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3_093603.jpg

天降敵軍如何反制?
盤點軍方野戰防空兵力,
「陸射劍二」性能大躍進

2022-12-03 08:50 風傳媒 蘇仲泓

1.jpg
「陸射劍二」除汰換老舊的檞樹飛彈外,更是國軍對共軍直升機戰法的重要反制關鍵戰力。(資料照,蘇仲泓攝)

陸軍砲兵季刊一篇砲訓部教官撰寫的專文,讓「陸射劍二」發射車組及實射畫面展現在國人眼前。陸射劍二作為陸軍野戰防空的新興兵力,不僅能汰換南部作戰區老舊的檞樹飛彈,更是共軍持續強化直升機低空穿防,以機降或繩降方式投射兵力能力,我方能有效反制的關鍵戰力。然而,軍方提升野戰防空表現的背後,恐也有敵情威脅、部隊作戰形態變化的隱憂。

「陸射劍二」是空軍IDF戰機使用的「天劍二型」飛彈衍生構型之一,由中科院研發,最早曾在2007年台北航太展做靜態展示;2013年後系統通過初步戰術測評,惟時空條件不支持,未獲軍方青睞;直至2018年才列入陸軍建軍規劃項目,並在隔年以「獵隼專案」為名,編列預算採購。全案自2019年起執行至2026年,預計採購6套接戰管制系統、6套相位陣列雷達系統、29套發射載具,以及246枚飛彈。

2.jpg
陸軍砲兵季刊近期一篇由砲訓部教官撰寫的陸射劍二專文,內容除披露發射車組,亦曝光該飛彈系統實射畫面,引發外界關注。(取自陸軍砲兵季刊)

優先汰換老舊檞樹飛彈 陸射劍二已撥交部隊 

去年國慶大會,陸射劍二發射車也參與車輛分列式,成車隊中最受關注的新興兵力;此次藉官方期刊曝光飛彈實射畫面、車組資訊,代表系統應已撥交部隊,逐步汰換檞樹飛彈中。根據公開資料,陸射劍二由發射車搭載,另有蜂眼相位陣列雷達車和指揮管制車,負責偵測低空進襲目標,並指揮飛彈接戰,其有效射程至少15公里,最大射程達45公里,整體性能較汰換標的的檞樹飛彈,可說是高不只一個檔次。

近年仍由南部軍團防空營使用的檞樹飛彈(車),源自於1987年,軍方為陸軍機械化師和海軍陸戰隊購入;發射車主要由履帶車底和一發射站組成,彈體改良自響尾蛇飛彈,射程約9公里,因此檞樹飛彈最大劣勢在於老舊,且射程已難滿足現代戰場環境。相較北部軍團防空營使用的復仇者飛彈系統,南部汰換需求顯然更急,因此陸射劍二採購之初,即以檞樹飛彈為汰換標的。

3.jpg
「陸射劍二」發射車2021年曾參與國慶大會車輛分列式,成車隊中最受關注的新興兵力,現系統應已撥交部隊,逐步汰換檞樹飛彈中。(蘇仲泓攝)

復仇者成防空營主戰裝備 雙聯裝刺針鉗制外島要地

「復仇者飛彈」系統則是一款以車載刺針飛彈做為部隊防禦敵定翼機、旋翼機,乃至於無人機攻擊的武器國軍自1996年採購74套,2000年起陸續服役,現階段仍是軍團防空營的主戰裝備。參照刺針飛彈有效射程4.8公里、最大射程8公里計算,這也是復仇者飛彈的接戰距離,每座發射器還有一挺12.7公厘口徑機槍,提供車組基本自衛火力。

儘管陸射劍二優先汰換南台灣的檞樹飛彈,但考量復仇者服役多年,未來可能也有以陸射劍二取代的可能。惟仍得視產能而定,遽聞中科院為加快飛彈產製,特別投資數十億元建置新廠房,新廠房將使飛彈產能從每年70枚,拓展至每年150枚。

4.jpg
「復仇者飛彈系統」是一款以車載刺針飛彈作為部隊防禦敵定翼機、旋翼機,乃至於無人機攻擊的武器,現階段仍是軍團防空營的主戰裝備。(取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陸軍能遂行野戰防空任務、接戰低空目標的,還有「DMS雙聯裝刺針飛彈」,目前集中部署在外離島地區。因共機艦擾台頻仍,「前線中的前線」屢遭不明無人機低飛侵擾,東引甚至有中共公務機飛掠,這讓駐軍防空量成為檢討焦點;刺針飛彈的實射表現、官兵接戰程序的演練,成外離島防務最被關注的一環,也是層峰視導時,駐軍必備的「菜色」。

有效射程4.8公里、最大射程8公里的刺針飛彈射程,足以攔截低飛進逼的敵直升機和無人飛行載具;雙聯裝的最大優勢在於僅靠少數官兵就能完成放列、接戰,具有相當效率和便利性,透過預先設置的射擊陣地位置,是確保外離島具戰略價值要衝的重要防空火力。

5.jpg
刺針飛彈有效射程4.8公里、最大射程8公里,足以攔截低飛進逼的敵直升機和無人飛行載具,是確保外離島具戰略價值要衝的重要防空火力。(總統府提供)

人攜式刺針籌獲頻延宕 等比例雕像突顯陸軍無奈

另外,軍方刻正向美採購的「人攜式刺針飛彈」,由於只要靠單兵就能攜帶與發射,較前述雙聯裝刺針更便捷,代射出前的準備更少,打完就跑的移動速度也更快,始終都是國軍爭取的重點項目。但人攜式刺針能夠補強野戰防空到什麼程度,則端看數量而定。

軍方可部署此武器的空間,一是配賦在艦艇上,有助艦船海上應處低空威脅,提升防護力;再者是是交予地面部隊在城鎮戰時使用,能以高樓樓頂、窗框,或鄰接都會區的山區,伏擊進入射程內的敵直升機、無人機,對衛戍區禦敵有加分效果。

只是,即便對人攜式刺針有再多想像,仍因疫情、俄烏戰爭影響,及前期我方因不同軍種皆有需求而併案建案,使整體獲得期程一延再延,究竟何時能到港,如今看來還有得等。有趣的是,陸軍營區內一座官兵扛著人攜式刺針飛彈的等比例雕像,頻在拍照時被帶入背景,「渴望程度」可見一般。

6.jpg
人攜式刺針飛彈採購期程一延再延,而陸軍營區一座官兵扛著人攜式刺針飛彈的雕像(左後),頻在拍照時被帶入背景,也引發討論。(取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陸軍防空飛彈新舞台:反制共機跨海作戰、關鍵基礎設施防護

事實上,除裝備汰舊換新外,共軍犯台樣態和陸軍國土防衛作戰角色變化,才是考量重點。一般認為的共軍犯台模式,包括初期以海量飛彈設法摧毀或癱瘓我指管中樞、重要設施,再到大規模兩棲登陸,將大兵力和重裝備輸送上岸,這幾層面向,員額最多的陸軍不是插不上手、就是效用有限,處境尷尬。

不過,隨著共軍持續提升其直升機出海作戰能力,狀況已有改變,原因在於直升機能搭載特戰部隊,以機降、繩降方式將兵力投射至我核心地區,低飛不僅能避開雷達偵蒐,更能協同攻擊直升機出動,強化其對地壓制力,確保任務遂行。這種低空跨過海峽,直接飛臨上空的作戰模式,沒有海、空軍在前面接戰,直接對上的就是陸軍(地面部隊),因此,現代化且數量充足的防空火力,就成能否阻敵立足的關鍵。

面對共軍日益強大的直升機戰法,陸軍得靠飛彈才能有足夠威力反制,進而保護部隊安全,實際上各地關鍵基礎設施也需要飛彈協防,從俄烏戰爭可見,打擊對方關鍵基礎設施有軍事價值,更能造成特定地區混亂。我陸軍兵力在全台各地遂行戰備偵巡任務,地點就包括關鍵基礎設施,目前馳援車隊以雲豹甲車為主,其中30鏈砲車雖有對空射擊能力。但類似人攜式刺針這種便利攜行的防空武器,未來順利服役,配賦在執行防護關鍵基礎設施的車隊裡,應處敵直升機、無人機應該都很好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