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蒙大拿州上空發現中國間諜氣球,2日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推遲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中國的行程。路透
聯合報社論
中國氣球流浪到美國,
煽起台海危機氣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中出門前一刻喊停。理由是中國大陸的偵察氣球入侵美國領空,侵犯主權。氣球事件之前,新任眾院議長麥卡錫傳出準備訪台,引起美中台再度陷入軍事緊張,麥卡錫在布林肯出發前宣稱「目前沒安排訪台」,美中氣氛一度好轉,不料還是被一顆氣球中斷對話之路。川普及共和黨議員不斷叫陣白宮,要求「射下氣球」,凸顯拜登要恢復美中高層對話,內外都面臨逆風。
布林肯訪中,主要是修補被眾院前議長裴洛西訪台傷害的美中對話管道,阻止雙方關係惡化,管控台海新常態。然而美軍近來加強在琉球、菲律賓部署,已升高台海緊張。美中高層對話受阻,不僅影響未來對「麥卡錫變數」的危機管控,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北京日前提議恢復兩岸十六個直航點,此一攸關緩解台海新常態的建議,是否受到氣球事件牽累?
美國國防部二日表示偵測到疑似來自中國間諜氣球,中共外交部第一時間表示正在核實,希望雙方冷靜處理,強調無意侵犯任何國家主權及領空,接著坦承是民用科研飛艇,因自控能力有限,受西風帶影響偏離預定航線。
這顆氣球飛越日本、加拿大進入美國,位置在六萬英呎高空。美國空軍試圖擊落,但高度差太多,無功而返,如果使用防空飛彈,則恐對地面造成不必要損害,拜登接受軍方建議,只對這顆「不造成威脅」的氣球保持監偵。但面對共和黨質疑,布林肯不可能在氣球流浪美國期間,還跑到北京進行高層外交。他表示,適當時機再出訪。然而,這顆氣球已為美國兩黨惡鬥添加柴火,能否成行,變數仍多。
氣球行經日加兩國沒鬧出主權爭議,但到了美國便成為打不下來的「高空間諜」。主因在於美國進入大選年,朝野都輸不起反中的戰場。無論從選戰或美中競爭來說,拜登都不會放過氣球作為籌碼,以免被共和黨貼上軟弱恐中的標籤。
共和黨拿下眾院多數,建構反攻政權堡壘,連番打出台灣牌,挑戰北京底線,給白宮出難題。議長麥卡錫有意訪台,並成立中國事務特別委員會,該會還以加強對台軍售為由,有意來台舉行聽證會。另有議員提案放棄一中政策,承認台灣獨立,建議邀請蔡總統訪美等。這些主張看似大力挺台,其實是拿台灣當小刀戳痛中共並讓拜登難堪,不僅無助台灣提升戰力,並且是升高台海危機作為選票提款機。
中國氣球與麥卡錫訪台,曝露美中關係的脆弱。在共和黨揚言削減開支下,美國軍方不斷釋放中共侵台時程提前的訊息以保住預算,卻與拜登及國防部長「中國沒有立即侵台企圖」的說法大相矛盾。美國對中政策方向混亂,很大部分受民粹政治影響,對台灣也形成安全變數。
原本美中推動高層對話,連帶兩岸也出現互動善意,蔡總統表達對話意願,小三通也擬擴大恢復,北京則建議恢復直航航點。但在美中對立升高後,兩岸關係走向引人憂心。「間諜氣球」煽起美國反中氣旋,連行政院長陳建仁和外交部都隔海幫腔,蔡政府是否要再次利用這股反中氣旋,為保衛政權再賣一次芒果乾?
雖然去年九合一選舉讓蔡英文的抗中保台崩潰,但民進黨在二○二○年嚐過親美反中的勝選果實,自不會輕易錯過這班反中便車。在美國國會飆車反中的領軍下,綠營將抗中粉飾成親美,賴清德還率先撻伐疑美論,包裝務實台獨。氣球事件被升高成入侵美國主權,對美台反中陣營是利多,相對也縮減三方對台海危機的控管空間。
※ ※ ※ ※ ※
蒙大拿州上空發現中國偵察氣球,美中緊張關係急速上升,中方雖稱是民間的氣象氣球,但國務卿布林肯仍為此暫緩訪問中國。(路透)
【即時短評】
氣球風波看美中高來高去
台灣政客蹭熱度兼賣芒果乾
一顆用途美中各自表述的高空氣球,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用來當作延遲訪問北京的主因,堪稱近代最政治化的一顆氣球。
美國總統拜登在一月底就已經聽取簡報,獲知中方氣球進入美國領空,然後行政部門向媒體出示照片,消息在美國時間二月二日曝光,引起軒然大波。共和黨主導的聯邦眾議院也是差不多時間接獲行政部門簡報,很不是滋味,只能加碼抗中,努力將拜登和民主黨打為對中的鴿派。
中美對氣球用途的定位南轅北轍,北京堅持氣球是無人飛艇、民用、蒐集氣象資訊,因不可抗力進入美國,純屬意外。
美國國防部則認定是間諜氣球,而且受到中方操控,但不願提供媒體任何根據,只說事涉機密,並以不構成威脅為由,現階段排除擊落的選項。
美方選擇讓消息在布林肯出發前夕曝光,可能是要先看看北京如何回應。北京外交部第一時間表示尚待核實。在美國媒體用「疑似」中國的間諜氣球報導後,北京隨即澄清。布林肯仍以此為由宣布暫緩訪中行程後,致電中共外事辦主任王毅,討個說法。
布林肯表示基於中國一顆「高空偵察氣球」目前在美國領空,此時訪中不宜。對於北京「表示遺憾」的聲明,布林肯斥為「不負責任的行為、明顯侵害美國主權和違反國際法」。
耐人尋味的是,直到三日的北京外交部例行記者會,被問到氣球和布林肯訂於五日訪華的問題時,發言人毛寧仍回應:「我注意到有關報導,中方正在了解核實情況。關於布林肯國務卿訪華,我目前沒有可以發布的消息」。
因此,布林肯宣布延後訪中後,北京外交部四日回應「事實上,中美雙方都沒有宣布過什麼訪問,美方發布有關消息是美方自己的事情,我們予以尊重」,就沒有被打臉的問題。
假如套用禪宗,美方以氣球侵害主權為由暫緩布林肯訪問,有點「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的味道。中方的回應則像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原先就沒有證實訪問的報導,自然就沒有暫緩訪問的問題。當然,恨不得看北京笑話的人,會解讀為中國替自己找下台階,不過這應該比較偏向事實。
話說回來,中方氣球進入美國領空,侵害主權,都是事實,但可大可小,美國的主權豈是任人侵犯?布林肯也表示「條件許可」時儘速訪中。
一顆氣球讓外界目睹美中如何「高來高去」、「鬥而不破」。台灣從行政院長陳建仁到外交部和民進黨立委在場邊跟著敲鑼打鼓,如鸚鵡學舌般高喊主權、國際法,只給人自我投射、蹭熱度、賣「芒果乾」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