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辯證規律檢視“九二共識”
2022-09-26 11:36:12 中評社 月刊 2022年8月號,總第296期
張競(台灣),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摘要】兩岸關係不睦,未來能否維繫交流、發展建設性互動往來模式,端賴能否回到“九二共識”,以便作為雙方互信基礎。但是到底要如何來解讀“九二共識”,其實各方亦有不同的見解。其實整個“九二共識”磋商談判的來龍去脈相當清楚,兩岸應該以誠相待、善意往來,避免刻意去挑動最敏感神經。
一、透過辯證階段理解“九二共識”
到底要如何來解讀“九二共識”,又要如何讓“九二共識”能夠繼續成為兩岸邁向未來之指南,其實不妨透過黑格爾辯證法三大規律:對立統一(unity of opposite)、量變質變(quantitative change to qualitative change)以及否定之否定(negation of negation)加以詮釋解讀。
當年“九二共識”能夠定案,其實就是將“中華民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政治對立概念,利用台北與北京雙方接受“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謀求國家統一,但以口頭聲明方式表達,兩會之間不涉及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涵義”之政治論述加以統一。所以“九二共識”基本上來說,就是雙方都承認兩岸分治之政治現實,而且在政治概念上還是相互對立矛盾關係,但是為求發展未來關係,才會在國家統一整個辯證發展過程中,先去建構最初階段之對立統一架構。
不論如何看待當前兩岸態勢,以“各表一中”或是“一中各表”加以表述,其實都要強調這是未來雙方關係發展之出發點與歷史暫態,“九二共識”衹是擱置一個中國涵義的爭議,而不是確認雙方未來政治關係的恆久狀態。
假若將“九二共識”認清為對立統一辯證發展最初階段,若是要繼續推向量變質變階段,不妨再去看看“國家統一綱領”具體內容;假若認識到“九二共識”應當是具有對立統一基本性質之辯證最初階段,再參照“國家統一綱領”四大原則:
1、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應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
2、中國的統一,應以全民的福祉為依歸,而不是黨派之爭。
3、中國的統一,應以發揚中華文化,維護人性尊嚴,保障基本人權,實踐民主法治為宗旨。
4、中國的統一,其時機與方式,首應尊重台灣地區人民的權益並維護其安全與福祉,在理性、和平、對等、互惠的原則下,分階段逐步達成。
不難理解,若要務實推動國家統一之辯證進程,顯然就必須承認當前兩岸分治之政治現實。而具體邁向量變質變階段之進程構想,就是“國家統一綱領”所列三個階段:
1、近程(互惠交流階段):
(1)以交流促進瞭解,以互惠化解敵意;在交流中不危及對方的安全與安定,在互惠中不否定對方為政治實體,以建立良性互動關係。
(2)建立兩岸交流秩序,制定交流規範,設立中介機構,以維護兩岸人民權益;逐步放寬各項限制,擴大兩岸民間交流,以促進雙方社會繁榮。
(3)在國家統一的目標下,為增進兩岸人民福祉:大陸地區應積極推動經濟改革,逐步開放輿論,實行民主法治;台灣地區則應加速憲政改革,推動國家建設,建立均富社會。
(4)兩岸應摒除敵對狀態,並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以和平方式解決一切爭端,在國際間相互尊重,互不排斥,以利進入互信合作階段。
2.中程(互信合作階段):
(1)兩岸應建立對等的官方溝通管道。
(2)開放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共同開發大陸東南沿海地區,並逐步向其他地區推展,以縮短兩岸人民生活差距。
(3)兩岸應協力互助,參加國際組織與活動。
(4)推動兩岸高層人士互訪,以創造協商統一的有利條件。
3.遠程(協商統一階段):成立兩岸統一協商機構,依據兩岸人民意願,秉持政治民主、經濟自由、社會公平及軍隊國家化的原則,共商統一大業,研訂憲政體制,以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國。
當然歷史現實發展未見得每件事都能夠依據國家統一綱領所構想之進程,但在馬政府時期雙方能夠進行建設性往來互動關係,許多預期進程提前完成,但亦有近程目標不盡理想。但此種發展態勢確實是讓有意推動台灣獨立者感覺驚恐,對於有意讓兩岸保持分治狀態以便從中謀取戰略利益之國際強權亦感到不安,所以當台灣內部產生太陽花社會運動來阻斷雙方關係深化量變,再加上整個政治版圖推移,民進黨勝選後改變兩岸政策,就讓量變質變發展進程受到約制。
儘管如此,大陸還是希望能夠繼續深化兩岸往來關係,所以在惠台口號下,推出多項開放、優惠與補助獎勵政策,希望保持往質變運動所需的能量。而綠營執政團隊自然就不希望繼續往量變發展,所以採取多項手段,甚至制定違反民主社會基本原則之法條,企圖運用法律懲處威嚇手段來管控兩岸往來關係,此種作為顯然受到國際強權默許,因此兩岸關係日漸不睦,台海緊張情勢亦因此逐步升溫,爆發衝突危機可能性自然也在提高。
不管未來量變發展狀況要被延宕推遲到何種程度,除非北京或是台北決定扯破臉兵戎相向,透過武力來解決國家統一問題,否則還是會繼續保持目前兩岸在量變質變這個辯證階段上角力態勢。台北獨派主政者繼續運用教育、文化與媒體進行社會性教化與洗腦作為,以便阻止台灣鄉親與年輕世代去發掘或是理解到任何兩岸互動之正面因素,透過“抗中保台”口號進行心理武裝,並且作為拒絕接受現實時自我欺瞞合理解釋下台階。
二、喪失主導權與主體性
許多檢視兩岸歷史者其實都未曾想過,當初1992年為何台北要與北京啟動事務性協商談判,其實就是因為兩岸實質關係發展到雙方政府都無法忽視,而且再不建立互動協商通報管道,政府施政就要逐漸失控到喪失主導權,所以才會開始接觸協商,希望建構管理控制機制,避免雙方民間往來關係毫無政府介入插手空間。
所以“九二共識”確實是從務實角度出發,但整個關注焦點是在於事務性協商,但透過此種談判過程,建構出追求國家統一辯證過程對立統一階段架構,確實成為後續發展重要契機。
但在過去六年間,綠營執政下不但對外政策全面倒向美國,甚至兩岸政策亦是完全聽從華盛頓指導辦事;由於兩岸溝通協商中斷,又缺乏本身立場,綠營執政團隊將台北面對兩岸關係時,搞到既無主導權更無主體性可言。
假若不希望被華盛頓予取予求,甚至在華盛頓要與北京改善關係時,要被屈辱到在美國公共電視去留下不追求台獨自我否定證據,硬是要吞下當初對外信誓旦旦之政治宣示與催眠神話。綠營當初將毀棄“九二共識”作為向華盛頓宣示臣服保證書,可能完全不理解隨之而去者,將是對於兩岸政策主導權以及能夠讓北京重視尊敬之主體性。
三、前瞻思考否定之否定
但在國家統一辯證過程繼續量變質變運動變化時,目前吾人實在應當開始嚴肅思考,當歷史發展進程到達否定之否定階段時,未來中國究竟是何種樣態?恐怕北京還未曾理解,假若依據正反合辯證發展過程,先是中華民國推翻前朝建立政權,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再源自中華民國,透過流血內戰發展出政治對立架構。所以中華民國毋庸置疑是在正反合辯證發展中,最原始之正概念,而其反概念就自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政權。
就目前兩岸依據“九二共識”建構出國家統一辯證過程之對立統一階段,開始實質往來重續前緣,奠定後續能夠推動量變質變辯證階段之基礎後,大陸是否亦要開始前瞻思考,未來能夠調和此種透過辯證化解政治矛盾、最後達成國家統一之政治架構,究竟是會成為何種架構呢?
四、尊重歷史不必動氣
一些政治人物講話避重就輕,刻意迴避諸多歷史真相,其實亦不是始自今日。其實大陸亦沒有必要為陸委會聲稱台灣已經翻過“九二共識”歷史一頁而動氣,本來依據國家統一發展辯證階段來說,當初“九二共識”能夠建構出對立統一架構,自然就會邁向量變質變階段。而問題關鍵就在於繼續讓量變前進,最後會不會到達否定之否定的質變?
針對許多刻意對“九二共識”進行歷史批判,或是透過各種手法去否認其在兩岸關係發展所曾經發揮過之歷史作用,其實此種耗費心力所做掙扎,能改變目前兩岸關係持續發展之客觀事實嗎?儘管兩岸互動不免都是波波折折起伏不斷,從刻意宣揚解放軍在台海周邊軍事活動,建構軍事緊張態勢,營建對抗氛圍鼓動社會仇恨意識與戰爭危機感,不論是販售“亡國感”抑或是猛打仇恨牌,難道兩岸交流往來通商互動就此打住嗎?
再看看兩岸在疫情衝擊下,雙方許多交流活動確實受到嚴重影響,但從貿易往來統計數字來看,商貿運作所遵循軌跡所刻畫出之客觀事實,又豈能完全由制定法令封殺阻擋之主觀意願所主導左右?許多在太陽花運動中積極參與,但卻又低調前往大陸尋求事業出路之現實案例,其實可以戳穿嘴上會撒謊,但身體卻很誠實之無情事實。
五、“九二共識”自有歷史定位
同樣當刻意迴避本身黨章曾經明白記述“九二共識”之歷史事實,希望拿出某些論述來淡化其意涵,以媚俗討好方式迎合選民或是國際強權智囊謀士,其實大可不必。
在此要特別點破,歷史發展通常是依據客觀事實,靠著主觀意願去扭轉歷史發展方向,通常都是螳臂擋車徒勞無功。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被太陽花社會運動所阻斷,無法讓其真正立案運作,但是兩岸服務貿易就因此而消失嗎?假若仔細檢視兩岸服務貿易運作發展軌跡,就會讓人理解到,能夠讓兩岸服務貿易正常運作蓬勃發展之基礎,不在於規範其運作之政府監管規則,而是能夠從中獲取利潤之商業運作架構。
最後還是要強調,“九二共識”其實並未承諾任何歷史恆久狀態應該是如何,但卻因為兩岸都能夠在歷史暫態論述上有所妥協,所以才能夠依據辯證規律進入後續關係發展階段。而如何維繫量變質變辯證發展進程,並且開始構思後續階段否定之否定又會變成何種樣態,或許才是兩岸有識之士更必須關心議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