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徵兵制?
全民皆兵的代價,
台灣準備好了嗎?
王臻明
喜歡閱讀歷史書籍,特別是戰史,也因此略為涉獵軍事領域,希望可以從地緣戰略與武器戰術的不同角度,來分析台灣所面臨的一些外在挑戰與國防問題。
圖為我國海軍陸戰隊。 圖/路透社
在任內推動國軍轉型為全募兵制的前國防部長高華柱先生日前表示,如果要恢復徵兵制,那役期最少要延長成2年,若是像過去一樣役期只有1年、甚至因軍訓時數減免而只剩下10個月,那根本無法訓練出一個熟練的士兵,基層部隊將毫無戰力可言。
高華柱先生的看法是老成謀國之言,直指過去徵兵制末期的國軍弊病。不過當時義務役的役期會從1年10個月不斷縮短到剩下1年,除了政治的因素外,最關鍵的原因是台灣的三次裁軍,可以說是國軍進行改革轉型的結果。若我們要進一步討論台灣的兵役制度問題,就需要先瞭解一下這段背景。
役期不斷縮短的結構性問題
簡單來說,過去因為要「反攻大陸」,而維持著60萬大軍左右的規模,國家財政負擔沉重,人事費用就占掉大半的國防預算。因此國軍改革的第一步就是進行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的三次裁軍,在最後的精粹案結束以後,國軍的員額只剩下21萬5千人。
再加上當時國軍進一步加強募兵,希望招募更多的志願役士官兵入營服役,培養專業人材,導致空軍、海軍、陸軍航空隊與飛彈部隊等專業兵種的志願役人員,已經快接近編制人數的一半。讓每年可以釋出給義務役士兵入伍服役的員額越來越少,結果就是造成入伍大塞車,等兵單成為當時的重大民怨。
因此,在大幅縮短役期前的役政問題,並不是兵源太少,反而是等待入伍服役的役男太多。即使在出生率創下新低的2018年,台灣一年仍然有18萬以上的新生兒,在此之前的各年度還常常超過20萬人;換言之,每年平均有超過10萬人的役男要入伍服役。
在此前提下,如果繼續維持1年10個月的役期,以及國軍21萬5千人的固定員額不變,又要加強招募志願役士官兵加入技術兵種,並鼓勵長留久用,那國軍部隊絕對無法消化那麼多的役男。
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有兩個,一個就是縮短役期,而另一個就是擴大役男轉服替代役。
因此當時的役期從原本的1年10個月開始不斷縮短,直到最後剩下1年,大家也開始在各公家機關、社福機構、學校、圖書館看到許多替代役男協助處理行政事務。但其實這兩種解決方案都有非常負面的問題,最終逼使台灣的兵役制度不得不進行全面改革。
在大幅縮短役期前的役政問題,並不是兵源太少,反而是等待入伍服役的役男太多。 圖/路透社
徵兵制並不便宜
縮短役期導致義務役士兵的訓練不足,役期剩下1年很難訓練出一個成熟的士兵。
此外,基層部隊的流動率太高,新兵報到後沒多久,根本還未熟悉自身業務與武器操作,馬上就要退伍了,難以進行演習與訓練。而大批的役男轉服替代役,非常浪費寶貴的人力與國家資源。替代役男們一樣要吃飯、要穿制服、要有住的地方、有行政管理的成本、跟義務役士兵領一樣多的薪水,但卻未受過任何的軍事訓練,其作戰能力是「零」。
一個義務役士兵的薪水大約是6千多元,而一個志願役士兵的薪水大約是3萬多元,感覺上一個義務役士兵只領五分之一左右的薪水。但問題在於,為了維護徵兵制的公平性,國家要負擔大批的替代役支出,每一個替代役男又領走五分之一的薪水,而吃飯、制服、住宿等各種支出卻不能只有五分之一,難道你能叫替代役男只吃五分之一的便當嗎?
若說募兵制最重要的是「薪水」,那徵兵制最重要的就是「公平」,也就是每一個役男除非有特殊的理由,不然都要入伍服役。
是以,採用募兵制時,需要多少人力便招募多少人員,但採用徵兵制時,所有符合入伍資格的役男都一定要入伍服役。在比較兩個制度的優劣時,不能單純只看到義務役士兵只領五分之一左右的薪水,要連背後替代役的支出,與所有役男都必需入伍服役的龐大成本一併計算。
一旦考慮到這些支出,那麼採用徵兵制並未便宜到哪裡去,但募兵而來的志願役士兵,最少會服役3年,部隊可以得到一個熟練的步槍兵、裝甲兵、海軍水手或空軍地勤人員。志願役士兵若表現良好轉服士官,國軍立刻獲得一個已經極度熟悉基層部隊運作的士官。
然而,過去的徵兵制卻在3年內連續有3個新進的義務役士兵入伍服役,不到1年就退伍,且多數無心部隊事務,基層部隊永遠都是不熟悉部隊運作的新兵。同時替代役男耗費的國家資源一樣多,卻對於國防戰力一點幫助也沒有。
基層部隊的流動率太高,難以進行演習與訓練。圖為2019年漢光演習。 圖/路透社
借鑑南韓徵兵制
這裡並不是說募兵制就一定比徵兵制好,這兩種制度各有利弊,但國軍在選定一個制度後,應該徹底發揮這個制度的優點。
一樣面臨強敵威脅並採用徵兵制的南韓,一直被台灣視為比較的對象,但別忘了南韓人口是台灣的2倍左右,但其部隊人員接近60萬人,是台灣的3倍;即使南韓的役期平均接近2年,南韓部隊還是有能力消化所有的役男。更不用說南韓的國防預算長期占GDP的2%以上,2018年達到2.6%,台灣的國防預算卻不斷下滑,近年來還常常不到GDP的2%,直到2018年才勉強回到2.1%。
但即使如此,南韓一樣也有類似台灣替代役的「社會服務要員」,並已開始規劃縮短役期到1年半;南韓這麼做的原因與台灣一樣,那就是部隊的規模耗費了太多的國防資源。
南韓陸軍已計畫進行裁軍,預計到2023年時,將削減10萬地面兵力,但裁軍就會無法繼續消化2年役期的大批義務役士兵,所以啟動精兵化轉型才是南韓政府決定縮短役期的關鍵原因,而不是因為朝鮮半島的緊張情勢趨緩。畢竟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態度善變舉世皆知,美國與北韓的談判又早已陷入僵局,依靠這短暫又脆弱的善意來決定長期的國防政策也太過不智。
台灣與南韓兩國都遇到徵兵制所會發生的問題,也採取一樣的解決方案,差別在於南韓仍然繼續維持較大規模的部隊,並擁有更充足的國防預算,因此未來還能保有最少1年半的役期,讓徵兵制能運作下去。
募兵制不一定比徵兵制好,這兩種制度各有利弊,國軍應選定一個制度後,徹底發揮這個制度的優點。 圖/路透社
全民皆兵,台灣準備好了嗎?
借鑑南韓的情況與台灣過去走向募兵制的原因,不難得出結論:如果台灣真的恢復過去以徵兵為主,募兵為輔的方式,那需要的配套措施就是擴張部隊員額,大幅提加國防預算,嚴格限制替代役的轉服條件,並如高華柱先生所建議的,役期最少要到2年,或是最低限度的1年半,才能有效維持部隊戰力。
只是進一步擴張部隊員額、大幅提加國防預算,這是目前台灣社會可以接受的政策嗎?
當許多政治人物口口聲聲主張要恢復徵兵制之時,是否也該同時告訴社會大眾,這麼做所要付出的代價?
徵兵制的確擁有全民皆兵的優點,但採用徵兵制並沒有比較便宜,畢竟這世界上絕對沒有廉價的國防。
政治人物若只想嘩眾取寵,要求恢復徵兵制,卻不考慮應該要有的配套措施,以解決過去實行這套制度時所產生的各種問題,那只是不負責任的選舉口號,而不是理性的國防政策。
徵兵制的確擁有全民皆兵的優點,但採用徵兵制並沒有比較便宜。 圖/路透社
※ ※ ※ ※ ※
國軍志願役部隊至今始終缺士缺官。記者洪哲政/攝影
【即時短評】
國軍募兵失敗 青年入營救援
蔡總統拍板恢復義務役、兵役延長一年,軍中將重現大批青年入營景像。面對國軍志願役部隊至今始終缺士缺官缺軍醫,須四出利用短期召募手法美化人力數據的困窘,要說此事是「民進黨執政、青年上戰場」,不如也說是「國軍募兵失敗,青年入營救援」。
國防部2018年宣示募兵制達成編現比達成90%目標,2019年推動「可恃戰力計畫」,藉由編成「聯合兵種營」一舉精簡掉3千名最難召募的機步、裝甲員額。國防部宣稱志願役部隊編現比達標。
但艱苦部隊如陸軍,主戰部隊人力至今始終未曾達標,尤其缺乏基層帶兵的軍士官,國防部至今已二度啟用召募一年制預備軍官的救急方式補人;原稱不下部隊、受訓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役男,也被改為以見學為名下放到部隊充人,甚至曾因此發生訓練意外憾事。以志願役為主的部隊,沒有義務役的醫官可供運用,基礎醫事人力缺乏,軍方人力資源的窘困層出不窮。
檢討國軍自2004年起推動的募兵制,期間歷經政府挹注增加各式戰鬥加給、薪津的過程,同時投注大筆預算改善部隊生活軟硬體,但至今部分志願役官兵服役環境仍然不符合「常理」,罔顧軍規藉由階級壓迫行霸凌之實,軍中自傷致死案例不斷攀升。若說「洪仲丘」案是國軍部隊最「黑暗」的時刻,其在社會上所產生的「反軍」動能足以讓軍法廢除、洪家人在綠營扶持下膺任立委,近年軍中的自殺冤案數,不知讓社會大眾對服役環境的可怖倍增多少想像,國軍募兵效率自然有限。
面對中共對台軍事威脅與日俱增,透由今年的圍台軍演,共軍已分批演練過對台戰爭初期的「拒止作戰」、「導彈攻擊」、「海上封鎖」,近日國防部又公布大批共機穿越巴士海峽,進行「空中攻擊梯隊」與「空中作戰管制」演練,共軍已明顯積極為犯台戰爭作準備。面對兩岸情勢嚴峻,國軍志願役部隊招募卻因軍方根深蒂固的管理劣根難以達標,眼見美方大筆售我的岸置魚叉飛彈、F-16C/D戰機即將抵台,國防部無兵可接,在美方關注下,蔡政府因此寧抱可能影響2024選舉,也「被迫」要下令恢復徵兵,以解本身政策所造成處境與軍方燃眉之急。
綠營執政後,將台灣利益與執著於鬥爭中國大陸的美國綁在一起,現在面臨共軍形同「兵臨城下」時宣布恢復徵兵,要說是「民進黨執政、青年上戰場」,不如也說是「國軍募兵失敗,青年入營救援」。兩者不但映照出國軍募兵失敗,按美方所營造區域情勢下的需索,台灣恐將逐漸重回全民皆兵、軍事肅殺的舊時代。至於役期為何是一年?國軍能否接訓?這些問題向來是政治人物畫靶,國軍負責命中,過去兵役四個月如此,一年亦復如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