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國共內戰結束了嗎?


許劍虹觀點:
國共內戰結束了嗎?

2023-09-10 07:20 風傳媒

許劍虹*軍事史研究者

許劍虹:國共內戰結束了嗎?
金門大膽島上山壁的大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心戰牆看版。(資料照,軍聞社) 

提到當今的兩岸對立,人們往往將之歸因於民進黨政府想要推動台獨,抗拒中共的統一訴求。此種二分法的論述,其實與民進黨政治人物將八二三砲戰歸納為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的戰爭,從而得出八二三砲戰和台灣人無關的結論一樣,都是在給歷史去脈絡化的行為。八二三砲戰當然與台灣有關,可海峽兩岸的對立確實是始於國共之爭,與統獨之爭其實沒有直接關係。

中華民國政府之所以在1949年被趕到台灣來,不是因為共產黨、國民黨或者任何大陸的政黨主張台灣獨立,而是因為原本是執政黨的中國國民黨鎮壓中國共產黨的叛亂失敗,不得不撤退到台灣來延續中華民國的法統。從這個角度出發,無論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都自認是領導全中國的政黨,都主張台灣與大陸在法理上同屬中國領土。

國民黨與共產黨的主張統一,卻仍然大打出手,因此兩岸對立的來源其實是中國兩大統派政黨之間的內戰,跟台獨沒有關係。直到1965年以前,蔣中正領導的中國國民黨都沒有放棄以武力為統一的手段,試圖率領國軍揮師中國大陸推翻中國共產黨,重新將兩岸統一於中華民國的法統之下。到了1965年以後,中國國民黨改以和平手段推行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共產黨在1979年以前同樣以「解放台灣」為口號,試圖將台灣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治之下。不過隨著中共與美國建交並走上改革開放之路,「解放台灣」改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標誌北京當局轉以和平為推動台灣「回歸」的主要手段。換言之,兩岸從來沒有放棄消滅對方,並以自行的法統實踐中國統一的主要目標。

許劍虹:國共內戰結束了嗎?
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解放軍。(資料照,美聯社)

那為什麼現在國民黨天天喊和平,為什麼國民黨與共產黨能以「九二共識」為契機展開兩岸事務性協商?難道國民黨與共產黨已經達成和解,不再以消滅對方為目的,否則1987年以來日益深化的兩岸交流是怎麼來的?答案其實是否定的,以消滅對方為宗旨的終極目標並沒有為國共兩黨所放棄,只是基於現實而暫時「擱置」了而已。

並非首次「擱置」爭議

自蔣中正1927年發動清黨以來,中國國民黨的目標就是建立一個實施兩黨或者多黨政治,卻沒有中國共產黨存在的中國。為什麼青年黨與民社黨可以存在,卻不能給中國共產黨一席之地?因為中國共產黨在蔣中正的認知中,為共產國際的中國支部,是蘇聯用來對中國實施滲透,進而推翻中國合法政府的外國代理人,當然必須除之而後快。

至於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初的目標就是從資產主義政黨手中奪權,進而消滅一切的資產主義政黨,將中國打造成推行「人民民主專制」的國家。在所謂「人民民主專制」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唯一的執政黨,其餘黨派不是只能當接受中共領導的花瓶政黨,就是必須要被中國共產黨物理消滅。蔣中正領導的中國國民黨不願接受蘇聯和中共領導,當然被劃入了「反動派」的範疇。

因此可以說,國共雙方早從1927年起就確立了消滅對方的目標,共產黨還以組建自己的軍隊做為回應,發起了「南昌暴動」,更加確立了雙方不排除以武力為手段實現這個目標。這是直到今天,中共方面都強調不排除以武力為手段解決「台灣問題」的思想根源。可即便如此,蔣中正與毛澤東也並非沒有「擱置」過這個目標的前例。

對日抗戰的爆發,讓蔣中正背後的靠山美國與共產黨背後的靠山蘇聯都認知到日本的危害,因此紛紛施壓自己在中國的兩大代理人「擱置」爭議,共同對抗法西斯的侵略。縱然國共兩軍在抗戰時仍是摩擦不斷,可美國或者蘇聯總會在雙方即將翻臉前出面強迫雙方和解,維繫所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運作。

許劍虹:國共內戰結束了嗎?
1945年12月,馬歇爾奉美國總統杜魯門之命出使中國,希望能調停國共內戰。(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即便是到抗戰勝利後,不願意在亞洲大打出手的美蘇兩國仍不斷施壓國共雙方自我克制,更強迫蔣中正和毛澤東兩人組織聯合政府以避免內戰爆發。然而蔣中正與毛澤東都自認日本這個共同威脅已經排除,以實力消滅內部隱憂的機會已經來到,都不聽從美蘇的建議彼此大打出手。結果共產黨戰勝了國民黨,在1949年將中華民國政府驅趕到了台灣來。

從「解放台灣」到「一個中國」

中共在對日抗戰期間不具備推翻國民政府的實力,外加蘇聯以國民政府為對抗日本擴張的夥伴,毛澤東不只放棄了推翻國民政府的口號,還率領他建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歸順中華民國。等到毛澤東1949年以實力將中華民國政府在大陸的影響力連根拔起以後他就迫不及待的將大陸的國號由中華民國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顯見當消滅對方的障礙被排除之後,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都不會繼續「擱置」消滅對方的目標,這點從毛澤東毫不猶豫變更國號的行為就可以看出。在中華民國尚未被消滅的情況下,另立一個「新中國」將導致兩個中國同時存在的事實,甚至可能推動台灣走向獨立。可這兩點從一開始就不在毛澤東的考慮範圍之內,更證明了兩岸衝突跟統獨毫無關係。

而歷史的發展也確實出乎毛澤東的預料,共軍沒能一鼓作氣佔領台灣,將中華民國打入歷史的熔爐。兩岸的分治就這樣僵持了下來,起初毛澤東也試圖以武力解決兩岸問題,因此有所謂「解放台灣」的口號。想不到美國在韓戰爆發後改變了原先不介入國共內戰的政策,對撤退到台灣的中華民國展開軍事與經濟援助。

原本屬於中國內戰的國共之爭,一瞬間上升為美蘇全球冷戰的一部分,「解放台灣」不再只意味著中共取得統治中國的法統,同時也是整個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勝利。蔣中正同樣認為「反攻大陸」代表的是整個自由世界的勝利,並相信美蘇之間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能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戰般,幫助他帶領自由中國重返淪陷區。

許劍虹:國共內戰結束了嗎?
八二三砲戰資料照,美國海軍陸戰隊與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陸吼」演習。(資料照,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然而在65年前爆發的八二三砲戰中,無論是赫魯雪夫還是艾森豪都不打算為了自己在海峽兩岸的代理人打一場世界大戰,尤其當時美國與蘇聯都有了核子武器,直接大打出手的結果恐怕將導致全人類滅亡。在美蘇紛紛出手約束兩岸不得有過激行為的情況下,八二三砲戰始終停留在區域衝突的規模上。失去「解放台灣」機會的毛澤東,只能改口高喊「一個中國」的口號來挽回顏面。

國共堅持漢賊不兩立

在經歷了古寧頭戰役、九三砲戰以及八二三砲戰之後,毛澤東認知到共軍不具備以武力佔領台灣的能力,只好喊出「一個中國」的原則來在外交場合上打壓台灣的活動空間。在中共的論述中,「一個中國」同時為毛澤東與蔣中正的原則,雙方基於對維持中國主權領土完整的共識,在八二三砲戰期間產生了聯手反對美國製造「兩個中國」的默契。

因為美國試圖施壓蔣中正從金馬撤軍,而在中國行政劃分中屬於福建省的金門與馬祖無疑為連繫海峽兩岸之間的紐帶,此舉無疑是在製造台灣與大陸的永久分裂。所以毛澤東藉由砲擊金門,讓蔣中正有理由強化對金門的運補,破壞了美國試圖永久分離兩岸的企圖。此一論述只是在共軍無力拿下金門的情況下,為了維護中共政權的顏面所不得不製造的謊言。

蔣中正確實也主張「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的「一個中國」,但此「一個中國」必須建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被徹底消滅才算完整。在這樣的情況下,八二三砲戰期間的蔣中正不可能與毛澤東有任何默契,所謂蔣毛雙方有默契的論述也只能在大陸的書籍上看到,台灣方面完全沒有相關紀錄,純屬中共方面的捏造。

可兩岸在國際外交場合,確實堅守霍爾斯坦主義,堅持自己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中共要求任何試圖與自己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不得承認中華民國政府,台灣也會在發現自己的邦交國試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關係正常化前率先與之斷交。反過來任何試圖與中華民國建交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邦交國,都會立即失去與大陸之間的外交關係。

許劍虹:國共內戰結束了嗎?
中國前外長喬冠華於1971年帶領中國代表團首度出席聯合國大會。(資料照,新華社)

然而到了70年代,隨著中共統治大陸的事實已普遍為國際承認,而且中華人民共和國還得到了大批獨立的亞非新興國家支持。中華民國代表團被驅逐出聯合國,美國同時也對中共與蘇聯之間的衝突有所掌握,決定接受英國等北約盟國的建議,採取拉攏中共與西方國家聯手圍堵蘇聯的政策,給國共的關係又帶來了新一波變化。

從「一個中國」到「兩個中國」

自韓戰爆發以來,美國的國家政策就是外交上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就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可實質上認知世界上有兩個中國,至少有兩個中國政權存在,是美國所必須要打交道的。比如許多在1949年以前來不及撤出大陸的美國公民或者韓戰期間被俘虜的美國軍事人員,就必須要透過在瑞士或者波蘭舉行的大使級對話來爭取他們獲釋。

實質承認兩個中國政權的存在,早已是美國的既定政策,因此艾森豪雖然大力支持蔣中正對台灣的統治,且最終在外島議題上有所妥協,但還是堅決反對蔣中正「反攻大陸」。以英國為代表的北約國家,則主張民族主義而非共產主義才是驅動中國共產黨在大陸永續執政的真實原因,認為遲早有一天中共會和蘇聯翻臉,建議美國應該放下迂腐的意識形態,推動與中共的關係正常化。

然而美國以宗教立國,始終將對蘇聯的冷戰視為一場捍衛資本主義與自由貿易的聖戰。透過中華民國空軍U-2飛行員蒐集回來的資料研判,蘇聯撤走了協助中共研發核子武器的專家,莫斯科與北京的關係在八二三砲戰後確實有決裂的跡象。不過毛澤東仍堅持在大陸推動計劃經濟,對美國的批評也沒有因為與蘇聯的關係惡化而有所軟化。

甚至與蘇聯的關係惡化,反而助長了中共與蘇聯爭奪共產主義陣營老大哥的野心,更積極向全球輸出革命以反抗「美帝」。所以直到尼克森上台以前,美國根本沒有任何與大陸關係正常化的機會。直到1969年,蘇聯與中共在珍寶島大打出手,布里茲涅夫甚至不喜以核威攝為手段逼迫中共就範,迫使毛澤東做出拉攏美國來對付蘇聯的決定。

許劍虹:國共內戰結束了嗎?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與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在北京會面,握手寒暄。(資料照,美聯社)

於是就如同我們所知道的,有了1972年尼克森對中國大陸的訪問。這場訪問確認了接下來近半個世紀美國與中共的戰略夥伴關係,同時也確立了美國該如何對待兩個中國政權的政策,於是又有了《上海公報》的誕生。此一公報表明了美國對海峽兩岸所有的中國人都堅持「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立場不提出異議,並以此為基礎鼓勵兩岸重新接觸。

美國鼓勵兩岸談判

但是對於誰代表「一個中國」,《上海公報》其實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而且其實從1899年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以來,美國就已經有自己的「一個中國」政策,堅持只與一個合法的中國政府打交道。《上海公報》的存在,無形中反而給了美國在只承認一個中國政府的情況下,同時與兩個中國政權打交道的外交基礎。

所以從1973年開始,北京與華府就相互設置了聯絡處,而中共駐華府聯絡處的存在絲毫不影響國務院與中華民國駐美大使館的接觸。到了1978年底,隨著鄧小平上台,大陸進一步擺脫毛澤東時代的計劃經濟,讓美國認知到與中共關係正常化的時代已經到來,便於1979年1月1日正式將對中國的外交承認由台北轉移到北京。

美國基於聯合中共對付北京的需要,讓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位進行了一次對調,原本駐華府的中華民國大使館改為代表處,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華府聯絡處升級為大使館。可實質上美國仍承認在台灣存在著一個有別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政權存在,並經由通過《台灣關係法》來反對中共片面以武力併吞這個政權。

鄧小平帶來的改革開放,等同於宣告中共擁抱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擁抱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則意味著中共向美國投降,在經貿制度上接受美國的領導。自卡特以來到歐巴馬的歷屆美國總統,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相信資本主義將催生中產階級在大陸的崛起,而中產階級的崛起勢必將引領中國大陸走上政治改革和民主化的道路。

許劍虹:國共內戰結束了嗎?
2015年11月7日,總統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會晤。(資料照,美聯社)

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岸的終極統一是美國所樂見的,因為建立一個民主自由又親美的中國是清末以來眾多美國傳教士、商人以及政治人物的夢想。如果大陸能走向民主制度,那麼台灣是否要持續獨立於中國的統治之外對美國而言根本不重要。更何況當時的台灣還是威權統治時期,與堅持一黨專制的中共沒有太明顯的區別,完全沒有必要為了台灣去得罪擁有更多人口的中國大陸。

讓統獨兩派彼此制衡

可偏偏蔣經國不吃這一套,他把中華民國法統的存在看得遠比大陸的民主化還有兩岸的統一更為重要。所以實質上他也認知到有兩個中國的存在,更知道中華民國已經沒有統一大陸的可能性,但是他必須要確保中華民國這個政權能夠在自己死後延續下去。於是蔣經國以「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來回應鄧小平喊出的「第三次國共合作」口號。

台灣在50年代已推行地方自治,到了蔣經國時代更是大力推動台灣的「民主化」,目的就是要向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證明台灣有堅持一黨專制的中國大陸在本質上的「不一樣」。以此為根據,蔣經國與他後面的繼承者才有更多的正當性來要求西方國家支持台灣抗拒大陸的統一訴求。不只是「民主化」,蔣經國還大力提拔本土精英,進一步推動台灣的「本土化」。

兩岸到80年代已經分治了將近40年,除了國共意識形態的對立外,各自早已發展出了有別於彼此的生活模式與鄉土認同。考量到許多追隨國民黨來台灣的外省人,只是害怕毛澤東的暴力革命與政治清洗,並不是真的認同三民主義和中華民國,很有可能在中共宣佈放棄毛澤東的極端政策後因中華民族主義而被中共吸引過去,「本土化」政策能對他們施以有效的牽制。

同時蔣經國也憂慮過度的「本土化」,可能會讓已經習慣以及認同了台灣的外省人與他們的後代接受了台獨論述,成為消滅中華民國的另外一個潛在因子。蔣經國在1987年同意老兵回到大陸探親,藉由兩岸交流維繫台灣與大陸之間的紐帶,唯有讓獨派與統派同時存在且彼此制衡,才是延續中華民國長久存在的不二法門。

許劍虹:國共內戰結束了嗎?
蔣經國。(新新聞資料照)

不過蔣經國始終拒絕與大陸展開國共和談,因為兩黨過去的歷史仇恨累積的已經太深,且過去威權時代的教科書灌輸給台灣人民的思想就是一旦與中共展開接觸就是上了共匪統戰的「當」。身為台灣反共抗俄教育的開山祖,蔣經國沒有辦法自己破壞自己立下的規矩。因此直到他在1988年1月13日去世以前,兩岸的官方接觸還是十分有限。

國共再度決定「擱置」爭議

蔣經國去世後,無論是接掌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的李登輝,還是負責兩岸談判的辜振甫都是與中共沒有仇恨的本省人。包括焦仁和與馬英九等在李登輝、辜振甫手下處理兩岸事務的外省第二代,同樣沒有過去老一代國共鬥爭的仇恨,卻有強烈的中華民族情緒,而且他們也都留學過美國,對美國的對華政策有十分貼切的掌握。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比起蔣中正與蔣經國時代的黨國大老們有更高的意願開展與大陸的接觸。更何況當時多數的台灣人也受夠了兩蔣時代的「反共八股」,認為既然大陸市場已經對外開放,同文同種的台灣人沒有置身事外的理由。台灣人能夠在美國賺錢,在歐洲賺錢,在日本賺錢,在南韓賺錢,在東南亞賺錢,為什麼不能在大陸賺錢?

眼見台灣人對於與大陸的往來已經超過了探親的需求,兩岸展開事務性協商也就有所需要了。中國大陸方面,在90年代對兩岸往來的需求更是遠大於台灣,尤其是天安門事件以後,中共遭到西方國家的集體制裁,只剩下日本與新加坡等秉持東方價值的國家願意繼續予以投資。台商的資金注入大陸,無疑是一股新的活水。

既然兩岸現實上有彼此往來的需求,且美國的政策也是鼓勵兩岸透過溝通解決彼此的問題,李登輝、辜振甫還有他們手下的外省二代精英們就順水推舟開展兩岸協商。不過兩岸還是卡在彼此憲法裡的「一中」關卡,注定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彼此存在著「排他性」,如果兩岸真的要談判,就必須要回到抗戰時代那般「擱置」誰代表中國的爭議。

許劍虹:國共內戰結束了嗎?
1993年4月27日,辜振甫與汪道涵在新加坡舉行第一次「辜汪會談」。(資料照,取自網路)

於是就有了「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這個概念的誕生。與抗戰期間由中華民國代表唯一的中國,國民黨與共產黨同時以中華民國政黨自居的情況稍微不同的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是在中華民國與中共兩個政權之上再創建一個模糊的「中國」框架,讓兩岸或者國共的代表能在這個框架下展開協商,於是就有了辜汪會談,還有馬英九上台後一系列緊密的經貿以及文化交流。

「擱置」不代表「解決」問題

不過就如同抗戰時國共兩黨只是「擱置」了爭議,卻沒有「解決」爭議一樣,「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也沒有真正「解決」國共和兩岸之間的問題。中共對「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態度是只取「一個中國」,對「各自表述」的立場始終模糊。只有在國民黨執政的時候,會對「各自以口頭表述一個中國」持「擦邊球」般的承認,到了民進黨時代又全部予以否決。

顯見中共還是以黨對黨的態度在面對台灣,沒有真正承認台灣與大陸是兩個不同的政治實體。而在蔣經國推動了「民主化」與「本土化」之後,台灣又豈止是國民黨一個政黨所能夠完全代表的呢?「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只是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的「默契」,並沒有民進黨的參與,又怎麼能夠讓不支持國民黨的台灣人民接受?

於是後來蘇起又提出了「九二共識」,因為他瞭解民進黨沒有辦法接受「一個中國」,共產黨沒有辦法接受「各自表述」,乾脆就用「九二共識」這四個字來確保兩岸交流能夠制度化。無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執政,都能夠用這四個字來延續既有的事務性協商。不過共產黨對「各自表述」模糊又差別待遇的立場,讓民進黨始終無法全面擁抱「九二共識」這四個字。

馬英九執政時中共接受「九二共識」,甚至於默許「各自表述」,讓兩岸享受到了和平紅利。但是輪到蔡英文時代,民進黨對「九二共識」採取遲疑態度,卻導致兩岸關係無法繼續前進。久了以後,原本是蘇起為了讓民進黨與共產黨交流而設計的「九二共識」,居然莫名其妙成為了國民黨的神主牌。原本教導台灣人民反共抗俄的國民黨,也莫名其妙成為了兩岸和平的守護者。

許劍虹:國共內戰結束了嗎?
習近平。(資料照,美聯社)

可兩岸甚至於國共的衝突只是「擱置」,從來就沒有真正解決。中國共產黨仍堅持海峽兩岸只能在「一國兩制」的模式下實現和平統一,這個一個只能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一旦接受「一國兩制」,等同於承認中華民國走入歷史。同樣的,中華民國政府沒有放棄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立場,《中國國民黨黨章》的第二條,也仍然強調國民黨「反對共產主義」。

內戰能夠結束嗎?

過去40多年,兩岸或者國共兩黨也不是沒有各自提出和平結束內戰的方法。比如黃年先生的「大一中屋頂」,還有前總統馬英九的「兩德模式」,都是台灣方面所提出,目的其實都是確保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正視中華民國的前提下結束國共內戰。當然這兩個建議雖然都是以「一中」為前提,但根本目的還是實質上推動「兩個中國」,而且不只是兩個中國政權,還是兩個中國國家。

當然兩岸彼此承認為兩個國家,不代表未來沒有統一的可能。事實上南北越是彼此承認的,東西德也是彼此承認的,但最後都走向了統一,差別是前者是武力統一,後者是和平統一。黃年與馬英九當然不會渴望武力統一,期待兩岸能夠過彼此深化交流,相互瞭解後實現心靈契合的統一。當然以他們兩人的意識形態出發,這個統一是兩岸重新統一在中華民國的法統之下。

不過因為兩岸實力差距過大,現階段只有中共統一台灣的可能,不存在台灣統一大陸的可能,因此黃年和馬英九不能明說的主張實際上是「擱置」並且拖延兩岸政治談判的時間。直到有一天中華民國重新佔據有利局面後,再來徹底解決兩岸的問題。從中共的角度出發,這當然是要消滅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代表的一黨專制體制,沒有接受的可能。

同理,中國共產黨現在提「一國兩制」的原因是因為知道台灣人民現階段無法接受自己的政治制度。但是中共對一黨專政的「優越性」有其難以動搖的信仰,他們認為只要等到台灣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享受到穩定有秩序的生活,又接受足夠的政治教育後,最終會接受大陸的政治體制,「一國兩制」的階段性任務也會宣告完成。

可見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都沒有放棄消滅對方的主張。而中華民國如今已經政黨輪替兩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言更是終結中共一黨專制的大剋星,留下來只會是心腹之患。更讓人感到恐懼的是,如今習近平似乎認為中共已經有了改變兩岸現狀,甚至於挑戰美國秩序的實力,不願意再接受美國的領導當世界工廠,無論明年是哪個黨贏得選舉,時間似乎都不會再等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