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jpg

【軍事博評】
張競:
戰機打氣球
不是笑話而是戰史

2023-02-16 23:16:12 香港輕新聞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1.jpg
編按:利用遊戲製作的F-22擊落中國氣球摸擬圖……(圖片連結)

近日美國連續派遣戰機擊落進入其領空之不明氣球,許多軍事評論者與政治觀察家都以大砲打小鳥,來揶揄華盛頓反應過當。但在人類戰史中,使用戰機擊落氣球,不僅是在冷戰前後,針對在高空飄流或懸浮之偵察氣球、飛船或是飛艇,其實遠在一次大戰時期,派遣戰機擊落氣球就是空戰中之家常便飯,更因此而誕生許多空戰王牌(air combat ace)或是氣球殺手(balloon buster)。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砲兵部隊施放觀測氣球,作為砲兵觀測官作業儎臺,以便進行目標觀測與彈著修正作業。由於此種儎臺都是採取定點繫留模式,再加上氣球本身結構相當脆弱,再加上當時工藝水準與資源有限,因此鮮少使用氦氣讓其升空,多半都是運用氫氣作為升空浮力,因此其就變成反制敵方砲擊時,必須優先消滅之高價值目標。

2.jpg
編按:美國一戰時其中一位擊落王路克.法蘭克(Luke Frank),在法德邊境戰區的半年中擊落10架戰鬥機和14個氣球。事實上,當時德軍遠程射擊時的校射更為依賴載人氣球進行。圖右為一個氣球艇庫。(圖片來自連結1連結2)

就此種仰賴懸浮繫留氣球所構成之砲兵觀測據點來說,其基本編制與配備相當簡單,派遣砲兵觀測官並由其兼任通信作業人員,運用砲兵觀測望遠鏡、測距儀配合地圖與指北針,有時還裝設攝影機或照相機,再透過有線電或是無線電傳報觀測結果,其中包括敵方戰場運動或是特定活動狀態等敵情觀察基本要項,在砲兵部隊實施射擊時,就進行彈著修正與戰果評估回報。

讀者通常會認為此種觀測氣球,必然就會像坐以待斃鴨子般,很容易就可將其摧毀。但是由於此種定點繫留空中觀測儎臺,都會由砲兵部隊派遣防空火力加以掩護,必要時還有地面機動待命戰機,隨時依據空中威脅狀況,隨時升空攔截來襲敵機。

3.jpg
編按:防空用阻塞氣球,能限製對地轟炸的飛機進入城市上空或在高空瞄準的難道,部分防空氣球更會裝備小型炸彈,當機翼卡到鋼索時,末端的小炸彈可以迅速撞向機翼,令其爆炸墜毀。然而隨著飛機速度愈來愈快,防空氣球的作用也開始漸漸降低。(圖片來自連結)

不僅如此,有些觀測氣球周邊還會另行施放繫留式障礙氣球(barrage balloon),靠著氣球本體以及下方繫留或是垂掛鋼纜,並刻意配置在威脅軸向與進襲路線上,成為任務機針對觀測氣球進行攻擊時之運動障礙。更還有在周邊氣球籃架上裝設機關槍,派遣人員在這些氣球執行防空警戒任務,成為空中懸浮防空據點。甚至還有在障礙氣球上配置遙控爆炸裝置,當敵機來襲時適時引爆炸藥,讓其成為空中防禦雷區。

在表面上觀測氣球本身相當脆弱目標,但實際上卻是重兵戒備加以保護,因此攻擊氣球任務必須承受被敵方反制火力傷害風險才能達成任務,所以才會讓各國將氣球殺手列為空戰英雄;並且在戰史紀錄中,成功達成摧毀氣球任務,都還列有排名榜,有些擊殺氣球空戰英雄還曾經獲得王室親自頒授勳章待遇。

4.jpg
編按:一戰時的鐵道砲通常作為遠程 / 戰區打擊用,標準射程可達40公里以上(佈置在轉向架時)。在這個距離上就需要使用氣球作為觀測校射用了。圖為德國當時最大口徑列車砲38 cm SK L/45 "Max"。(圖片來自連結)

此外就氣球本身來說,雖然其氣囊充滿氫氣,只要能夠擊中就必然產生爆炸燃燒;但對攻擊者本身來說,假若未能保持適當距離,亦有可能隨著目標而賠上性命。不過話說回來,根據當時實際攻擊氣球經驗顯示,使用傳統機砲單純依靠彈頭衝擊力量,就算擊中氣球上之氣囊,其實很難產生火花引發爆炸,多半都是直接穿透,在氣囊上造成幾個孔洞讓其緩慢洩氣。此時攻擊任務飛行員多半都會集中火力,攻擊氣球下方搭乘籃架上之觀測官或是裝備,雖然不會有引燃氣球壯觀效應,但相對上比較容易獲致戰果。

5.jpg
編按:裴律爾火箭(Fusées Le Prieur)是以一定科角形式裝在機翼枝架上,除有仰射需求外,更有作一定曲射的需要,尤其考慮擴散效果後,在一定距離外也幾乎能擊中氣球或飛船這種巨大目標。事實上,這也是火箭用來迎擊空中目標的首次嘗試。(圖片來自連結)

正因為傳統彈頭機砲作為攻擊武器效果並不理想,最初是由法國海軍飛行員裴律爾(Yves Paul Gaston Le Prieur)上尉試圖運用固體燃料火箭作為改進攻擊氣球武器選項,該項武器係以其本身命名被各方稱為裴律爾火箭(Le Prieur rockets法語: Fusées Le Prieur),並且在攻擊德軍砲兵觀測氣球上獲得相當多戰果,儘管飛行員必須冒險接近氣球,但仍受到多方肯定。

不過等到曳光彈(tracer ammunition / tracer bullet)與燃燒彈(incendiary bullet)問世,並且工藝技術很快穩定成熟後,裴律爾火箭就被逐步替換,各國飛行員在擊落觀測氣球時,不但火力有所精進,對於本身安全亦有提升。

https://youtu.be/IWoEQRl8dCs
若網頁無法觀看,則請點選 YouTube連結網址,前往 YouTube觀看。

飛船和氣球一樣,可作為一個大型空中平台,20年代後更發展成大型空中巡邏母艦並利用氣囊間的空間搭載5架戰鬥機。只是由於外殼和氣囊都結構脆弱也經不起射擊,加上使用易燃的氫氣,一旦被敵機補足,非常容易被擊落。片段展示者為美國的Akron硬式飛船。

在此亦須指出,所有前述針對觀測氣球攻防過程所獲致之經驗以及武器研發結果,其實日後亦曾經運用在可遂行對地攻擊以及觀測任務之機動飛艇與飛船上;所以就人類戰爭史來說,針對能夠飄浮在空中之飛航儎臺作為攻防目標,根本就不是任何新鮮事。只是因為美國在處置位於其領空之不明飄流氣球或是飛航儎臺時,過度強調派遣特定任務機種,讓整個新聞都聚焦在任務飛航儎臺,反而讓軍事觀察家與政治評論者忽視掉,整個攻擊行動能否奏效,其實關鍵是在所使用之武器而非儎臺。

不過由於科技進步,現在用於製作氣球所使用之乳膠 (latex)或是聚酯薄膜 (mylar,亦譯為:麥拉膜),甚至是其他複合材料,其強度與承受高空輻射與氣象因素損耗(radiation weathering)都比當年強得多,所以空中飄流飛航儎臺活動空層與範圍亦大幅擴張。假若未曾經過刻意染色,基本上還可從氣球氣囊原始顏色來初步判定其材質,並且推敲出該氣球活動飛航或飄流高度。

6.jpg
編按:進行NWP預測時,由於涉及區域廣,變量多,衛星不能廿四小時都在上空監察,而且距離上也無力知曉部分天氣數據:另一方面也可依靠飛機完成,但成本貴,滯空能力不足,能自帶減應器、能在空域滯空數天至數星期的氣球還是更為合適的。(圖片來自連結)

由於人類社會極度仰賴運用數學運算模式,進行模擬分析以便預測氣象變化,此等數學運算天氣預測程式(NWP: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可以運用在氣象預報、氣候研究、臭氧層監控,火山灰散播以及其他涉及氣象變化之環境監控作業,相關資訊對於保險金融業、農產企業、建築材料與防災救災來說極度重要。但是該演算程式不僅需要氣象雷達蒐集相關數據,更要不斷施放探空氣球,來補足某些無法透過其他感測器或是地面站臺蒐集之平流層氣象參數;所以在現代社會在全球上空總是會有氣象研究氣球經常飄流,蒐集前述事關民生福祉之資訊。

7.jpg
編按:為射擊60年代美軍發放的偵察氣球,蘇聯曾要求尚在研究M-55極高空偵察機M-55的米亞舍夫設計局開發一種仰射且裝有機砲的攻擊型,最後該型特裝機裝備了兩門23MM機砲,只造了一架,計劃就因為美軍偵察手段全面過渡到衛星而完結了。(圖片來自連結)

因此若要評斷美國派遣戰機擊落氣球是否過當,審視作戰目標與手段是否相稱,其實不是從戰機本身是否過度使用武力或是火力,甚至是從氣勢上以雷霆萬鈞之力,透過霹靂手段達成任務來評斷。而是要從目標本身是否存在高度威脅來思考,同時在達成任務過程中,是否就作戰環境與目標性質來說,必須使用此等作戰儎臺與武器。有時要用關刀斬麻雀,其實也很無奈!

但話說回來,以如此寧可錯殺一百,絕不放過一個態度來面對空中所出現不明氣球,卻可能影響到氣象數據蒐集作業,恐怕才會因噎廢食,為安撫社會驚恐,卻搞到橫生枝節後患無窮!

photo.jpg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神仙、老虎、狗 的頭像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