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2_111239.jpg

吳典蓉專欄:
從鬧劇到悲劇
談吳怡農一個人的選戰

2022-12-22 06:20 風傳媒 吳典蓉

1.jpg
吳怡農投入北市第三選區以來,常有「不合時宜」的時刻,除了他個人的特質外,也和民進黨早已脫離創黨時期的溝通精神有關。(資料照片,柯承惠攝)

九合一民進黨大敗,但對該黨而言真正的直面moment of truth(關鍵時刻)其實是嘉義市長延後選再敗,這一次,綠營連基本盤都動員不出來的窘況已是難以掩蓋的事實;同樣的,這一次鐵票區的慘敗再也無法推給抖音等社群,到此刻民進黨立委蔡易餘、羅致政終於敢公開點名敗選真正的戰犯。

相較於過去長達快6年的噤聲,綠委「敢」點名柯建銘在新竹選戰打過頭,讓選民很「厭棄」民進黨、以及民進黨不該為林智堅全黨背書,這些舉動誠屬勇氣可嘉,也開啟檢討的第一步,然而這和民進黨累積多年的沉痾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至少,這樣初步的檢討,顯然來不及挽救吳怡農的選情。

吳怡農算是另類的候選人,剛參選就表明不採取民進黨獨沽一味的攻擊套路,他初試啼聲就提出松山機場遷建,但此事不但茲事體大而且是有利有弊的重大調整,否則不會過去多位民進黨候選人提過但到現在卻還是沒個影子,因此在野黨或輿論對松山機場遷建的批評都是合理且應該的;然而,吳恰農參選以來最大的困擾並不是政見,而是「人設」的爭奪戰。

到目前為止,吳怡農被在野黨攻擊最多的都是他的行為模式,例如,採訪通知寫不清楚、害媒體白等,回應問題時「嗆」記者,民眾送蒜頭表達支持他居然道謝後就退回,還有,坐計程車跑行程也成為被嘲笑的焦點。

吳怡農在選舉時表現「不合時宜」也許有個人特質因素,但是更多的是大環境因素,
一個是
政黨極端對立後公共平台的惡質化,
另一個是民進黨以取巧專斷的方式來面對(或不面對)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這兩點民進黨都脫不了關係,吳怡農的選舉形同是在不對的時間、地點逆風作戰,承擔了累積多年的惡果。

公共平台惡質化 選舉成人格毀滅戰自綠營開始

先從公共平台的惡質化談起。在野黨對吳怡農的批評最後指向一個「膿包」的人設,這當然是不公平且惡意,但這是在佔絕對優勢的「綠媒」對他還算友善的狀況下,至少讓吳怡農的聲音有出現的機會。相較之下,過去幾位「人設」被摧毀的候選人恐怕連出聲的機會都沒有,韓國瑜參選總統時就要和身上的「草包」標籤搏鬥,別說還要提政見;顏寬恒參選時當然有家族負面包袱,但真正擊垮他的可是綠媒連月炒作且不真實的謀殺外勞案;高虹安從參選新竹市長開始,被指派的「人設」不但隨時轉變而且互相矛盾,從迷惑大老闆的心機女,到心壞人醜的蛇蠍女,海量且不間斷的攻擊有望創下選舉負面文宣的金氏紀錄。

這些選舉中的人格毀滅戰,可不是選戰策略的小問題,而是民主政治的大問題,因為綠營要能如此不分真假、肆無忌憚的打擊對手,
首先主要媒體要能為其所用,才能如臂使指,不但可以釋放對己方有利的風向或民調,而且可以連日數月連續攻擊(2018年起綠媒體幾無間斷攻擊抹紅柯文哲),不用擔心對手反擊,因為這是武器不對等的戰爭;
第二蔡英文連任戰時大量出現的側翼,更是讓配合民進黨的綠媒如虎添翼,民報上周爆料指出,不少專業人士或網紅,早在2020大選時就參與民進黨總統競選團隊運作,他們的功能不遜於主流的綠媒,
一來可以貌似中立帶風向、捏造假民意,尤其在事件(或假事件)後,眾側翼一起在社群發文,造成龐大的聲量效果;
二來網紅不受媒體規範限制,可以從假新聞再到候選人對假新聞的回應,自成一個難以驗證的迴圈,但已讓讀者留下既定印象;現成的就有兩個例子,例如選前有側翼寫廉政署搜索永齡基金會,檢調單位雖然否認,但之前已在社群流傳,在選前造成高虹安涉貪的印象,也因此,當粉專《無良公關》在臉書發文捏造假簽名誣指蔣萬安團隊派狗仔偷拍陳時中時,當事人徐巧芯第一時間趕赴警局提告,正如她所說,只要有任何一個媒體報導這個新聞,任何側翼就可以「合法」引用,到時跳到黃河也洗不清,徐巧芯揭發無良公關捏造新聞及捉出一大串側翼的過程,是一次揭露側翼網軍操作假新聞的經典案例。

公共平台的惡質化,民進黨最後也受害,不但自己的候選人上場後也都要先經歷一場「人格毀滅戰」,民進黨或蔡政府的公信力也蕩然無存,這是舉黨要面臨的共業,但吳怡農另有特質,讓他在這場選舉中格格不入;因為,吳怡農也許年輕,但仍抱有民進黨黨外或草創時期的理想性格,換句話說,就是黨外那種為了理想及追求民主而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金錢、甚或生命,這是一種為了信念倫理而犧牲的風格,在這樣的風格中,不論是群眾運動或是和平的靜坐、苦行,都是一種說服的過程;在戒嚴時期,這些舉動主要是說服執政的國民黨,但在解嚴後,另一個必須被說服的就是人民,要人民接受對自己不利但對群體可能有利的事情,必須經過漫長且艱難的說服過程,吳怡農過去三年來推動的壯闊台灣運動,就是這樣的巨大工程。

核四與公投是不對等的神主牌  一遇核四就丟包公投

民進黨二次執政以來可以說完全喪失這種與人民溝通的意願和能力(其實就是實踐民主的能力),事實上第一次執政時就露出蛛絲馬跡,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核四停建,民進黨執政前的反核四是和公投綁在一起的,換句話就是透過民主程序來解決這個難題,然而陳水扁2008年當選總統後遇到第一次核四風暴,最先被丟包的就是公投,時任行政院長的唐飛曾建議用公投來決定,但被民進黨人否決,唐飛因此下台,但由於民進黨當時是國會少數,因此即使經過大法官會議解釋,陳水扁政府仍無法廢核四,這是核四與公投的第一回合;第二回合則是馬政府後期,再度遇到核四停建問題,時任行政院長江宜樺公開建議以公投解決,但是林義雄堅決禁食,讓馬政府在人命闗天下決定先封存核四,當然更沒有公投的空間。

核四與公投的交鋒在蔡政府時期仍有第三會合,2018年民間提的「以核養綠」公投雖然過關,但蔡政府堅持不肯調整2025非核家園政策,擁核人士因此再提出「重啟核四」,雖然民調都過半,但最後卻未過公投門檻,事實上這是核四興建以來唯一有機會經歷民意考驗,然而,民進黨忌憚2018公投威力,其後就修法明定公投每兩年八月舉行一次,不能與選舉投票同時舉行,壓低投票率的結果,形同任何公投都過不了門檻。

只是,蔡政府此番形同考試作弊的公投限縮,也為自己埋下惡果,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透露,他在九合一選舉前預測勝負的二大指標就是「是否有連任優勢」及「四大公投反撲」指標,結果幾乎完全命中,凡是「4個同意縣市」就是非民進黨贏;換句話說,公投不但是政府施政的重要指標,也是民意試水溫的重要指標,蔡政府刻意剝奪公投的施政指標功能後,也讓自己痛失了解民意的指標,自己騙自己的下場,九合一大選豈能不敗?

民進黨為了政權或黨意動輒就放棄民主溝通或誠實說服原則,核四和公投如此,能源政策當然也是如此,即使綠能一直未能達標,蔡政府卻不願誠實告知人民廢核所必須付出的代價,飆漲的電費也許可以由國營事業吸收,但動輒斷電的痛苦,卻是人民要承擔的,這怎麼會不生民怨!

兩岸關係再度成為民進黨罩門

除了核四外,對民進黨重中之重的神主牌就是台獨黨綱,台獨黨綱本是民進黨罩門,蔡英文總統任內最神奇是,讓民進黨的罩門成為利基,本來可以因兩岸和平紅利而有優勢的國民黨反而處於挨打的地位,蔡英文做了什麼事?同樣的也是讓人民相信抗中保台可以不必付出代價、美國可以無條件的防衛台灣(對於這樣的盲信,側翼網軍居功厥偉);這樣的確信是蔡英文可以將選票基礎極大化的主因,但卻不是建立在有遠見的戰略基礎上,她讓民眾誤以為,即使兩岸關係緊張,人民可以不受影響,不必付出代價,直到美國要求台灣延長兵役,人民開始恐懼反彈,這次選舉民進黨敗到退守嘉義阿里山,連基本盤都失守,很顯然,兩岸關係再度成為民進黨罩門。

民進黨執政幾年下來,領導人既無責任倫理也無信念倫理,既不願面對國家真相,當然只能倚靠側翼網軍治國吳怡農之所以格格不入,因為他至少還有信念倫理,但多數的民進黨人最恐懼的,可能就是回到在野時期要過苦日子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