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eenshot_20230609_062537.jpg


「別把對手逼成軍事敵人!」
智庫專家呼籲美中競爭該有這個終極目標

2023-06-08 21:00 風傳媒 蔡娪嫣

photo.jpg
美中關係、中美關係。(美聯社)

美中關係正因台灣和烏克蘭戰爭等議題陷入僵局,拜登政府近幾個月希望和緩與北京的緊張局面,但恢復軍方高層溝通渠道的要求遭到中方冷處理這讓一些專家與輿論擔憂兩個超級大國可能會誤判局勢、發生衝突。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歐漢龍(Michael E. O’Hanlon)6月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當代美國戰略辯論中,將中國描繪成「根本上充滿敵意和侵略性的國家」往往有些過頭了,在應對中國崛起政策的具體細節及整體思維上,美國「冒險採取的行動,可能會將對手變成敵人甚至是軍事敵人。」

長期研究國防安全的歐漢龍也透過該報告強調,一再發表預測中國侵台時間表的評論,實際上反而是有害的。

他指出,過度將中國視為對手或敵人,可能會讓人們認為美中軍事衝突將在某一時刻不可避免,這種心態可能增加危機升級的風險,「還可能使人們有意或無意地過度支持台灣獨立,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1.jpg
2022年8月28日,美軍飛彈巡洋艦「昌塞勒斯維號」(Chancellorsville)正在台海巡弋。(美聯社)

「美對中政策八成正確,二成過頭了」

歐漢龍指出美國在抵禦崛起中國方面總體上做得很好:兩黨就2023年美國國防預算達成共識,還有通過《晶片和科學法》、《降低通貨膨脹法》和《基礎設施投資法》,以及加強STEM教育。美國也正在限制中國獲取及利用西方高科技技術、美軍繼續在西太平洋地區行使自由航行權,並尋求提高台灣軍力以應對中國潛在攻擊。

但他表示,希望糾正美國當前戰略思想的趨勢。儘管他同意美國八成至九成的解決中國威脅政策,但認為仍有一成至兩成作法可能在「過頭邊緣」。

他舉例認為美國或將加速危機到來的言行,指出像「確信中國制定在未來十年內某一天攻擊台灣的具體計劃」,就可能導致美國放棄40年來防止台海衝突的「一個中國」政策。

2.jpg
2023年6月1日,美國總統拜登出席空軍學院畢業典禮。(AP)

他也提到,拜登(Joe Biden)政府在描述中國對待新疆維吾爾族人口的方式時,使用了「種族滅絕」這個「極具挑釁的詞彙」。他認為這並不恰當,因為在外交人權領域,言辭是非常重要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HRC)最近一份調查報告認定中國對新疆「實施嚴重人權侵犯」,便與美國國務院的觀點不同。

歐漢龍認為,中國在新疆所做的事情無疑是可怕的,但並非種族滅絕,這一詞彙已經引起中國和加拿大之間的重大爭端,似乎表明北京確實因此而感到挑釁。

加拿大國會2021年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動議,認定中國對維吾爾族實施種族滅絕,並揚言抵制北京冬奧。對此中國方面憤怒回應,稱加拿大國會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加拿大和西方國家在新疆問題上炒作「世紀謊言」。

3.jpg
2021年3月21日,新疆路旁的習近平文宣看版,上頭用維吾爾語及漢語寫著「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美聯社)

美國能遏止台海衝突

深入解析受關注的台海問題,歐漢龍認為「如果台灣本身不強行宣布獨立」,美國想遏制中國攻擊台灣應是可行的戰略任務。

他指出,試圖入侵並征服台灣,對北京而言是冒著巨大戰略風險,而且成功機會很小的;如果中國的目標是藉經濟脅迫台灣屈服,封鎖行動可能更容易成功,但是軍事封鎖也具有相當大的升級風險。

在中方攻台成功機會低的情況下,他認為台美雙方未來幾年內進行軍事現代化,是遏止衝突的最佳方法,例如將感測器、反艦飛彈和XQ-58A無人機靈活佈署。

「為了遏制中國的攻擊,尤其是對台灣的攻擊,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地專注於全面軍事現代化。在軍事和技術層面上,將中國視為我們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是明智的。」他解釋道。

4.jpg
2023年4月19日,美國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進行台海兵推。圖為委員會主席、共和黨聯邦眾議員蓋拉格在兵棋推演桌前思考。(美聯社)

建議把中國當競爭對手而非敵人

歐漢龍指出,五角大廈經常強調中國現在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軍,但常忽略了美國海軍戰力的總噸位約大於中國的兩倍,要理解軍事平衡或預測戰鬥結果,需要綜合考慮其他因素。

「中國的軍事崛起只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大國的自然行為」,他認為從崛起大國的歷史標準來看,中國的軍事建設和最近的武力行動「都相對克制」。

與其將中國視為對手或敵手,他認為視為競爭對手比較好。他指出,可以肯定中國的崛起不僅給美國帶來挑戰,也恐怕帶來危險,但不要忘記中國自身還有人口老化和經濟成長減緩、環境惡化等問題要面對,而且中國的軍事現代化計劃不太可能在特定日期前完成,中國的軍事預算雖然龐大,但仍不到GDP的2%。

5.jpg
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6月2日至4日出席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亞洲安全會議。(AP)

他建議在討論中國問題時,人們應保持理性和客觀的態度,不要陷入過度的恐慌和對抗情緒中。歐漢龍強調,保持戰略冷靜和對問題本質的透徹理解相當重要,以免不經意間增加了自身與中國的對抗風險。此外他還強調中國並未與俄羅斯和伊朗構成「新邪惡軸心」。

理想的美中競爭應有這個終極目標

歐漢龍總結道,美中競爭應該在一個更大的框架下進行,並在促進合作的同時確保美國和其盟友的利益得到保護。

在這競爭框架下,美國應該努力將中國引導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之中,並促進中國長期合作正如前任白宮國安會主管亞太事務的資深主任葛林(Michael Green)所提倡的「日韓澳中」大戰略。

葛林所提倡的戰略當中,日韓澳三個重要盟國都希望在美國與亞太盟友共同協調和支持下,說服中國在重大問題上合作。換句話說,在平衡軍事力量和與中國接觸的基礎上,將中國納入有利於先進工業民主國家的規則之下,應是美國與中國競爭該有的明確終極目標。

6.jpg
2023年5月19日,七大工業國集團的領導人在廣島的和平紀念博物館舉行獻花儀式。(美聯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