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7_081947.jpg

李忠謙專欄:
果習近平死在任上,
中國會發生什麼事?

2022-10-17 06:10 風傳媒 李忠謙

1.jpg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與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二十大。(美聯社)

中國共產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在北京舉行,無論有多少位黨代表坐在人民大會堂裡開會,天下人都知道二十大真正的議程只有一個:在做完十年任期後,習近平要繼續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中國國家主席。當然,即將在10月23日召開的二十屆一中全會,將是習近平權力佈局的揭牌時刻。除了習近平的破格連任,在中共中央委員會(約兩百人,由二十大投票決定)、乃至中央政治局(25人)及其常務委員會中,「習派人馬」相對於「團派」、「江派」與其他太子黨能否佔據有利多數,將攸關習近平能夠貫徹政治意志到什麼程度。

由於缺乏真正的選舉、政黨輪替與人權保障,中國即便在經濟上再改革進步,在政治上毋庸置疑仍是專制國家。不過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的倒行逆施之後,由鄧小平以降也逐漸確立了集體領導、定期換屆等作法,防止再度出現難以節制、禍國殃民的政治狂人。不過習近平執政十年一方面整肅政敵、另一方面也藉由修憲鋪好了「終身執政」的紅地毯,於是二十大被視為習的「稱帝時刻」,正式推翻後毛澤東時代的接班遊戲規則。如果習近平讓「中華帝國偉大復興」,那麼一個有趣的問題是「誰是太子」?

2.jpg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二十大準備發表工作報告。(美聯社)

就算在民主台灣,「儲君」之說也經常出現在政治新聞與公共討論之中。這當然不是說鄭文燦(或任何被冠上「太子」、「儲君」的政治人物)可以不經選舉當上總統,而是誰最有希望接替蔡英文成為下一任民進黨總統。但在中國的當代政治場域,「儲君」卻不只是一種戲稱與猜測,而被認為一種追求政治穩定的真實安排。後毛時代往往在新任領導人上位後,總能在中央政治局的常委中發現接班梯隊的蛛絲馬跡(像是江澤民時代最年輕的胡錦濤,胡錦濤時代最年輕的習近平)。

不過習近平在十八大接任總書記以來,一度被視為「第六代接班人」的孫政才與胡春華連「入常」(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都不可得,單從年紀來看,外界也看不出常委之中誰有「儲君氣象」。習近平一方面打破任期限制,另一方面又沒有安排任何接班人「入常」,這才使得「終身執政」與「稱帝」之說不脛而走。當然,二十大的常委名單要等到23日的二十屆一中全會方才揭曉,現在就判斷「習近平想再當幾任總書記」還為之過早。

3.jpg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與中國前領導人胡錦濤出席二十大。(美聯社)

既然中國政治有重回「帝國」之勢,「儲君」或「東宮太子」就不再只是個譬喻與借用,而是帝王政治意志在接班問題上的真實影響。然而即便是古代中國,儲君原則上也是由嫡長子繼承,若君王另有所愛、或者諸王覬覦帝位,往往都會引發政治動盪、甚至兵禍連結。習近平自然不可能讓其子女繼位,但他如果在第二十屆的中央政治局依舊沒有安排接班人,或者讓適合接班者擔任他的黨政軍副手(習近平在接任總書記之前,曾於2008年擔任國家副主席、2010年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那麼習近平要是死在任上,勢必會引發中共高層的激烈權鬥。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劉氏中國研究所(Lau China Institute)凱瑞‧布朗(Kerry Brown)就對《Politico》表示如果二十大依舊沒有出現明確的接班人,那就有點奇怪了,因為這相當於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對於厭惡風險的中國共產黨來說,這就是非常大的政治風險。即便習近平拉拔了大批「習家軍」進入中央委員會乃至中央政治局,在沒有明確接班人的情況下,一旦習在任內發生失能或死亡的意外情況,「習派」當中的福建系(蔡奇、黃坤明)、浙江系(李強、陳敏爾)、上海系(丁薛祥)等不同勢力也將陷入內鬥,中共並不會因此更加民主化、重視人權,在國際上的戰狼外交與對台灣的併吞野心,恐怕都不會因而中止。

4.jpg
2022年10月16日,中共二十大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登場。(美聯社)

密西根州立大學的政治系教授艾瑞卡‧布蘭茲(Erica Brands)指出威權政體必須面對的一項難題就是「權力的和平轉移」,畢竟他們沒有民主選舉與任期制度來保證不流血的權力交接,這也使得在位者與其他政治精英可能同床異夢。在位者為了達成某些重要的政策與政治野心,想要掌權越久越好;甚至為了展現權威,盡可能推遲宣布繼任者,並且減少繼任者帶來的政治風險(包括繼任者的逼宮,也包括政治菁英對繼任者的不滿)。但布蘭茲也認為從領導人的角度來看,沒有留給繼任者足夠的時間累積聲望與能力,對於政權的存續來說並不是件好事,一個對於權力有自信的獨裁領導者不該遲遲不公布接班人。

另一方面,由於習近平透過「反腐打貪」的政治清算來集中權力與清除政敵,因此他也可能更加擔心失去權力會遭到反噬。布蘭茲說有太多例子顯示,當政治權力越集中,就越有可能看到領導人被監禁、流放甚至遭到殺害,因此許多獨裁者最後只能死在任上。從二戰之後大約500位獨裁者的數據來看,有16%確實緊抓權力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但其中87%依舊過渡到新的獨裁政權,僅有13%發生體制轉型。即便北京三環四通橋標語所說的「罷免習近平」成真、甚或習近平接下來幾年死在任上(這也是終身執政的必然結局),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菁英與高層可能還是會繼續威權統治,在內鬥之後產生一位習近平的獨裁接班人。

5.jpg
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前夕北京四通橋抗議(網路擷圖)

6.jpg
2022年10月13日,北京海淀區四通橋有人懸掛「要求習近平下台」的抗議標語。(翻攝照片)

不過在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Podcast節目中,布蘭茲也認為當一個強硬而長壽的獨裁者過世,這確實會讓人重新思考新的政治方向。這也是習近平長期統治之下,一個充滿希望的猜測:中國的政治方向在未來10年或15年可能重新調整。當年在毛澤東過世之後,確實也出現了豆導四人幫、華國鋒倒台、最後迎來鄧小平開啟的改革開放。不過布蘭茲也說習近平也可能不會做到生命終點,而是退居第二線或幕後繼續操控政局;即便習近平做到最後,他過世後的繼任者也可能是其他政治菁英認為更容易受其操控的人選—不管是哪一種情況,中國政治恐怕都不會發生實質性的政治改革,以免影響到既得利益。

從以上分析看來,即便中國人民奮起、一如北京四通橋抗議標語所說的「罷課罷工罷免獨裁國賊習近平」,在日趨保守封閉的中共統治集團下台、中國出現更為重視法治與人權的民主制度之前,光靠著習近平去職很難讓中國的國內困境與在國際上造成的地緣動盪徹底解決。因此比起大罵「獨裁國賊」,四通橋抗議那幾句看來相對平庸的「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領袖要選票、不要謊言要尊嚴、不做奴才做公民」,確實是北京「孤勇者」對中國時局開出的準確處方與大戰略。

當年的胡耀邦之死曾引發要求「保障新聞自由、公布領導人財產收入」、甚至「中國政治民主化」的天安門學運。然而中國政治上世紀曾經生機蓬勃的八十年代,也在鄧小平等領導人下令血腥鎮壓之後以悲劇收場,中國政治的保守肅殺在習近平上台後更日益收緊。中國能否把握類似機會再現呼籲自由與民主的抗議浪潮,不只罷免無視民權遭到侵害的獨裁領袖,更逼迫北京的當權者在政治上做出更符合普世價值與中國人民利益的合理安排,也讓北京四通橋勇士不再只是中國14億人民的「孤勇者」,這或許才是二十大之後最值得期盼的中國變局。

7.jpg
2022年10月16日,中共二十大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天安門廣場。(美聯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