此,在中科院的全盛時期,光是核研所就有50幾個博士、200多個碩士,素質遠超過當年任何一間國立大學的水準。

談到台灣研發核武的能力,這位官員強調,其實製造核子彈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將鈾238轉化為鈽239,藉連鎖反應後的巨大能量發電或是做成炸彈,「其實網路和圖書館都有教人製造核彈的資料。」

1978年南非外海試爆,台灣也有一份?

相反地,如何取得核武原料鈽元素,才是台灣研發核武的重大關鍵,因為國際間的鈽元素,幾乎完全由美、俄等核子強權所掌控。為此,台灣也開始四處到海外尋找核武原料,但也同時引發了美國中情局(CIA)對中科院的監控。

據瞭解,台灣在秘密研發核武的過程中,與南非、以色列等國家都有相當密切的往來,尤其是與台灣同為「國際孤兒」的南非。事實上,當年台灣與南非進行軍事交流的最大目的,就是為了核武及核電所需的鈾礦,因為南非不僅有豐富鈾礦,本身也有鈾礦提煉廠。而郝柏村《八年參謀總長日記》一書的內容也顯示,在郝柏村視察中科院時,總是會一再問起「軍方與南非的核能合作事項」。

4.jpg
當年郝柏村視察中科院時,總是會一再問起「軍方與南非的核能合作事項」。(新新聞資料照)

除了取得鈾礦之外,一位曾參與核武研發工作的人士更透露,台灣、南非以及以色列3國,還於1978年9月,在南非印度洋沿海進行了一次微當量的核子試爆,強度大約在100居禮左右。

事實上,在此之前南非就曾在1977年完成了自己的核子試爆場。當美國間諜衛星發現在卡拉哈利沙漠(Kalahari Desert)的核子試爆場後,還召集西方各國抵制南非。

對此,曾任南非大使的陸以正則表示,台灣確實一直在向南非採購鈾礦,但一切提煉過程都必須由美國進行,南非原本確實有7顆核子彈,但目前已經全數銷毀,「台灣與南非應該不會有核武利益交換的問題。」而對於1978年的核子試爆,陸以正則說,那時他還未出任南非大使,而他前任的大使關鏞也未提過這件事。

到莫斯科找核裂變物質,到德國學造原子爐

同樣是為了獲得鈾礦,在1996年中油秘密向澳洲採購鈾原料之際,中共方面還大為緊張的成立了一個「台灣核子資源使用調查小組」,並由當時的解放軍副總參熊光楷擔任召集人。由此可見,中共從來不敢對台灣重新研發核武的能力掉以輕心。

值得注意的是,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主任席格爾(Gerald Segal)以及澳洲國防大學教授安德魯(Andrew Mack)都曾在國際會議不約而同的指出,台灣近年來一直透過中國大陸犯罪集團,在前蘇聯尋找「流落在外的核原料」,而台灣駐莫斯科辦事處的「核廢料處理部」也讓人懷疑,台灣實際上是在找尋核裂變物質。

除了核武研發之外,中科院在1970年代的野心其實還不僅於此。一位核研所人士便說,早在1970年代時,他就曾和當時還是研究員的張憲義,一同被秘密派到德國學習小型原子爐製造技術。

5.jpg
張憲義在2017年舉辦新書發表會,本人越洋連線視訊。(資料照,盧逸峰攝)

這位人士說,核研所對外說這項訓練的目的,是為了協助外島發電,但事實上,軍方當時是打算配合潛艇採購,設法研發核子動力潛艇。不過,後來整個計畫仍因被美國識破而取消。

除此之外,核研所為了測試自製核武的能量,還曾向美國IBM公司購買了一套電腦系統,算是當時國內最先進的資訊設備。據悉,目前這套系統還被擺在國防管理學院。

其實,曾經兼任中科院院長多年的郝柏村,之後也曾提到台灣「核子試爆」的模式。郝柏村便曾強調,台灣絕不可能如美國在台協會(AIT)官員丁大衛(David Dean)所言,在屏東九棚基地進行核子試爆,台灣其實是運用電腦進行試爆,在電腦內測試各種狀況,並未真的做出一顆核子彈。

但話說回來,郝柏村的說法是否有所隱瞞,也值得懷疑。郝柏村可能和很多官員一樣,會考量到華府方面的感受。

中科院究竟有沒有美國間諜?

至於1988年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的叛逃,則可說成是我國發展核武的分水嶺。在「張憲義事件」後,美國不僅強迫台灣關閉了提煉鈽元素最重要的重水式反應爐,還固定每年檢查核研所3次。

但中科院等重要機構,究竟有沒有所謂的「美諜」?一位核研所前重量級官員表示,在他任職核研所期間,很多重要工作確實都會提前被美方截獲,甚至早在張憲義叛逃之前,美國就在重水爐四周裝了電眼,讓中科院人員「連蓋子都開不了」。這位官員強調,CIA確實在美國吸收了不少台灣留學生、公務員,讓核研所各方面業務都難以推展。事實上,早在宋長志擔任參謀總長時期,中科院就發現「核武計畫很難再進行下去了」。

為此,郝柏村還曾以一種近乎阿Q式的語氣安慰中科院員工,要把美國對中科院的監控當作一種「驕傲」而非「挫折」。

這位官員說,打擊中科院士氣最甚的,還是某次美國駐華大使安克志(Leonard S. Unger),突然無預警式的搭乘直升機「巡視」核研所。在安克志卸任前夕,更以環島旅遊的名義,打算到中科院位於屏東的飛彈試射場參觀。這位官員強調,蔣經國在得知安克志的行為後,一度還相當憤怒,透過外交系統向美國表達抗議。

6.jpg
美國末代駐中華民國大使安克志(中)。(資料照,中研院提供)

但從好的一面看來,核研所這批「核武團隊」後來雖然被迫各奔前程,但卻都成為台灣材料工業、資訊產業的基礎力量,除了核能電廠之外,目前包括中科院材發中心、科學園區以及捷運局等機構,都還有當年研發核武的人才。

而接下來的問題是,在中共動輒對台灣「文攻武嚇」的前提下,台灣到底該不該再重新研發核子武器?對此,前中研院長吳大猷早在30年前就向蔣介石表達反對之意,而一位軍方人士也形容,軍事嚇阻力量是相對的,台灣可以用核武「戳瞎中共一隻眼睛」,但中共一旦發動核武反擊,卻可以「要台灣的命」。

或許,對台灣來說,最好的方法還是不要打出手中這張「王牌」,讓兩岸繼續相安無事下去,然而,兩岸情勢詭譎,哪些人會想要將台灣長年以來的這場核子大夢,再度認真行事,誰也沒把握。

延伸閱讀:
張憲義是悲劇英雄亦或國家叛徒?

photo.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