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2_142412.jpg
 

臺灣軍隊需要一場管理革命!

28 10 月, 2021 獨家報導 吳崑玉

影視劇《國際橋牌社》第二季突破重重困難自行上映,其間軍事線描述臺軍義務兵在1996年臺海危機中的心路歷程,相當真實,引發許多討論。

資深媒體人李志德在臉書上的評論,點到了臺軍的核心問題。他以親身當兵經驗及多年軍事記者觀察,認為當年徵兵制下的臺灣義務兵,有著美軍及以色列部隊那種「公民兵」的特質,不為征服而戰,而是為民主而戰,而「為民主而戰的人,能夠對危機作出迅速的決策與行動;為極權主義而戰的人,做不到這一點。」美軍想出在戰車前面加裝鐵鏟,快速突破諾曼地灌木叢的,不是偉大的將領,而是來自農村的士兵,且將領們也欣然接受,迅速普及。

但是國軍的傳統,卻是由一板一眼的歐陸軍隊所建立的。黃埔是俄軍建立的,教官是留日的,北伐後軍事顧問是德國人,遷臺後的「白團」主力是日本軍官,盡皆強調「由外而內」的系統,加上後來郝大將的王陽明哲學、曾胡治兵語錄,把臺灣軍隊搞得死氣沉沉。

李兄沒提到的,還有當年因國家糧餉不足,養出來的種種陋習。當年的好將軍,是要先能做點生意,餵飽自家士兵的。在大陸,國民黨王牌74軍的創始人王耀武,派經理主任成立裕魯公司,軍車載糧載煤大作買賣。胡璉12兵團進駐金門之初,沒糧沒餉,只好用兩條登陸艦往返香港、臺灣、金門三角貿易,放任游擊隊搶劫過路商船,連蘇聯的船都搶。金門氣候種不了米麥,於是他找來中亞地區的高梁種子,釀起了高梁酒,金門酒廠就是胡璉創辦的。雖然後來老蔣說他像軍閥而把他架空拔掉,但他的確養活了一支軍隊。這些習慣延伸到基層,以前的連隊是要自己養豬、打漁、開福利站,弄點副食費才吃得到肉的。而這也養成了國軍軍官系統內的一些惡習,滿腦子都是錢,又因久未經歷真實戰鬥,戰備訓練反而居於次要位置。經理補給系統更是一片混亂,要嘛缺料不補,要嘛精良裝備封箱不敢使用,以備高裝檢。某次國安局特勤隊清庫房,居然清出三四十年前購買的一批防毒面具,從來沒人看過。

近日另有兩條新聞也頗值得探討。華爾街日報認為臺軍軍力不足,難與中國一戰,實地觀察過臺軍的美軍上校覺得,雖然臺灣海空軍素質堪與世界一流軍隊相比,但總體上資金不足,儲備體系形同廢墟,薪資待遇也太低。民進黨立委蔡適應則提案修法,允許國防部聘任文職人員擔任官校校長等職,納歸正常教育體系。在各方猛烈抨擊後,蔡適應撤案,此案暫時不了了之。

但是這些批評與建議都指向一個方向:臺軍的確有問題,但問題並不是傳統軍方人士所認為的「義務兵訓練不足故不能戰」。問題就出在軍方中高層,而且問題最大的就是人數最多的陸軍,及躲在後頭的後勤系統。其問題核心既不是國家認同與忠誠度,也不是學歷或操守,而是更根本的「現代管理能力」。

國軍軍官的管理能力之差,當過大專兵的人應該都深有體會,這是社會上許多人直覺認為國軍根本不能打,或對大小軍購案直覺反應其中必有貓膩的原因。筆者經歷過某位軍事院校校長,其所關心的事務永遠只有「頭皮與草皮」,號稱「兩皮將軍」。所自豪的管理能力僅及「內務管理」,成天檢查棉被有沒有折出四角,內務櫃有沒有擺放整齊。上級要求交論文或報告,均下發預官代筆。此人後來還當到國防管理學院院長。

國軍中高層如此離譜的原因之一,是其組織文化中的「黨軍」本質。部隊的主要任務不是保家衛國,而是維持政權穩定。所以槍法不能訓練到比警察好,爆破專長退伍後要比照要犯列管,各級長官日常主要任務就是不能死人,不要出事,出事後檢討報告重點不是肇因追溯與制度改進,而是人事懲處名單。美軍在「好人查理號」(Bonhomme Richard)失火事件後,做出多達數百頁的檢討,直指惡意放火雖是起因,但災情擴大的主要原因是各級官兵的輕忽與缺乏立即反應,十分鐘內居然沒人通報,進而提出調整建議。類似事件若發生在國軍,處理方式可能就是一張懲處名單,加上突然又增多的一大堆文書表格,搞得基層不堪其擾,真實的裝備與訓練依然從缺。

黨軍傳統背後所附隨的「恩庇-侍從」體制,造就了軍中派系的複雜惡鬥,嚴重影響人事升遷。使得整支軍隊只會強調紀律與服從,只知大呼小叫的威權式管理,毫無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技術。如此一味的「向上看齊」,限制了不斷尋求更有效解決方案的想像力,與不停依社會演進進行實驗或演化的彈性,而這卻正是公民軍隊的可貴之處。

美軍在波灣戰爭(Gulf War)便已引進條碼系統,英美聯軍在阿富汗用預裝貨櫃進行前線據點補給,而我們還在用手填表格層層上報,後勤效率與準確度簡直是兩個世代的差別。把國軍後勤外包給全聯或小七,搞不好還比較即時而精確。

更嚴重的是,黨軍傳統造就了一批政治意識超強,但管理技術不足的中高階軍官,連到立法院來談軍事改革,還在高談兩岸關係與統獨大戰,戰訓本務卻僅草草帶過。國軍的任務就是打擊來犯敵人,兩岸關係好不好?兩岸會不會開打?效忠大陸或臺灣?打起來會不會生靈塗炭?那不是國軍軍官可以決定的事。軍官的任務只有一個,不是為國犧牲,而是讓敵軍為他們的祖國犧牲,

總而言之,國軍軍事改革的核心,既非花大錢買裝備,也不是徵兵募兵後備兵糾纏不休又毫無效果。而是該從後勤系統與部隊領導下手,引進現代管理方法,減少不必要的文書作業,能用電腦解決的就不要靠筆和電話解決。連隊以上領導幹部應通過基本的MA(Management Associate )管理課程,其對現代管理與人資技能的熟悉度不應低於民間企業的儲備幹部,這也讓軍官們退伍後能有足夠本職學能謀得更好工作。如果當兵能夠讓一個人成長,並被企業所肯定,募兵的吸引力自然增加,軍隊的體質也才能增強。

美軍並不是靠財大氣粗成為世界的一流軍隊,而是靠內在的管理系統形成一個能夠有效運作、夥伴關係的團隊,進而組建出一套跨軍種、跨部隊的有效戰系,那才是一支現代軍隊的根本。不論臺灣未來是和是戰,我們都需要一支具有現代管理能力的軍隊來為國服務。而不是靠一群以和為貴的兩皮將軍,帶著一群不知為何而戰的軍官,統治著想戰能戰卻迅速失望的公民兵士,擔憂著不該他們擔憂的政治問題,卻不去面對四個月役期不足等實際弱點,讓整個國家的國防戰力,如同瑞士乳酪般處處破洞,失去國人的信賴與尊敬。

臺軍需要向美軍取經的,不是那些昂貴的洋槍大砲,而是人家的管理系統。我們的財力不見得玩得起海量火力,但管理思維可以讓我們找出方法,有效運用每一顆子彈,進而以寡擊眾,那才是現在國軍最需要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