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衝突是台積電最大的地緣政治風險,目前分散各國生產,雖然增加成本,但仍然在可控範圍之內,現在風險還不能算是完全過去,但所幸已經逐步減少中。 路透
經濟日報社論
從台積布局
看地緣政治風險
台積電曾幾何時,一度從「護國神山」變成人見人怕的將崩懸崖,這因為身處在美中競爭的地緣戰略風險之下,成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對經濟的重要性而言,21世紀的半導體形同20世紀的石油,而整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也只有全球四成原油市占率,台積電一家公司,卻能吃下55%晶圓製造的市場大餅,先進製程占比更高達92%,美國政府認為,讓一個外國企業獨占這麼大的市場,又在國外生產,有太高的地緣政治風險。
美中對抗升高,台灣海峽戰爭風險增加,美國戰略上要達到兩個目標,
其一是減少對台灣晶片的依賴;
其二是切斷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晶片供應。
這兩個目標都對台積電不利,而台積電認定在台灣生產最有效率,這也與美國想法相悖。
在美國與台灣政府的強大壓力之下,台積電最後終於同意到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預計2024年竣工,同時啟動日本熊本的新廠計畫,並已要到德國去探勘新廠址。可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卻是反對到海外設廠的,他認為台積電的晶圓代工,是他獨創的生產模式,其中需要很多配合的條件,包括周邊IC設計、封裝測試等業者,最重要的是台灣的人才素質;一旦分散到別的地方生產,必然增加生產成本。
台灣股市中,台積電是外資的寵兒,可是就是由於地緣政治風險,外資開始拋售,股價直直落, 10月7日美國發布十年來最重的對中國半導體禁令,台積電股價更多次跌破400元大關,與年初688元高峰相比,讓股民情何以堪。
然而從國際投資大腕的角度,台積電的地緣政治風險,已經降低,今年股價跌幅近四成,正是撿便宜的好時機;今年第3季,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海瑟威投資公司,首度買台積電就一口氣購入6,010萬股ADR股票,總價超過41億美元(約新台幣1,258億元),台積電成為波克夏第十大投資標的,也讓波克夏持股比重近1.4%,成為台積電第五大股東。
同時跟進的,還有知名投資公司老虎全球管理(Tiger Global Management)、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和美國億萬富翁索羅斯的投資基金,都紛紛增持台積電ADR,台北股市的台積電股價,幾天來也因此大漲10%。
如果國際投資人透露的訊息還不夠的話,張忠謀在21日領袖代表返國記者會中的談話,更顯示地緣政治的憂慮的確已經大大減少。張忠謀透露,台積電在台灣仍然保有最先進的製程,以及最大的產量,他現在已不再反對到美國設廠,自己將參加亞利桑那廠的上機典禮,還提到除了5奈米晶圓廠,台積電還將在美國增建第二廠,切入3奈米製程。
不過台積電在台灣的先進製程還是領先美國,最先進的12吋晶圓製造廠,仍在台灣,其後台灣還將往1.4奈米和1奈米推進,而且即使不論美國廠第一期月產能2萬片,未來配合3奈米完成推升至月產4萬到5萬片,都只占台積電整體先進製程產能的一小部分。
美國目前雖然以晶片法案,以及半導體禁令,要求盟國防堵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興起,但是成功的機會並不大,不僅是因為中國大陸能夠發展得出來,更是因為美國很難防止其他國家繼續輸出半導體技術給大陸,目前荷蘭已經公開宣稱會有自己的政策,不會完全遵照美國禁令。台積電的南京16及28奈米廠,目前已經獲得美國商務部一年豁免許可,讓台積電與大陸客戶在這一年中,逐步調整適應,現在看起來衝擊有限。
美中衝突是台積電最大的地緣政治風險,目前分散各國生產,雖然增加成本,但仍然在可控範圍之內,現在風險還不能算是完全過去,但所幸已經逐步減少中,對台灣與台積電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