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7_134517.jpg

李忠謙專欄:
烏克蘭扛住俄軍猛攻,
代表習近平的侵台野心也將破滅?

2022-11-07 06:10 風傳媒 李忠謙

1.jpg
曾聖光在烏克蘭參軍時,自製的中華民國與烏克蘭國旗徽章。(翻攝曾煜閎臉書)

台灣上星期最該關注的國際新聞人物之一,是烏克蘭軍喀爾巴阡山(Carpathian Sich)武裝部隊的一位步槍兵。他11月2日在盧甘斯克前線的反攻行動中,在戰壕裡遭到俄軍砲火擊中,最後因流血過多身亡。面對俄軍的強勢入侵,烏克蘭於東部戰線收復哈爾基夫後仍持續推進,這位在反攻時陣亡烏軍士兵,當然代表了烏克蘭對抗侵略的不屈精神。不過台灣人應該關注他的最主要原因,是這名士兵就是台灣人——來自花蓮吉安鄉的25歲阿美族青年曾聖光。

來自外國的志願戰士在烏克蘭並非什麼新鮮事(今年2月俄羅斯全面入侵前,烏克蘭境內據稱就有近兩萬名外國戰鬥人員參戰),而且俄烏雙方都有來自國外的生力軍。不過來自台灣的參戰者畢竟只是少數(外媒稱約在10人左右),而今年夏天才加入烏軍的曾聖光,更是第一位在烏克蘭捐軀的台灣戰士。於台灣當前的危險情勢被認為可能是「下一個烏克蘭」,為了守護被侵略者英勇捐軀的曾聖光,當然被推崇為抵抗強權的典範。

2.jpg
曾聖光在烏克蘭參軍的照片。(翻攝曾煜閎臉書)

烏克蘭戰爭與台灣

曾聖光之死讓烏克蘭戰爭在台灣再次成為新聞焦點,除了台灣義勇軍在歐洲為民主自由獻出寶貴生命,烏克蘭的不屈也讓同處強鄰威脅下的台灣看到希望。

這場侵略鄰國的不義之戰竟讓俄軍陷入長期戰,習近平自然也看見了對台動武的潛在困境。如長年關注台海情勢的美軍前歐洲司令、北約盟軍最高指揮官史塔夫瑞迪斯(James Stavridis)日前在《日經亞洲》分析習近平手底下的解放軍
一來沒有實戰歷練,戰力虛實難料;
二來不確定台灣是否會像烏克蘭人那樣奮勇抵抗(在烏克蘭戰前,也沒人預料到烏克蘭人會如此頑強);

西方是否會像制裁俄羅斯那樣制裁中國,同樣也難以逆料。因此史塔夫瑞迪斯判斷,在三大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中國至少未來三到五年不會對台灣全面動武——除非台灣宣佈獨立。

烏克蘭戰爭開打後,許多軍事專家都跟史塔夫瑞迪斯抱持類似的樂觀看法,認為俄羅斯在入侵後的艱苦作戰、以及西方世界對烏克蘭戰爭的團結反應,都嚇阻了習近平的侵台野心。美國顯然也對北京的統一大夢更加防備,提出《台灣政策法》等具體作為,進一步深化台美關係與加強台灣防務。不過最近也有不少專家陸續警告,提醒台灣不可因為烏克蘭戰爭反而對台海戰爭掉以輕心,否則烏克蘭戰事的正面發展,恐怕反倒會成為台灣的惡夢。

3.jpg
曾聖光在烏克蘭參軍時的床頭照。(翻攝曾煜閎臉書)

專家:台灣不要「錯誤解讀」烏克蘭戰爭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軍事專家賈迪(Franz-Stefan Gady),日前在《外交政策》提出「台灣從烏克蘭戰爭得到的錯誤教訓」。他提醒「軍事史上充滿了從過去的戰爭汲取錯誤教訓,導致在新的戰爭中不當應用產生災難性後果的例子」,因為戰爭充滿了高度的偶然性,沒有人能準確預測下一場戰爭的樣貌。他列出六項「烏克蘭戰爭給台灣的錯誤教訓」包括
(一)迷信先進武器能夠改變遊戲規則;
(二)以為大國對決,進攻比防守更困難;
(三)過度期待Starlink等技術在台海戰爭的表現;
(四)低估網路戰的威力;
(五)以為更輕、更小、更具行動力的武器系統更能主宰戰場;
(六)以為烏克蘭「正在取得勝利」。

蘭德公司的國安與防務計畫副主任麥克‧斯皮爾塔斯(Michael Spirtas)也指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糟糕表現,確實讓那些企圖阻止中國侵略台灣的人抱持更多希望,但他也認為台灣比烏克蘭更難防禦。如果因為烏克蘭的成功歡呼雀躍,反而可能會降低對台灣危機緊迫性的關注。畢竟防禦烏克蘭的戰略與戰術並非全部都能應用在台灣的情況,而台灣的國防需求與烏克蘭更是大不相同。尤其台灣是一個座島嶼,與美國的盟友更沒有共同邊界,如果低估保衛台灣的難度將犯下大錯,「烏克蘭的美夢很可能會是台灣的惡夢」。

4.jpg
在俄軍入侵烏克蘭戰爭中,被烏克蘭軍隊擊毀的T-72B3主力戰車。(資料照,取自huvorzel1推特)

美國軍援台灣力道不夠

斯皮爾塔斯表示,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雖然強調與中國競爭的必要性,表面上看起來美國對台灣的軍事援助也更為積極。但烏克蘭開戰至今,美國已經提供烏國上看250億美元的軍援,但美國最近一次批准的對台軍售只有11億美元,即便把拜登上台後六次對台軍售加總,也不到25億美元。參院版本的2023年國防授權法案雖要求美國政府「5年內對台提供10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但還是遠遠比不上對烏克蘭不到1年的軍援額度。

當然,斯皮爾塔斯也承認戰時援助的力道勢必不同於和平時期。問題是中國軍力遠大於俄羅斯,台灣需要的援助將不下烏克蘭,烏克蘭與鄰國之間的漫長陸上補給線,更是四面環海的台灣無法擁有的優越條件,何況烏克蘭的國土廣袤,戰略縱深不是台灣可以相提並論。如果兩岸開戰,全境都在共軍飛彈射程內的台灣恐怕沒有「前方」、「後方」之分,美國及其盟邦若想從空中海上補給顯然困難得多(西方國家軍援烏克蘭多走陸路進入後方)。即便美軍指揮官表示「有信心打破中方封鎖」,但在衝突期間向台灣提供空中與海上補給仍是一項困難挑戰。若能在衝突發生之前盡可能在台灣儲備物資,顯然更為容易。斯皮爾塔斯更建議美國及其盟友,現在就該出售更多武器、規劃與協助台灣發展與部署軍隊。

5.jpg
美製M142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M142 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簡稱「海馬斯」(HIMARS)(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台灣不應過度依賴美國軍武和星鏈

賈迪則提醒台灣即便是標槍與刺針飛彈、「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在烏克蘭確實表現優異,也不宜掉入對軍武科技的迷信之中。烏克蘭之所以能夠扭轉戰爭局面,包括紮實的訓練、有創意的作戰概念、正確的部隊結構、還有美軍情報、監視、目標獲取與偵察(ISTAR)支持都是重要原因,而不是單獨倚靠哪一項先進武器台灣除了加強防禦能力之外,也應該注意到進攻力量才是反攻與奪回失地的必要條件。烏克蘭戰爭也證明了重型武器仍然沒有過時,即便無人機表現優異,烏克蘭仍然要求西方國家援助更多重型武器系統,畢竟物理定律限制了小型和輕型系統無法投射多少軍事力量,混合組建各種軍備可能才是更妥善的做法。

至於馬斯克(Elon Musk)的星鏈衛星網路(Starlink satellite network)雖然在烏克蘭戰爭中居功厥偉,但賈迪也提醒星鏈能在烏克蘭成功運作,是因為衛星以外的地面設備實際上安置在不受敵人攻擊的安全區域(像是鄰國波蘭、土耳其和愛沙尼亞),這才使得低延遲的寬頻網路成為可能。但是台灣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況且馬斯克也曾一度中斷星鏈服務,對烏克蘭軍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過度依賴來自商界的協助,反而是烏克蘭戰爭所犯下的錯誤。

6.jpg
馬斯克。(美聯社)

「別急著自滿,應更客觀審視局勢」

最後賈迪提醒不要被「烏克蘭正在贏得戰爭」的報導所迷惑,事實上烏克蘭仍在艱苦奮戰。即便烏克蘭有北約在軟體、硬體與訓練上的協助,烏克蘭仍在設法打造一支專業士官隊伍,在薪餉與訓練方面仍然存在問題;已經與烏東叛軍交戰8年的烏克蘭士兵,甚至教給北約訓練官的比學到的更多。賈迪強調當前烏克蘭戰爭的勝負並不能證明西方軍事思維優於俄羅斯甚至是中國,他認為並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持這些說法,在智力上的自滿毋寧會帶來更多危險。西方的軍事規劃者真正需要的,是客觀無情地審視烏克蘭戰爭的真正教訓,並且認識到未來圍繞台灣的大國戰爭,與烏克蘭當前的軍事衝突可能大不相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