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1.jpg

photo.jpg

photo.jpg
美國財長葉倫(左)7日與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會晤。美聯社

聯合報社論
葉倫北京行缺乏突破,
但帶來熱絡氣氛

2023-07-11 00:22 聯合報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在北京的四天訪問,會晤了國務院總理李強、副總理何立峰、財長劉昆、人行行長易綱,和剛升人行黨委書記、預料將接替易綱出任行長的潘功勝等。葉倫在記者會坦承,這次訪問雖然沒有突破,但和中方官員的會談「富有成效」,有助雙方建立建設性的溝通管道。比起國務卿布林肯上月訪中的冰冷,葉倫這次帶來了熱絡氣氛,多少為美中關係鋪陳了回溫契機。

葉倫這次北京行,被視為美中關係「下限」的觀察指標:若連葉倫都搞不定,美中關係恐怕就難以回春。原因是,葉倫是拜登政府中最受北京歡迎的部長,她曾極力反對和中國「脫鉤」,認為那是災難;後來美方將「脫鉤」改為「去風險化」,多少參考了葉倫的意見。葉倫這次訪問雖缺乏具體突破,但她的親切得到中方友善以對,也為美國氣候特使柯瑞稍後的訪問奠定基礎。

在歐巴馬政府擔任過聯準會主席的葉倫,是自由經濟的理性信徒,並不贊成政府拿經濟制裁作為外交對抗工具。她曾主張應取消川普對中國三五○○億美元貨品課徵的懲罰性關稅,認為這無助降低貿易逆差,反而使美國的通貨膨脹惡化。但她的主張得不到鷹派氣焰高漲的拜登政府認同,多數官員仍認為高關稅可促使供應鏈中的產業移出中國大陸,因此必須維持。無論如何,葉倫的溫和立場為她贏得了中方的好感。

葉倫在會晤李強和何立峰時,皆強調美方不尋求與中國脫鉤斷鏈,也不尋求與中國進行「贏家通吃」的鬥爭,而是希望採取能讓兩國都長期從中受益的經濟競爭。對於美中雙邊貿易去年達六九○○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葉倫認為,這表示兩國企業在外交緊張中仍有足夠空間進行投資貿易。

葉倫對此行的期待不高,認為主要是為認識剛換屆的領導班子,彼此熟悉適應。值得注意的是,中共還特別安排已退休的前副總理劉鶴及前人行行長周小川與她餐敘,顯示北京當局願積極透過葉倫建立中美連結。其中,葉倫與國家外匯局局長、料將出任人行行長的潘功勝見面,引起最多注目,認為葉倫可能向他提出繼續或擴大「購買美國國債」的要求,這是葉倫身為財長的要務。

總體而言,葉倫這次訪問雖未見突破,但彼此的氣氛是熱絡的,語氣也是正面的。葉倫抵達北京時,北京剛下完雨,天空剛好出現一道彩虹,接機的兩國官員都指這道彩虹給葉倫看。李強會見她時,也以彩虹為喻表達善意:「就像下雨天,只看腳下只看到一灘泥濘,而抬頭看就能看到一抹彩霞,就能看到更多彩虹。中美關係也是如此。」此外,葉倫在雲南小館非包廂區進餐,表現親民,也在微博受到大陸網友熱議。

美方專家認為,中國高度重視葉倫此行,顯示中方不願與美國脫鉤;且中國經濟正面臨出口不振及投資消費疲軟,葉倫背後代表的是龐大的企業與投資,自然不會怠慢。中方則認為,美國連派高層閣員訪中,顯示拜登政府已認清與中國「脫鉤」不現實,唯有彼此接觸,才能解決美國的經濟和失業問題,乃至應對二○二四的大選。

葉倫在離華記者會上說,「相信世界夠大,足以讓我們兩國繁榮發展,兩國都有義務負責地管理這種關係,找到在全球繁榮中共生並分享的方式。」這話,是說給中國聽,也是說給美國聽。她的看法其實更接近全球共識,包括台灣在內,大家都期待在競爭中追求繁榮,而不是一味以國家安全為手段制約他人,來滿足自己的目的。

※ ※ ※ ※ ※

photo.jpg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的北京行9日結束了,但8日她會見中國副總理何立峰時,一連鞠了三次鞠躬。(網路截圖)

(政來經去)
美國「黑、白臉」先後訪中
台灣特使在那裡?

2023/07/10 15:30 台灣醒報 陳台生

一個月之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財政部長葉倫,相繼訪中。成為美中關係惡化後,最受矚目的媒體焦點,英國廣播公司(BBC)評論,兩人各自扮演黑、白臉不同角色,所受待遇不同,謀國目標卻一致。台灣處理兩岸關係的黑、白臉究竟在那裡?人民關切。

美中惡化無贏家

美中關係錯綜複雜,俄烏戰爭、經濟制裁、半導體科技衝突、區域軍事較勁,5年多來,堆積如山的不愉快,如何防止成為國際軍事或經貿環境惡化的導火線,成為布、葉兩人的重要任務。美中兩國關係惡化之後,全球經濟及區域政治,都陷於緊張情勢,各自有不同的麻煩,迄今仍看不到贏家。

長期以來主導國際政治經濟的美國,驟然發現連歐洲盟友也跟中國大陸經貿,有擺脫不了的關係,中東地區已不再是美國的囊中物,遑論 一帶一路52個非洲國家及非盟委員會,跟中國大陸利益糾葛不清。中國大陸再也不是1980年代,美日半導體協議,一舉擊垮日本經濟霸權,那麼容易解決。

布、葉訪中基調一致

布、葉兩人訪中的基調一致,就是「前往中國是為了重建聯繫」、「有一批新的領導人,需要互相了解」、「雙方應尋求一套公平的規則,進行良性競爭,而不是贏者通吃,這可以使美中兩國受益」、「會保有台海穩定風險管控的默契」、「一中政策不變,不支持台獨」、「兩岸歧見不能動武解決」、「管控日益惡化的中美關係」。

BBC以壞警察形容布林肯,猶如扮演黑臉,葉倫是好警察,正是白臉角色。兩人在中國大陸期間,角色不同,所受的待遇,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但是兩人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的溝通,都確立了未來美中對抗將成長期趨勢,打打談談是新常態。「世界夠大,足以讓兩國繁榮發展」,這是葉倫所闡述的美方目標。

台灣的策略在那裡?

葉倫訪中期間身段柔軟,在與中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面握手時,「三度鞠躬」,看得出她期待表達友好親切的態度,釋放的善意,似乎也得到對方同等的回應,中國罕見地安排多位現任與前任官員與她會晤,包括國務院總理李強、財政部長劉昆、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前總理劉鶴與前央行行長周小川。

不論是黑臉或白臉,訪中期間究竟受到什麼待遇,對當事人都是過往雲煙。但是,值得重視的是兩人訪中,正突顯前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如果今天不比昨天多做一點什麼,那麼明天還有什麼意義?」兩人今天的作為,都已為明天的美國謀取最大的利益。

近年來兩岸關係,隨著中美敵對,持續惡化,然而,看看布林肯、葉倫輪番上陣,不免讓人想起邱吉爾的另一句名言「如果糾纏於過去與現在,那麼你將失去未來」,拒絕糾纏於過去與現在,正是美國處理國際問題的寫照。問題是,台灣處理兩岸關係的黑、白臉究竟那裡?如果還要糾纏於過去和現在,台灣的未來又在那裡?

※ ※ ※ ※ ※

photo.jpg

《社論》
美中惡鬥尚能交流溝通
台灣不能?

2023/07/06 14:57 醒報

美中關係錯綜複雜,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訪中,看似關係緩和,卻又將祭出更嚴厲的晶片制裁,北京宣布自8月1日起,對鎵和鍺相關產品實施出口管制。雙方掐脖子戰爭未曾稍歇。位處地緣政治風險最高的台灣,應準此思考與強鄰相處之道,以謀求人民最大利益。

美中鬥而不破

繼國務卿布林肯6月中旬結束訪中之旅後,一如預期,財長葉倫本(6)日踏上中國大陸,作為期3天的訪問,由於中國大陸早已拒絕與美討論最敏感及危險的軍事議題,葉倫此行只能聚焦在經濟議題上,再順便提醒中方,任何提供俄國致命武器的舉動,將引發對中國更嚴厲的實體制裁。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將採取行動,在未事先取得許可的情況下,停止向中國與其友好的國家,輸出輝達(NVIDIA)等晶片製造商生產的先進晶片,以進一步限制中國大陸發展AI先進科技的可能性。在此之前,輝達為中國大陸市場設計了一款AI晶片,稱為A800,以取代廣泛用於數據中心AI運算的AI100晶片款式。

美國加強晶片制裁

美國官員認為,AI的技術可以用於武器發展,製造化學武器、無人飛機,或編寫惡意電腦程式。美國已說服擁有全球最高端晶片製造設備生產商的荷蘭與日本,配合美國政策,禁止輸出高端晶片生產設備及材料給中國大陸,並將制定後續規定,以限制中國大陸發展AI科技。

倫敦時報最新報導指出,美國對中國大陸的晶片戰爭,是要把中國大陸打回「石器時代」。回憶1986年美日半導體協議,美國徹底整垮日本半導體產業,為台灣帶來絕佳商機,建立現在護國神山群,以台積電為首,創造現在每年外銷產值達GDP總值7成的亮眼成績。

中國稀土反制

中國大陸回擊美國進一步晶片管制措施,動作迅速,立即宣布自8月1日起,對鎵和鍺相關產品,實施出口管制。業界擔心,如果美、中關係持續緊張,中國大陸後續可能會祭出更嚴厲的「稀土」限制,將影響半導體晶片及電動車、高階軍事武器的生產,後續情勢發展長期當然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生產,不容漠視。

近年來台海緊張持續,兩岸政府斷絕溝通,中國大陸海、空軍頻頻出擊,威脅台灣安全。拜登政府官員一再鼓勵台灣與中國大陸恢復協商談判,無奈雙方還是無法開啟溝通大門,台灣不僅無法降低對岸軍事威脅,如今還擔心是否引爆雙方貿易戰,造成兩敗俱傷的結局。

兩岸應開啓溝通大門

2024年總統大選將屆,各總統候選人都將兩岸關係列為重要議題,卻又擔心被扣紅帽子,不敢提出具體政策,與對岸交流溝通,淪於空泛的口號,無助於解決頻頻升高的軍事威脅,以及不斷增加的軍購及人力動員。台灣在中美對抗的國際環境中,如何打開雙方溝通交流大門,增加瞭解,降低敵意,應是當務之急。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長葉倫,相繼訪中,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拜訪習近平,且正積極安排拜習會,美中即使對抗若此,高層官員及民間,尚能保持溝通交流,為何台灣不能?凡此皆值得當局思考,如何仿效美國靈活的外交手腕,才能為台灣謀求最大利益,保護國家安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