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中、美兩強較勁與博弈已從南海、香港、新疆,轉移到了關稅、貿易、產業與科技。路透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製造業大博弈的勝負關鍵

2022-11-15 04:21 經濟日報

中、美兩強較勁與博弈已從南海、香港、新疆,轉移到了關稅、貿易、產業與科技,由於美方在各個領域似都未如預期占到上風,於是益發在產業及科技卯足了勁,迭出狠招,劍鋒所及,傷及無辜也在所不惜,就是要逼中國大陸科技產業步入絕境。

在美國前不久發布的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將中國定位為「唯一擁有意圖與實力,以經濟、外交、軍事和科技等力量來重塑國際秩序的國家」,並稱未來十年是美國與中國競爭的決定性十年,美國的目標是:「戰勝中國」。

如何與中國競爭?如何戰勝中國?《報告》提出了三大策略:投資、聯盟、競爭,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投資。所謂投資,就是加強在美國境內對製造業及科技產業的投資,或想方設法令美國境外特別是在中國大陸、台灣、日本及南韓的企業回流美國,為此美國國會通過了金額龐大多達2,800億美元的「晶片及科學法案」,旨在增進美國的製造業和技術優勢。

面對中國強勢崛起,美國產生壓力甚至焦慮可以理解,但長期以來在世界上執製造業牛耳的美國,怎麼忽然間就面對從來不起眼的中國的競爭,而且是愈來愈強勁的競爭,這樣的形勢究竟是如何演變過來的,其中演變的本質和邏輯是什麼,未來的趨勢又怎麼看?

上個世紀,二戰結束後初期,作為美國第二產業的製造業產值占世界的53%,但從上世紀1980年代開始,美國經濟進入了去工業化軌道,製造業比重持續下降,第三產業的服務金融業大幅上升,美國產業空心化的過程,使美國製造業產值占GDP的比重大幅下降。

與此同時,中國製造業持續茁壯,中國製造業總產值在2012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製造業國家。2019年中國製造業產值約3.8兆美元,領先全球,占全球的三分之一,美國排名第二,只占中國的60%,而美國加上排名第三、四的歐洲和日本仍不及中國。如無意外,中國製造業產值將邁向超過全球所有國家製造業產值的總和,即占全球的50%。

美國製造業之由盛而衰,與美國自上世紀1980年代開始的金融創新有著密切的關聯。根據產業理論,絕大多數國家的農業(第一級產業)會因競爭力相對較弱而被工業(第二級產業)超越或擠壓,從而需要政府介入對農業補貼;但接著工業的發展被第三級產業的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業所取代或擠壓,一如美國的例子,則更多的是跟資本主義體制下資本的本質有關。資本作為一種生產要素,除了具有逐利的本性外,還同時具有強烈的投機與掠奪性。在美國這個資本主義體制中,不受任何節制的金融資本的無限擴張,其必然的結果自然是華爾街的膨脹與製造業的衰落。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監製發行,拍攝長達三年的紀錄片──《美國工廠》,以中國大陸「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到美國鐵銹地帶俄亥俄州「代頓」市建廠的真實故事為例,深刻地描繪了在資本主義金融運作下製造業的宿命。

以美國為鑒,中國大陸近年來對金融地產泡沫及時產生警惕,並適時加以擠壓;不僅如此,還對已然形成巨大資本利益集團的房地產、金融、網絡等企業,聯結政治權力,對國家發展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給予預防性的節制,將中國產業從一度的「脫實向虛」重新矯正回實體經濟,在中共二十大之後,趨勢變得益為明顯。

近代經濟史上,一度有所謂「荷蘭病」的病例,指一國經濟中有某一產業獨榮而導致其他部門萎縮的現象,當今美國金融擠壓製造的現象,應可視為是一種另類的「荷蘭病」,只是這種美國的「荷蘭病」能不能在一個高純度的資本主義體制下矯正過來,恐怕只能由時間來給答案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