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以哈戰爭重塑國際經濟秩序


經濟日報社論
以哈戰爭重塑國際經濟秩序

2023-11-04 00:4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以哈戰爭重塑國際經濟秩序
聯合國大會上月27日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要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實現「立即、持久且持續的人道主義休戰」。 美聯社

以色列和哈瑪斯之間冤冤相報無休無止,是非對錯說不清楚,世界各國各執己見,使其成為分化世界的最利切割器。這個切割器不但重塑國際政治秩序,經濟秩序也受到影響,而且切割力道逐漸加大。

聯合國大會上月27日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要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實現「立即、持久且持續的人道主義休戰」,並要求援助物資不受阻礙地進入受圍困的加薩地帶,共獲120票贊成、45票棄權,只有以色列和美國等14票反對,獲得壓倒性多數通過。這項決議不具約束力,但具有政治影響力,美以兩國在國際上愈來愈孤立。

以巴戰爭目前仍以空襲為主,尚未全面開打,外溢效應已產生。首先是巴勒斯坦大量平民持續傷亡,以軍為便利進攻而強制封鎖,缺水、缺糧、缺藥導致的間接死亡難以計數,居民為了爭奪生存物質也使秩序失控。

其次是促進阿拉伯世界大團結。70多年來,阿拉伯國家和人民普遍同情巴勒斯坦人的生存權,支持其建國權。這回阿拉伯國家普遍譴責以色列違反國際法,濫殺加薩平民,指責以色列是戰爭罪犯,美國及一些西方國家則是幫兇,阿拉伯世界反以、反美情緒迅速高漲,阿以和阿美關係隨之更加對立。美國政客長期接受猶太財團鉅額政治捐款,不分黨派和地位長期偏袒以色列,引起阿拉伯國家惡感。

由於立場與觀點不一,西方世界的分裂加劇,美歐之間顯已分化。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愛爾蘭等在聯合國的投票和美國站在對立面,連英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都不和美國一鼻孔出氣,投下棄權。歐洲內部也分裂了。美國主導的二戰後國際秩序規則面臨解構邊緣,先是政治,後則經濟,先前已進入巨變的胎動中,今後將更加快速變遷。

經濟先進國家與後進國家之間的背道行進關係原已形成,以中國為龍頭的南方國家積極蓄勢別苗頭,繼南非金磚國家邀集上百國家與會後,上月中國邀得151國出席「一帶一路峰會」。這兩次結盟尋求共同發展的大會與兵凶戰危的中東變局形成強烈對比,也呈現美中大國博弈下的鮮明對照。以美國為首的G7國家主導世界經濟,其所建構的國際經濟秩序正解構中,在以哈戰爭之後,分裂的西方世界對上義憤填膺而內聚力更強的南國世界,對立更加尖銳,其效應從政治面外溢到經濟面,政經關係現已步入巨變的轉捩點上。

美國在國際新經濟秩序中必然更加孤立;新的國際政經秩序對美國愈來愈不利,美國維繫既存秩序將愈來愈吃力,所需投入的資源必然更加可觀,在債台高築的困境中,實力與能力已經捉襟見肘,勉力維繫全球戰略的遂行與規則的權威,更無法如同過去一般如臂使指主導,且其邊際效用遞減,美國終將不由自主地陷入主導力衰退與債務黑洞中。

美軍已經無法主宰中東秩序,美元的油元地位也因中東變局而面臨挑戰。美國原已積極推動沙烏地與以色列建交,希望藉以促使沙國不與中國進行人民幣結算,現在建交談判擱淺,沙國可能罔顧美國意願,讓人民幣結算石油交易再擴大,這將使美元的霸權地位被挖牆腳而出現缺口。而且,現今中東局勢巨變下,沙烏地阿拉伯國家減持美國國債勢在必行,美國國債的流動性危機可能雪上加霜,美債殖利率居高不下隨而固化,對經濟傷害更重。

眼前所見是美國舉債軍援以色列及烏克蘭軍費,近期提出千億美元追加預算,在中東新情勢下,石油生產國家將加諸美國絆馬索,減產勢在必行,致令美國通膨危機更難緩解,利率居高不下,讓美國政府負債加重與企業經營成本升高,不得紓解。以巴戰爭為美國的世界經濟主導地位以及經濟榮景帶來深厚的陰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