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圖/美聯社

邁入習近平的獨霸時代:
中國出兵攻打台灣已開始倒數計時?

24 Oct, 2022 聯合報 鳴人堂 文/編輯CY

今(2022)年10月22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共二十大)閉幕,隔(23)日的二十大一中全會,習近平繼2018年3月修憲取消中國國家主席僅得連任一次的制度之後,他打破自鄧小平以降的不成文規範,迎來擔任中國領導人的第三個任期,新人事佈局更集所有權力於一身。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開幕典禮的工作報告中,提及對台方針也再次重申「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回顧8月2日晚間至8月3日傍晚,美國眾議院院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炫風來台,引起全球媒體矚目。在裴洛西離台不久後,新華社受權公告,中國人民解放軍於8月4日至7日12時將在台灣周圍海域與空域實施軍事演習與實彈演練。此訊息一釋出後,各界均認為這是繼1996年台海危機後,中國對台武力脅迫的另一次新台海危機。

在中共二十大舉辦的同時,美方不斷提出嚴重警示,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罕見分別在10月17日與19日二度強調「中國政府欲加速統一進程」,此外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麥可吉爾迪(Michael Gilday)更慎重補充,中共「最快」可能會於今年武力犯台,美國海軍應要在2022年或2023年這兩年之間提前準備。此言下之意便是中國加速「以武犯台」的進度已迫在眉睫,要台灣軍方不得不更加謹慎。伴隨中國已步入「習一強」更為集權的情勢下,「中國何時攻打台灣」再次成為各界討論的焦點話題。

然而,提及「何時攻打」的問題,我們不得不思考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如何提前知道中國出兵攻打台灣?這些出兵徵兆會是什麼?這些跡象發生之後,我們還有多少時間提前準備?以及,若如同俄烏戰爭的腳本,美援姍姍來遲時,台灣該如何應對來勢洶洶的中共武力?在習近平邁入史無前例的第三個任期的同時,鳴人堂推出軍事特別系列專文,訪問多位軍事專家與學者,為讀者整理他們對於中國出兵攻台的幾項重要觀察,亦作為當戰爭來襲時,大眾如何應對的參考指標。

1.jpg
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 圖/美聯社

中國可能「何時」武力犯台?

提及「何時可能攻台」的大哉問,國內外媒體引述報導提及的時間點眾說紛紜。如《中時新聞網》引用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的說法,他認為在2024年台灣與美國相繼舉行總統大選之前,中國不會出兵台灣引發戰爭。但是到了2024下半年至2027年——即中共二十一大的舉辦年,中國行動機率將大幅提升。而國安局長陳明通在10月20日立法院備詢時表示,除了外界認為的2025年與2027年以外,「2023年也必須密切關注」,中國可能會在該年「以戰逼談」。

由此看來,統整以上各方消息來看,從今年到2027年之間已成為中國武力犯台時間點的最大公約數。不過對學者與各方軍事專家而言,似乎過於危言聳聽。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均認為,2027年中共武力犯台的機會偏低。揭仲說,以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力的成長來看,到了2027年時,研判還無法達到武力犯台符合速戰速決的要求跟條件。不過,揭仲提到一個但書,那就是當下兩岸政治局勢發生急遽變化時,例如台美明顯踩到中國紅線,或是習近平權力難以掌控中國時,便有可能直接透過武力出兵迅速解決台灣問題。

2.jpg
國安局長陳明通20日在立法院稱,2023年中共可能對台「以戰逼談」。 圖/中央社

林穎佑則從中共軍隊變遷的歷史,推斷中國攻台最有可能發生的時間點是2030年至2035年之間。他認為一個龐大軍隊人力的養成並非一蹴可幾,從理論、科技、組織到人才的整合觀點而言,中共企圖在2035年時打造出世界一流的軍隊,而從習近平第二任期(2017年)開始計算,必須花費至少18年的訓練時間——正好是一位軍校入伍生到成為中、上校的轉變時程。換句話說,中國若真的要推動大型戰爭,其內部人力必然要先訓練到有相當程度的素質,才能追求全面現代化的軍事行動,然而以現前的狀況評估仍有一段距離。

國家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許智翔針對「何時攻台」則有不同看法,他認為評估何時攻台必須要從「軍事能力」與「動機」兩層面分開探討。

許智翔以俄烏戰爭為例,自今年2月底開戰迄今,顯現俄羅斯的實質戰力並不如外界想像的堅強,反而是因為普丁的個人意志而促成此次戰事,最後反倒形成一場軍事災難。而之於中共來說,解放軍的現前戰力——其現代化的進程與軍事組織的改造是否已經成熟,以及習近平的個人意志與動機都是必須考量的指標,尤其隨著習近平順利進入第三任期之後,他的權力比前兩任期再更加集中,會不會對解放軍的能力評估過程中出現更多盲點,皆須慎重考量。

攻台的可能腳本:先制海制空,再行兩棲登陸作戰

除了預測中國出兵攻打台灣的時間之外,另一方面則需先預設共軍入侵的可能進程,可做為提前防範未然的準備。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對此以四大步驟說明攻台的可能順序:「海上封鎖、飛彈攻擊、空中攻擊、兩棲登陸」,他說明,共軍攻打台灣必須先取得制空與制海權,最後再登陸台灣是最有可能的作戰模式。而揭仲則以三種作戰型態——聯合火力打擊、聯合封鎖作戰、聯合登島作戰——作為攻台腳本說明,實際上亦是先從攻擊並限制空軍與海軍的行動開始。

《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陳國銘則補充,在實際戰爭開打之前,網路攻防——尤其是軍用網路的攻防便是前線,此外各種彈道飛彈與火箭彈的攻擊威脅亦是難以避免的環節。不過綜整以上各方軍事專家與學者的說法,以台灣的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攻台的可能作戰腳本基本上大同小異,從現前大大小小的資訊網路戰開始,延伸至傳統戰事的空中與海洋區域,直至全面性地兩棲登陸。

3.jpg
圖為正在進行軍演的中華民國國軍。 圖/美聯社

photo.jpg
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開幕時的工作報告中,仍強調爭取以和平統一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但在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前提下,未來台海局勢持續維持緊張的態勢,看來無可避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25 Oct, 2022 聯合報 鳴人堂 文/編輯人豪

甫落幕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共二十大),決議將「堅決反對和遏止台獨」寫入黨章,即便習近平在開幕時的工作報告中,仍強調爭取以和平統一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但在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前提下,未來台海局勢持續維持緊張的態勢,看來無可避免。

面對中共攻台威脅,我們該如何應對?

面對中共未來可能對台的武力行動,台灣該如何因應是接下來無可迴避的問題,但現階段來說,如何避免軍事衝突的發生還是首要目標。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指出,台海要避戰,就台灣本身而言,應「軍事上不能讓它太樂觀,政治上不能讓它太悲觀」。他認為中共為避免美國等外力介入,影響其政權穩定,對台作戰必定尋求速戰速決,快速佔領台灣。台灣若讓中共認為能輕易達成速戰速決的目標,武力犯台就有可能被列為優先選項。

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兩岸或是美台關係的發展若讓中共產生「不採取行動,則統一無望」的認知,即便軍事能力不足,仍有可能對台發動戰爭。不過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許智翔提到,除了外在因素外,中共內部權力鬥爭及加劇的社會問題,也可能升高攻台的可能性。此外,昨(24)日國防部長邱國正也表示當前兩岸軍事局勢「稍微處理不慎,事態會很嚴重」。揭仲認為近年台海軍事活動增加,在雙方缺乏溝通管道的情況下,避免「擦槍走火」發生非預見的戰爭,更是雙方急需面對的課題。

若無法避免,最終走向開戰一途,淡江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穎佑直白地說,「如果人民已經不打算抵抗,那再優良的武器都是枉然。」他指出,共軍必定是在取得海空的控制權後,才會發動登陸作戰佔領台灣。但在中共對台進行制海跟制空權攻擊的這段期間,面對缺電缺物資的情況,台灣願不願意打下去?凝聚內部共識,避免民眾抗敵意識遭中共削弱,是最先需要克服的問題。

1.jpg
10月24日,國防部長邱國正(左)表示當前兩岸軍事局勢「稍微處理不慎,事態會很嚴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陳國銘提醒,在共軍的聯合作戰體系下,資通電軍進行的駭客攻擊和心戰宣傳也是需要防備的地方。他指出網路作戰和駭客的防範這些政府都有在做,但沒有像漢光演習那樣展事給國人看,因此也加深國內的憂慮。他建議不妨適時透過媒體採訪展現政府防範作為,安定民心。

就軍事作戰的層面而言,陳國銘認為即便面臨最壞的情況「不要讓共軍上岸,我們就贏了」,只要挫敗共軍的登陸能力,即便部分兵力登陸台灣還是能夠應付。他指出在雙方交戰時我國海空軍主力戰機、戰艦皆可能遭到摧毀,但當共軍的登陸艦艇渡海,就是我們的機會所在。

即便多數岸基反艦飛彈遭共軍損毀,國軍還是能透過剩餘飛彈有效進行攔阻,陳國銘表示今年4月在俄烏戰爭中,烏軍以兩枚「海王星」(R-360 Neptune)反艦飛彈,擊沉莫斯科號巡洋艦就是一大例證。另外他也提到,透過佈設水雷,以及利用空中與水下無人載具進行攻擊,也是阻制共軍登陸的利器,國軍應提升相關戰力。

這樣的做法符合美方透過大量較小型、具機動性的武器及彈藥儲備,將台灣打造成「豪豬」的不對稱作戰戰略,今年國慶演說時總統蔡英文也宣示要建構不對稱作戰能力,確保台灣足以應對外在軍事威脅。不過揭仲提醒,中共正在調整武力攻台的聯合登島做戰模式,透過直升機、運輸機以及兩棲突擊艦和高速氣墊船運送登陸兵力,登陸方式和地點選擇更具彈性,他認為屆時如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提倡的「整體防衛構想」不對稱作戰策略功效將大打折扣。

揭仲指出,台灣仍應發展雄風二E巡弋飛彈等跨海打擊的能力,針對中國東南沿海的目標進行攻擊,讓共軍在出發前就遭受一定損失,也為台灣爭取後備動員及對外求援的時間。

2.jpg
揭仲指出,台灣仍因發展雄風二E巡弋飛彈等跨海打擊的能力,針對中國東南沿海的目標進行攻擊,讓共軍在出發前就遭受一定損失,也為台灣爭取後備動員及對外求援的時間。圖為代號「雄昇飛彈」的地對地巡弋飛彈。 圖/擷取自中科院官網

中共出兵有跡可循?彈藥儲備、食糧與人力動員

除了應付中國對台的軍事攻擊,中國若出兵台灣,哪些是我們必須密切注意的前兆?揭仲認為,戰爭出兵前的準備通常比一般人想像還要來得更早,尤其除了相對明確的軍事人員調動與部署之外,在戰時為避免受到國際制裁,穩定國內民生需求亦是出兵前的必要考量,「中國大陸是原油跟糧食進口國,它可能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增加對國外原油的採購,減少國內油量的輸出,更重要的是要先開始囤積糧食,增加國際糧食的採購」。

戰前彈藥的產量及儲量也是一大關注重點揭仲指出中共為增加精準彈藥的產量跟存量,可能會在戰前一段時間開始在國際上採購、囤積關鍵零組件,例如晶片;還有軍事上非常重要的稀有金屬,也可能設法增加國內的存量。另外跨境的資本管制以及資產自海外撤回國內,這些動作也可以被視為對台動武的預警。

許智翔認為,戰前第一件事情就是兵力的集結,他提到鐵路還是兵力運輸重要的工具,我們一定可以注意到地面部隊透過鐵路大量集結到台灣附近;航空兵力也一定會在附近的機場集結。林穎佑則提到,過去我們關注的是中國東部戰區的兵力集結,但事實上現在除了東部戰區之外,也可能是在北部戰區或中部戰區集結,再將兵力運輸至東南沿海,這點也是值得觀察之處。

3.jpg
揭仲認為,由於對台作戰牽涉的部隊規模非常大,因此在作戰發動的前幾天,甚至前一到兩週,中國很多原本排定的年度計劃性演習,應該都會暫停,讓部隊進入整備調整階段。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 圖/路透社

此外,陳國銘以俄烏戰爭的態勢舉例分析,在目前衛星發達的條件下,俄羅斯黑海艦隊等大小型艦艇的移動,早就受到烏軍所掌握,這些跡象的掌握對台灣來說並不難,他指出事實上國軍對於共軍機艦的行蹤都有掌握。另一方面,揭仲提到對台作戰動員的範疇,還包括交通設備、醫藥物資,甚至是無人機等,這些物資動員到東南沿海,也會形成很大的交通運輸量。

揭仲認為,由於對台作戰牽涉的部隊規模非常大,因此在作戰發動的前幾天,甚至前一到兩週,中國很多原本排定的年度計劃性演習,應該都會暫停,讓部隊進入整備調整階段。共軍對台動武有很多跡象可循,如同陳國銘所言,這些跡象對台灣以及盟國來說也不難掌握,揭仲就指出中共自己也深知這些動武的跡象瞞不了人,因此對他們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作戰動員的速度,「讓你就算知道我要打你,你也來不及準備。」

另一方面,林穎佑指出,軍事將領的調動也是一個觀察中共是否對台動武的指標。他提到今年年初中共將東部戰區出身的林向陽自中部戰區司令員的位置調回東部戰區擔任陸軍司令員,「未來要看解放軍會不會進行實質的攻擊,我們要看他會不會有一些不太尋常的人事調動」。這次二十大後,由福建東部戰區31集團軍出身的何衛東出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被外界認為與未來對台作戰的準備有關,似乎也映證了上述的看法。

4.jpg
這次二十大後,由福建東部戰區31集團軍出身的何衛東出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被外界認為與未來對台作戰的準備有關。圖為何衛東2018年3月在「兩會」發言。 圖/取自中國國防部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