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安:美國武裝「堡壘臺灣」 成「中美對抗」灘頭堡


弘安觀點:
美國武裝「堡壘臺灣」 成「中美對抗」灘頭堡

2023-12-13 07:10 風傳媒

弘安*前國防大學戰爭學院戰略講座、教育工作者,現為全國公教軍警消聯合總會副總會長。

弘安:美國武裝「堡壘臺灣」 成「中美對抗」灘頭堡
媒體報導,陸軍五四二旅、三三三旅等兩個聯兵旅,今年下半年派遣營級單位赴美交流。圖為裝甲542旅執行戰備部隊偵巡。(圖/取自陸軍臉書)

兩岸經過70餘年的隔絕,但在過去的十年中,臺灣海峽的軍事平衡已經大幅倒向對中國有利的方向。隨著近年來中美關係的變化,美國對台政策也發生較大變化,更加突出政治化和安全化,導致中美在臺灣問題上的矛盾明顯加劇。美方不斷地對台加添加柴火,中方也在逐步拉高對台各種軍事施壓的態勢,「中國是否有統一時間表」成為美國朝野熱議的話題。

台海可能爆發戰爭情勢的威脅與隱憂,美國武裝臺灣,炒作「台海戰爭」,將台海當作戰場。但諷刺是台當局甘當中美對抗的馬前卒,欲推向兩岸「兵凶戰危」的險境;臺灣問題成為雙方相互刺激挑釁的政治工具,也成中美「軍事對抗」的灘頭堡。

通過《國防授權法》為台發展防衛能力

在上個月的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中,中方已明確提出美方應該將不支持「台獨」的表態體現在具體行動上,停止武裝臺灣,停止干涉中國內政,支持中國和平統一。隨著中美兩國軍方恢復一定交流,預計中方會向美國繼續表達對此事的關切。

在過去幾年美國《國防授權法》的規範下,台海目前面臨的戰爭威脅下,雙方的共同軍事訓練有其緊迫感。滿懷禍心的《國防授權法》內容,在強化「印太戰略」和繼續「武裝臺灣」方面展示出比較明顯的對抗性,表明美國依然在推進自己的對華戰略。美台軍事合作正在檢視所有選項,以確保能以符合《臺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的方式盡快移交軍備給臺灣。

弘安:美國武裝「堡壘臺灣」 成「中美對抗」灘頭堡
近年台海局勢緊張,解放軍多次在東部沿海地區舉行軍事演習。圖為央視發布解放軍東南海域多兵種聯合登島演練影片。(圖/作者取自中國軍網)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軍事委員會12月7日公佈,2024財年《國防授權法》(NDAA),法案協調版本的涉台內容引發島內關注。金額達8千多億美元,經過兩院協調後的最後版本內含多項涉及臺灣的條文,包括美台防務關係、網絡安全合作,以及為臺灣軍隊建立全面性的訓練、諮詢及體制性能力建構計劃。

《中央社》報道,據參議院軍委會公布的版本,在關於臺灣的部分條款中,國會要求美國國防部長在徵得國務卿同意,並與臺灣有關官員協商後,為臺灣軍隊制定全面的培訓、諮詢與制度性能力建設計劃。國會要求這項計劃必須讓臺灣軍隊能夠進行分層防禦,包括支持不對稱防禦戰略、加強美台軍隊互通性、鼓勵美台軍隊資訊共享,加強專業軍事教育與文官對軍隊的控制。

報道指出,《國防授權法》在涉及臺灣的主要內容,包括1307條款關於美台防務關係,持續支持臺灣發展必要的防衛能力;1308條款關於對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中涉及《臺灣加強韌性法》(Taiwan Enhancement Resilience Act, TERA)部分條文的修正;1309條款關於為臺灣軍隊建立全面培訓、諮詢及體制項目(a comprehensive, training advising and institutional capacity building program),以及1518條款,關於加強美台網路安全合作等條文。

報道分析,美台雙方就美國協助臺灣訓練軍隊一事向來低調進行,不過近年來包括《華爾街日報》等媒體都報道過美台之間,包括海軍陸戰隊及國民警衛隊在共同訓練的消息,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國防授權法》對此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公佈的協調版中被刪除的一些條款也受到關注。綜合美國彭博社、《南華早報》報導,一項要求美國企業在中國、俄羅斯等「受關注國家」進行涉及軍事應用技術的交易前通報財政部的條款被刪除,它遭到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麥克亨利等人反對。

此外,一些關於邀請臺灣參加環太平洋軍演(RIMPAC)、要求美國國防部提交報告說明美軍對抵禦中國侵台各種準備,以及支持韓國、日本與臺灣分享防務情報等條文,或因條文內容原本即包含在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中,或雙方未能取得共識而沒有納入最後文本。另外,涉及禁止從中國採購電腦、印表機等內容的條款也被剔除。美國國務院迅速否認「外國軍事融資計劃」意味著對臺灣的任何承認。在臺灣問題上,美國政府口頭上宣稱「保證」,行動上卻往往削弱「保證」。

建立「堡壘臺灣」 鼓吹「不對稱作戰」

美國鼓吹「不對稱作戰」已成為臺灣的顯學。英國《BBC》中文版11月6日以「美國正悄悄武裝臺灣」為題報導,臺灣建軍長期以發展海軍和空軍軍力為優先,相對犧牲陸軍。但在華盛頓的強大壓力下,臺北正在轉向一種「臺灣堡壘」戰略(fortress Taiwan),要令中國大陸難以佔領臺灣島。所謂「堡壘臺灣」戰略重點轉向地面部隊、步兵和砲兵,以擊退在海灘登陸的共軍,必要時與共軍在城鎮、叢林作戰,美國認為這項戰略將使大陸更難吞下臺灣;但是,如此一來,防守重任落在落後的陸軍頭上。

針對解放軍攻台模式,美國鼓吹「以小搏大」,支持臺灣發展必要的防衛能力,為臺灣軍隊建立全面性的訓練。「不對稱作戰」是相對的概念,是指由較弱或軍力落後的對手,採用不預期的手段及創新戰術向較強對手脆弱處發動攻擊。「以我之強擊敵之弱」、「隱我之弱避敵之強」,伺機爭取戰略。並且以天然環境優勢,發展敵方難以反制的戰術與戰技,充分發揮現有武器裝備性能,達到「以小搏大」的積極意義。

弘安:美國武裝「堡壘臺灣」 成「中美對抗」灘頭堡
「臺灣堡壘」戰略重點轉為地面部隊,陸軍部隊模擬城鎮作戰訓練情形。(圖/取自陸軍臉書)

烏克蘭此次運用這種戰術抵禦全球軍事強國俄羅斯,使其成為關注焦點。美國前防長埃斯伯(Mark Esper)曾率團訪台,建議臺灣不分男女「全民皆兵」,以強化「不對稱作戰」;此前美方也傳出調整對台軍售策略,限縮在不對稱防衛範圍內。對於美國不斷灌輸臺灣對陸「不對稱作戰」的軍事戰略,美國的建議是以自己國家利益優先,符合美國國家安全利益,不是為了臺灣好,臺灣若要實施不對稱作戰,等於是與解放軍短兵相接,要有付出代價的決心和準備。

從應對俄烏衝突的經驗可以看出,美國需要花很多時間決策、與盟友討論如何提供支援。因此,一旦中國大陸對台動武,臺灣必須自己撐住一段時間。考量美軍多快能抵達臺灣,臺灣也應思考具備哪些嚇阻能力。反映了美國對兩岸關係的真實心態:要進一步在台海問題上拱火,作為美國一個地緣戰略的因素來打壓中國,為中國的發展製造地緣政治緊張和壓力。不僅是挑唆臺灣成為所謂「亞洲的烏克蘭」,全面跟大陸對抗,也是在模糊兩岸關係的實質。

武裝臺灣 推向「兵凶戰危」險境

《BBC》指出,俄烏戰爭給了臺灣震撼教育,砲兵成了戰場主力,且烏軍在發射一連串砲彈後,可以立刻轉移位置,以避免俄軍如暴雨般回擊。但臺灣的砲兵部隊有許多裝備還停留在越戰,甚至是二次大戰的槍枝,無法在發射砲彈後迅速轉移陣地,一旦敵軍回擊,勢必會坐以待斃。臺灣軍隊的主戰坦克,雖有數百輛,卻已老化,現代化的輕型飛彈系統又太少。

臺灣的脆弱性迫使美國採取行動,這就是為什麼臺灣地面部隊被派遣到美國接受訓練,而美國教官也到臺北,為臺灣海軍陸戰隊和特種部隊上課。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表示,「標槍」和「刺針」防空飛彈是部隊可以快速學會使用的高效武器,臺灣可能需要的數量比目前多10倍。

美國提供給臺灣武器的新方式值得注意。美國早前批准5億美元的F-16戰機紅外線搜索和追蹤系統,還有其他設備。首次提供台8000萬美元軍事融資貸款。同時,民進黨當局2024年度防務預算達到創歷史新高的6068億元新台幣。另外,臺灣明年計畫採購5款軍用商規無人機和26套無人機反制系統。

[國台辦回應美國供台刺針導彈:將台灣推入陷兵凶戰危險境]

美國供應臺灣的一批FIM-92肩托式刺針防空導彈5月25日抵台,這是拜登政府將動用總統撥款權,向臺灣提供價值5億美元的軍備的一部份。

美國白宮7月28日宣佈,向臺灣提供價值3.45億美元(約26.9億港元)的軍事援助,並會首次從美軍現有的庫存向台轉移軍備。美國防部發言人29日稱,美國會向臺灣提供的軍備包括涉及防空能力的設備。此外,美國在台部署陸基飛彈(攻擊武器) 方面,引發亞太地區軍事緊張,甚至部署軍隊。繼臺灣軍方規劃2026年前在全台新設立12座「天弓-3」防空導彈陣地後,近期又有消息傳出臺海軍將建造15座反艦導彈陣地。

弘安:美國武裝「堡壘臺灣」 成「中美對抗」灘頭堡
陸基版魚叉導彈。(圖/作者取自美國國防部網站)

台灣陸軍司令部繼去年9月採購5000具紅隼火箭彈之後,今年8月再次下單,採購的數量達到5962具,預計在2025年11月底前分批交貨。兩者合計達到10962具。另根據臺灣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台軍規劃於2024至2028年度間,採購5款軍用商規無人機,需求總架數為3221架,另規劃採購26套無人機反制系統,總經費新台幣56億8798萬餘元(約合1.75億美元)。

弘安:美國武裝「堡壘臺灣」 成「中美對抗」灘頭堡
台軍方大量採購無人機強化戰力,圖為中科院研製的軍用旋翼無人機。(圖/作者提供)

《聯合新聞網》等多家台媒11月20日消息稱,自今年8月起,陸續有美軍包機深夜抵台,運送肩扛式「毒刺」防空導彈等軍備。11月初也有包機在日間飛抵桃園國際機場,直至19日都有包機運送美軍援品抵台。報道稱,最近一波軍援品包括能運用在所謂「城鎮巷戰」的8萬套美軍現役戰鬥裝備、1000挺M240 B排用機槍,近月以來,已陸續運抵臺灣。「國防部長」邱國正20日回應,指有關軍事裝備部分,是美台交流的專案之一,但不方便透露裝備項目、數量及品名。

1979年美國將外交承認從臺灣轉向中國之後,它依舊根據《臺灣關係法》條款繼續向臺灣出售武器。當中的關鍵是只賣出足夠多的武器,令臺灣能夠在中國可能發動攻擊時防衛自身,但又不會多到破壞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關係。幾十年來,美國一直依靠這種所謂的戰略模糊來與中國打交道,同時繼續做臺灣最堅定的盟友。

民進黨當局採購新式戰機的錢,就得需要舉債才能湊齊。為了匹配這些新的戰力,民進黨當局還在放寬徵兵標準,把更多臺灣人送上戰場。所以,「備戰才能和平發展」這句話中存在著一個騙局民進黨當局執政七年來的財政狀況是,國防支出保持增長,經濟發展支出卻幾乎沒變。軍備優先勢必會削弱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潛力,一個地區如果有成為「火藥桶」的風險,各種投資也會主動離開,經濟發展也會陷入長期停滯。這當然會讓臺灣人產生一種焦慮,以後還要怎麽發展?

回顧近年來兩岸關係走向,2008年到2016年國民黨執政時期,兩岸春暖花開,台海上空不見一絲戰爭陰雲。民進黨二次上臺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瞬間冰封,且在其各種「倚外謀獨」、「文化台獨」、「借疫謀獨」的操作中每況愈下,到現在已被多數人認為到了兵凶戰危邊緣,臺灣海峽成了「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

臺灣還在美國的壓力之下,將義務役男的役期從4個月延長為一年。美國白宮前國安顧問奧布萊恩宣傳臺灣應該讓數百萬人學會使用AK-47步槍。然則,賴清德所謂自己當選兩岸戰爭「幾率最低」的話,從何說起呢?實際上,「台獨務實工作者」賴清德只會比蔡英文更「獨」、更激進、更危險。若他當選,兩岸生靈塗炭的幾率不是「最小」,而恰是「最大」,這是眾所周知、毫無疑問的常理。

對此,國防部長邱國正12月8日在立法院受訪時強調,國軍與國際盟友的交流沒有停過,包括訓練、資料交流等等,對建軍備戰絕對是有幫助的。國防部也發表聲明,針對美國國會推動友台法案,敬表尊重及感謝。另外,關於邀台參加環太平洋軍演(RIMPAC)、要求五角大廈報告美軍對抵禦大陸侵台的各種準備,以及支持韓國、日本與台灣分享防務情報等條文,則因為條文內容原本即包含在FY23 NDAA中,或者因兩院未能取得共識而未納入FY24 NDAA最終文本。

美國把臺海當戰場,軍援釋放的信號很明確,那就是要加速武裝臺灣。美方調整加快對台售武的動向再次證明,美國打「臺灣牌」,企圖把臺灣打造成「豪豬」。美國企圖誘中攻打台灣,實質是在「毀台」、「害台」。對此,中共國防部重申對民進黨政府「以武拒統,死路一條」強硬立場,抨擊此舉加速把台灣推向兵凶戰危境地,重申解放軍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決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仙、老虎、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