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1_100442.jpg

周永秦觀點:
評吳怡農的「國土防衛部隊」
不必要、不可行、不現實

2022-12-21 06:40 風傳媒

周永秦 *軍事評員

photo.jpg
民進黨台北市立委補選參選人吳怡農提出「國土防衛部隊」構想,屬於純防衛性質的部隊,在戰時與各社區、城鎮的防備及警消人員協同作戰,甚至和正規部隊協同作戰。(圖/國防部提供)

吳怡農「國土防衛部隊」構想有些老生常談,這次立委補選又被拿出來冷飯熱炒,但適逢烏克蘭奮勇抵抗俄軍入侵有果,讓這「國土防衛部隊」看起來還真有點意思。不過終究要朦朧看才是美,否則照吳怡農所講的輪廓去細部描繪,可能會發現「牛角安在驢頭上」,國土防衛部隊只是一個四不像,實在不必要、不可行,也不現實。

先看吳怡農的構想:國土防衛部隊大概8到10萬人純防衛性質的部隊,戰時負責城鎮防衛作戰,平時支援災害搶救,不會對鄰國造成軍事威脅,但能對潛在敵人產生嚇阻效果。吳怡農強調,國土防衛部隊與國軍不同,不隸屬於國防部,內政部要有它的角色。這個部隊不僅在戰時與各社區、城鎮的防備及警消人員協同作戰,甚至和正規部隊協同作戰。更甚,國土防衛部隊是募兵性質,每年訓練1個月,男女不拘薪資還可比照志願役,最低可領到3.5萬。

關鍵字的部分已經粗體起來方便讀者參考。下面開始批判環節。

最關鍵是定位問題。國土防衛部隊到底跟國軍後備部隊差在哪裡?我們先進行權責劃分,國軍隸屬國防部,是中華民國國家的武裝力量;而國土防衛部隊照吳怡農的意思,應該隸屬內政部,如果真存在的話,那理應成為國軍以外,中華民國新的1支武裝力量。國軍與國土防衛部隊會是不同軍隊,這個需要先釐清。

吳怡農稱國土防衛部隊構想發自於美國國民警衛隊(National Guard),或稱國民兵(citizen soldier)(以下簡稱國民兵)。國民兵是各州的武裝力量,平時負責處理美國本土非傳統安全威脅及本土防衛工作。與美軍相比,美軍主要工作大多在於「壤外」,而國民兵主要駐守各州起「安內」的作用,不時也隨美軍征戰海外。

畢竟有美國生活經驗,吳怡農想投射國民兵影像到台灣也情有可原。可臺灣的矛盾之處在於,國軍本來就已經負責國土防衛工作,現在則又多1個國土防衛部隊負責住民地作戰(泛指有人群居住處的作戰,戰場的建物與人群達一定密集程度則稱「城鎮戰」),這是不是有疊床架屋的問題?又或是吳怡農計畫讓國軍與國土防衛部隊在作戰上「分工」?城市以外交由國軍,城市內就是國土防衛部隊的事?則戰時如何協調?雙方平時是否要舉行聯合軍演?戰時指揮權則是否交由戰場指揮官?戰時指揮官是否能熟悉國土防衛部隊的運用?打仗可不是在玩世紀帝國(Age of Empires),滑鼠點一點部隊就到哪邊,戰時光各軍種間協同指揮與作戰就已經是個大問題,現在多一個國土防衛部隊又要怎麼期待能有效指揮?

國土防衛部隊又要怎麼打住民地作戰?據吳怡農的說法,國土防衛部隊年訓1月,國民兵年訓則僅15天,不到國土防衛部隊的一半。但要成為國民兵,也要如美軍一樣先進入新兵訓練中心(Boot camp)接受基礎戰鬥訓練(Basic Combat Training, BCT),再依不同專業進行不同軍職專長訓練(Military Occupational Specialty, MOS)(一站單元式訓練的兵科除外),結訓後才成為國民兵的一員,這與正規部隊並無二致。

如果國土防衛部隊比照國民兵辦理,依當前國軍新訓與專長訓練結束後方能成為國土防衛部隊隊員,那國土防衛部隊不就只是變成年訓1月的國軍後備部隊?還是說國土防衛部隊的訓練獨立於國軍外,而比國軍扎實、嚴謹?那要如何做到1個民兵定位的組織,訓練比正規軍更強硬?要找誰來訓練?又或是說訓練比起國軍還要再鬆散?那我們到底要國土防衛部隊幹嘛?把這些錢跟資源拿去精實後備部隊不是更好?徒增這個部隊不是只增加戰時指揮跟協調麻煩?又還是說吳怡農的想法是這些國土防衛部隊隊員不用訓練,直接召集曾服役的國軍退伍人員入隊?那還是回到一樣問題,國土防衛部隊到底跟國軍後備部隊差在哪裡?多建立這樣一個國土防衛部隊,實在不必要。

再來考慮一些現實問題。國土防衛部隊預想的規模已經近半個國軍,算下來1年不包含額外支出,軍餉就要吃掉35億。現在國防支出已經佔政府支出四分之一,這四個分之一又以國軍人士支出為大宗。再多一個國土防衛部隊,不知是國軍官兵的伙食要被閹割?還是國防支出要比四分之一再高?這些錢要哪裡來?需不需要各部會協調預算?另外國土防衛部隊使用的武器是否比照國軍現役部隊?國軍的槍有多到可以供國土防衛部隊使用?還是跟後備部隊借?T65步槍又大又重,真的適合住民地作戰?再來,這8到10萬人要在哪裡訓練?國軍的訓練場地、靶場自己都不夠用,還能再多負荷這些人?國土防衛部隊要想實際運作,實在不可行。

不掉軍事領域的書袋,現在換生活一點的方面來探討。美國國民兵的兵員多來自現役人員或後備退伍人員。如前所說年訓15天,每個月選一個週末實施訓練,而除非特殊兵科,國民兵大多都有其他正職工作。吳怡農的國土防衛部隊則年訓一月,但沒特別說一個月直接訓練完成或分假日受訓。如果以假日實施,1個月等於直接少掉一個週末,且國防部現在已經有類似國民兵的「假日戰士」方案,想當然爾,成效堪憂;而如果1個月統一受訓,那難道你跟老闆說你是國土防衛部隊的一員,所以你要給我一個月的假去保家衛國?這1個月原本正職工作的薪水能像國民兵一樣照常領?這樣的構想實在不現實。

國土防衛部隊構想不壞,但需要不少改進與整理。呼籲吳怡農要把國土防衛部隊的定位必須說清楚,否則模糊描述可能會引發極大的爭論。過去討論整體防衛構想(Overall Defense Concept, ODC)(吳怡農及其品牌「壯闊台灣」極力推行的構想,主張投資不對稱作戰)因為軍民結合的作戰構想而引起道德爭議,因為平民一旦拿起武器,那他就不再有受《武裝衝突法》保護的平民身分,而成為敵人可以合法攻擊的軍事目標,解放軍可以毫不猶豫格殺之。

現在也要考慮一樣的問題,國土防衛部隊看上去就是一支新的軍隊,即便你叫他民兵,解放軍可以完全有道德理由與法律背書而對其開火。「平時協助救災,戰時協助打仗」可唬不了國際法。如果吳怡農設想的國土防衛部隊僅是平時協助救災,戰時僅協助軍隊「後勤」,那還是建議他要把這支部隊的確切定位講清楚。否則作為軍隊,國土防衛部隊實在有「疊床架屋、徒耗資源、不必存在」的尷尬,這種四不像的武裝力量恐怕不會有多少嚇阻實力。戰爭時期這些人員的傷亡甚或徒增台灣社會壓力,迫使台北早日坐上談判桌。

再從國際政治層次來看。先不說「建立一支新的軍隊不會對鄰國造成威脅」這件事合不合理。吳怡農要「所有人在危機中知道自己的角色。避免戰爭,不要有戰場,這應該是台灣全民的共識」,然而避免戰爭的其一關鍵就是與敵人對話,以避免擦槍走火、危機誤判。在政治層次能避免的問題,就不要掉到拳頭相向來處理。真想要避戰,吳怡農的國安政見應該再多幾條:增加兩岸對話與雙方互信,以建立防止兩岸對撞而衝出跑道的「護欄」。這或許是單方面備戰的同時,雙方面要努力的。

最後還是要感嘆,講出「國土防衛部隊」只要一口氣,但實行上卻要涉及各部會預算的重新分配、所屬單位的權責劃分、釐清與後備部隊的角色定位差異、平時的訓練與召集問題、戰時與國軍現役部隊及後備部隊的任務劃分,乃至於到修法及社會大眾接受程度評估。國土防衛部隊短短五個字的代價實在不凡。美國國民兵有它的存在歷史脈絡與國情背景在作用,那畢竟是個對軍人及軍隊有崇敬及想像的國家,不是右鍵複製就能直接貼上臺灣社會。國土防衛部隊的立意良善,但過於天馬行空,以至於各種層面評論,都只能得出不必要、不可行、不現實的結果。想要抗中保台,建議還是要理性務實一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