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兵役延長政策遲遲無法拍板,蔡政府擔心年輕人選票流失是關鍵。圖為刺槍術表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重磅快評】
刺刀換刺針?
別再甩鍋給邱國正

2022-12-19 14:04 聯合報/ 記者程嘉文

民進黨九合一慘敗後,兵役延長問題成了燙手山芋。近日綠營黨政高層透過媒體釋出訊息,把責任推給國防部,認為邱國正部長在立院談論兩岸情勢或「第一擊」等發言,是被在野黨牽著鼻子走。放話人士也說,高層之所以至今未能下決心,是因國防部沒拿出具說服力的論述,訓練科目仍是老掉牙的刺槍術之類,年輕人難以接受,「學刺槍不如學刺針(飛彈)」。

這種說法似是而非,真正暴露的是,當下綠營雖比藍營更愛高喊「重視國防」,蔡政府在預算核撥上,也的確比馬政府大方。但是一旦出狀況,搶著要自保時,軍方永遠不是執政團隊自己人,總還是要推出去擋子彈。

國軍部分訓練科目陳舊,的確是事實:以刺槍術來說,早年步槍射擊後要重新拉槍機才能再上膛,連續射速緩慢,裝上刺刀的步槍等於長矛,在近距離的確威力十足。然而如今步槍早就進化到全自動射擊,即使近距離接戰,進行白刃戰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而且新式步槍的長度愈來愈短,近年還流行在槍身裝上瞄準鏡、槍燈、戰術背帶等配備,已經愈來愈不適合當成矛使用。美軍從韓戰、越戰、反恐戰爭,大半世紀以來,上刺刀衝鋒的戰鬥,一共只發生過兩次。除此之外,現代化步兵往往穿著防護背心,刺刀根本無法捅進敵人胸膛。

儘管如此,美軍的制式步槍,至今仍然沒有取消刺刀座,顯示其存廢問題確實有爭議性。然而,如今美軍的訓練中,刺槍課程的比重也已降到極低,更不要說國軍那種類似「大會操」式的刺槍。

但是,「刺槍不如刺針」却比軍方高層堅持刺槍更荒唐。單人操作就可打下敵機的刺針飛彈,乍聽無比神勇,拜俄烏戰爭之賜,刺針神話更被吹捧上天。問題是刺針雖是最小的防空飛彈,但是價格不菲,即使在美軍也只配屬給少數人,絕非普遍發放的單兵武器。其射手需要長時間專業訓練,學成後還要反覆練習維持熟練;而且其尋標器需要氬氣冷却,氣瓶是必須不斷更換的耗材。戰場上撿到槍,只要彈匣還有子彈,立刻就可以拿來作戰;但絕對不存在所謂「戰場上撿到刺針」這種事情。所謂「刺槍不如刺針」,顯示的是看到網路影片就頭腦發熱的軍盲,以及認為凡事都可口號化,把宣傳當成唯一要務的政客行徑。

老實說,軍事迷或武器迷,與從軍當兵,完全是兩件事。軍旅生涯包括太多紀律規則的限制,太多無法從心所欲,太多自己討厭的事被迫要做,太多即使不願意也必須服從。目前國軍的文化,的確存在不少不合理,但絕不代表軍事訓練應該以「讓年輕人喜歡」為目標;不代表不討年輕人歡心的項目,就是必須改掉的廢渣。國軍訓練的合理性,與役期應該多長,彼此更沒有連動關係:難道役期繼續維持四個月,現在的訓練方式就不成問題?

更重要的是,兵役可不只是軍方的問題。單就行政程序上,役男的徵召就屬內政部而非國防部;更別說兵制變化牽涉層面之廣,可說內閣多數部會都相關。如此重要大政,豈是國防部可以單獨決定?然而至今,府院却遲遲不願表態,讓國防部在第一線面對民眾的焦慮與質疑,甚至「黨政人士」還提前放話撇清。這算是哪門子責任政治?基層官兵看在眼中,要怎麼維持自己願意為國犧牲的決心?

回歸專業面(包括選票考量),改為一年兵或維持四個月,都各自有其優點,也各有必須承受的責任。然而天下最糟的事情,就是遲疑與不為。眼見距離年底已不到兩星期,總統府或行政院,難道非要繼續吊國防部與全國民眾的胃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